西藏最美的河流一定是尼洋河,西藏人把它叫做“仙女的眼泪”的确名不虚传。它是雅鲁藏布江北侧最大的支流,藏人把河称为“曲”,因此尼洋河也叫尼洋曲。尼洋河的美,在于它的色彩,那种翡翠般的清澈透亮、碧绿洁净。
从拉萨出发,经川藏线,经拉萨河谷,翻越米拉山口便进入了尼洋河谷。
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是拉萨河同尼洋河的分水岭。虽然源于同一山脉,两条河流周围的景观却是截然不同的。相比拉萨河谷的荒凉和干燥,尼洋河谷却是植被完好,气候温和。
尼洋河
边悠闲的牦牛尼洋河的源头是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那里是美丽的高山牧场,河流沿着大坡一路往下,从涓涓溪流,变成奔腾的大河,河岸开始出现疏朗的树林,可水越来越急,周围景色也越来越美,直到水流渐缓,河面也开始宽阔,此时尼洋河已进入了它最美的阶段,周围是青山绿树,倒映着大朵大朵的浮云。当尼洋河在最终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时候,它已奔腾流淌了三百多公里。
沿川藏公路,从拉萨出发到林芝,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不久,就置身于尼洋河谷了。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它与拉萨河都发源于米拉山,也都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它们的流向却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欣赏尼洋风光的最佳位置在色齐拉盘山公路上的“尼洋风光”标石处。放眼望去,尼洋河(藏语称尼洋曲,又称娘曲)在山谷中静静地流淌,阳光照在河面上,河水熠熠闪光,宽宽的河床上缕缕蜿蜒的流水,如同轻轻飘动的哈达。民居、毡包或聚或散,像花朵般点缀在深墨淡绿的青山怀抱里。大棚和庄稼散落在山顶、坡地和河岸边,一座座线塔、一根根线杆向藏族人民供给着不竭的能源和信息,如果不特别说明,这简直就是一幅美妙的江南风光。
当你沿着川藏公路继续前行,与尼洋河近距离接触,河水、浪花、山峦、蓝天、白云、雪山、羊群、毡包让你目不暇接,它们的倒影与河水融为一体,使人仿佛在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穿行。更奇妙的是,在不同的河段,河水有不同的颜色,时而清澈,时而乳白,当乳白色的河水闯入你的眼帘时,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尼洋河的河水,不是奶茶。
从林芝返回拉萨的途中,当你逆流而上,和尼洋河分手后,又将在米拉山口与拉萨河相伴,它会引领你顺流而下,直到拉萨。
如果你有机会在八一镇住下,尼洋河的日出、晚霞和“春江花月夜”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时间充足,能亲眼看看尼洋河汇入雅鲁藏布江的美景那就更完美了。
在“尼洋风光”处观赏时,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如果你要在行进中的车中拍照,除了注意拍摄技术外,还要特别留意,川藏公路路面很好,但不是很宽,下山车速较快。
众山之父:南迦巴瓦峰
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峰,虽然高度排世界第15位,但在当地仍有“众山之父”之称。
在它之前的四座高山海拔全都在8000米以上,然而奇怪的是南迦巴瓦峰却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无法征服的处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
耸立陡峭的山峰,地震、雪崩不断,造成了攀登的难度极大。不过即便经过千辛万苦已经被征服的山峰,依旧愿意保留它神秘的一面,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很少露出真容。只有在每年的秋季,看见南迦巴瓦峰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阳光与印度洋暖流的共同作用,使得峰顶云雾缭绕。当地人说,清晰地看到南迦巴瓦峰能给人带来好运。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活动中,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分别当选为中国最美的山峰和中国最美的峡谷。
在《格萨尔王传》中,南迦巴瓦峰被描绘为“直刺天空的长矛”,“长矛”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山体的形状,其陡峭的身躯很长时间内阻止了人类的攀登。
南迦巴瓦峰还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镇守东南。
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南迦巴瓦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抛到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故事很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了这两座山的特点--加拉白垒(德拉山)圆圆的峰顶就像一颗头颅;南迦巴瓦则或许自知罪孽深重,峰顶云雾缭绕无颜见人。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南迦巴瓦峰的雄壮和威武,事实也的确如此,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是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峡弯,高山同峡谷之间,平均相对落差在5000米以上,构成世界上地形转折变化最剧烈的地方之一。巨大的相对落差,构成了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谷底是蕉叶摇曳的热带风光,循山坡而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再往上是皑皑白雪寸草不生的峰顶,自然资源独特而丰富,宛如一个“自然博物馆”.
观赏和拍摄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季节在秋季,这时空气澄净,观赏和拍摄到的机会多。观赏和拍摄南迦巴瓦峰一般有两个地点:一个是在色齐拉山口,另一个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带。
其实,在鲁朗镇附近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观赏地点。
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北部的广阔无人区,生长着许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岩羊、盘羊、黄羊、狐狸、狼、猞猁、马熊、雪豹等。其中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盘羊等为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属国家保护动物。因为阿里地区湖泊众多,每到春天,成群的鸟类飞到这里栖息、繁衍。常见的鸟类有:地中海棕头鸥、斑头雁、黑颈鹤和红嘴鸥等;河、湖中盛产高原裸鲤和裂腹鱼等高原特有鱼类。
阿里地域辽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有铜、锂、铁、镁、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水能、风能、地热等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大多没被开发利用。
班公错:长颈的天鹅湖
班公湖位于日土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处,呈东西走向。湖面海拔4242米,长150公里,宽度多在2-5公里之间,最窄处约40米,湖区面积600平方公里,最深处50米左右,为高原内陆湖。“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甸。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长颈的天鹅湖”.该湖东边约三分之二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境内,另外一部分在印控克什米尔境内。
班公湖的奇特之处在于,该湖在我国境内的一部分为淡水,湖水清澈甘甜可饮;湖中鱼多得可手到擒来,其中有著名的高原裸鲤和裂腹鱼,但湖边的山上却寸草不生。相反属于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的一部分湖水则为咸水,水质苦涩,人畜皆不能饮用,也没有鱼类生长,但湖边却草甸丰美,生机一片。斑公湖是黄羊、岩羊、藏野驴、藏羚羊、野兔等野生动物的乐园。大自然真是神奇!
湖中心的鸟岛上有高原上特有的红嘴鸥、斑头雁、黑颈鹤等20余种鸟类栖息繁衍。每当夏季,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来此繁殖,铺天盖地,蔚为壮观。每年5~9月,是观鸟的最佳季节。
班公湖岸边有一个码头,可以租船在湖中游览。
二、天路风光
青藏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景观
铁路沿线两侧经常活动的珍稀野生动物约有14种,以哺乳类和鸟类为主。根据栖息于青藏铁路两侧大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格尔木至拉萨段可划分为纳赤台-昆仑山口北段;昆仑山-沱沱河段;沱沱河-唐古拉山口段;唐古拉山口-拉萨等四段。在纳赤台-昆仑山口北段,大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昆仑河上游谷地的野牛沟一带。那里约有100到150头野牦牛因觅食与饮水在昆仑河两岸活动,此外还有数十头藏野驴。在东大滩与西大滩有十余群藏原羚(俗称黄羊)活动,数量300余只,另外还有40多只白唇鹿经常在该地出没。该段的山地约有1500到2000只岩羊和数百只盘羊在河谷两侧高山活动。昆仑山-沱沱河段从可可西里及三江源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穿过,是藏羚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最为集中的地段,也是两地区野生动物繁殖迁徙与觅食最主要的途经地段。藏羚羊主要集中于五道梁北部楚玛尔河和沱沱河北面的苟鲁谷地。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以南,每年有大批藏羚羊越过青藏公路进入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周围产仔。藏野驴主要集中在不冻泉、五道梁及秀水河两岸活动,不少于4200只。
藏原羚的活动范围与藏野驴基本相同,沿线约有10多个种群,数量200到300余只。野牦牛则主要分布在楚玛河中上游地区,至少有2个较大种群,共400余只。在沱沱河-唐古拉山口段,分布有白唇鹿、藏野驴、藏羚羊和盘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白唇鹿主要在沱沱河至通天河一带活动;藏野驴在通天河南部活动,约有600余头;盘羊则在唐古拉山口附近活动。
唐古拉山口-拉萨段主要为农牧区,人口比较稠密,沿线很难见到大中型野生动物。但在安多、那曲和当雄湿地栖息有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等大量珍稀鸟类。
羌塘高原的野生动物可可西里和羌塘
高原地处世界之巅,所生长的动植物都有非常强的适应性。野牦牛和藏野驴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族的传说中,藏名为“踵”的野牦牛是高原的保护神。
它是高原动物中的“巨无霸”,体重可达一吨以上,两角之间能并排坐上两个人。
野牦牛外貌体型与家牦牛相似,性情勇猛,不畏任何强暴;嗅觉、听力极佳,习惯于夜间下山食草饮水,一群有数十头至百余头不等;长于踏雪履冰,毛皮甚厚,藏民用野牦牛皮做的切菜板一辈子都用不坏。野牦牛一般从容不迫,不会主动进攻人,一旦被激怒甚至连越野车也能被它的冲力抵翻。藏野驴别名亚洲野驴,藏语称为“将”.体型更似骡子,因尾梢似马尾,常被叫做“野马”.其四肢细长,翘首长耳,毛色呈棕黄,腹部灰白,鬃毛黑色。
野驴嗅觉灵敏,容易受惊,善于奔跑,性情野烈,喜欢与汽车赛跑,最高时速可达50至70公里。它白天吃草,晚上饮水。野驴喜群居,有很大的迁徙性,野驴群在草原上飞驰时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极为壮观。夏季交配,母驴产驹时节,公驴负责监护巡夜。野驴可以数日不饮水,有时公驴上唇翘天张口仰望,传说在公驴口腔内含有一种能传唤太阳、驱散乌云的如意法宝,可以驱云避雨。
连湖天地: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德令哈市西部约50公里的怀头他拉草原上,镶嵌有一大一小两个美丽恬静的湖泊--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南面的叫托素湖,是咸水湖,面积180平方公里,周围是一片荒滩。北面的可鲁克湖却是淡水湖,面积57.4平方公里,水草丰美。尽管两湖间有一条小河相通,最近处仅相距3公里,却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维持自己的风格,只是由于有小河相通而被合称为连湖(铁路从两湖间穿过,有连湖站)或褡裢湖。火车通常在夜间通过这里,即使白天也只能看到北面的可鲁克湖。
其实“可鲁克”本身就是指“水草丰美的地方”,尽管地处高原戈壁,湖边却芦苇婆娑,绿草如茵。湖中有60多种植物,寄生着30多种昆虫和浮游生物,放养有鲤鱼、青鱼、鲫鱼、团头鲂、螃蟹、青铜虾等水产品,湖中还曾放养有麝鼠。从315公路南行4公里是可鲁克湖景区,建有码头、游艇、摩托艇、帐房餐厅等接待设施。
托素湖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酥油湖”,无遮无拦,极为荒凉。但初春湖水融化,湖畔几处湿地芦荡广布,黑颈鹤、斑头雁、鱼鸥、野鸭等几万只禽鸟飞来,栖息在湖心的小岛上。夏秋季节,托素湖畔翠草如毯,金色的凤毛菊,嫣红的赤砂,紫色的苜蓿,以及沙棘、沙蒿、芨芨草、骆驼刺等展现出缤纷景象。湖沼上有飞鸟盘旋,远处有黄羊、麋鹿徜徉。但最令这里出名的是所谓的“外星人遗址”,就在湖北岸的白公山下,山顶有蒙古族的敖包可以识别。
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是地理学上的名词,是红色砂岩地形的代表,红色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常形成奇峰林立、景色瑰丽的自然奇观,远看似染红霞。以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闻名遐迩的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地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西北部,距黄河上著名的李家峡水库不远。以独特的“丹霞”地貌而著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突兀和千姿百态的柱状、塔状、猛兽、城堡等栩栩如生的造型。
在坎布拉,你可以徜徉在国家森林公园,观奇特的丹霞地貌,看淳朴的民族风情,了解佛教的宗教文化。
都兰国际狩猎场
都兰国际狩猎场是青海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狩猎场。它是经国家批准的对国际狩猎爱好者开放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境内有野牦牛、马鹿、野驴、白唇鹿、盘羊、岩羊等多种高原野生动物。规定每年3月初~4月底和8月底~11月初为春秋两个狩猎季,接待经国家批准的国际狩猎者进入。狩猎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山地向高原主体过渡地段上的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海西州都兰县南部(北纬35°35′~36°14′,东经97°27′~97°36′),面积13000多公顷,为高原高寒大陆性气候,其动物资源丰富,分布有白唇鹿、马鹿、盘羊、雪豹、原羚、狼、狐狸、高原兔、麝、雪鸡、石鸡等。其中,岩羊数量较多,经常有四五百只的群体漫游活动。
知识链接
西藏地区的野生动物
西藏自治区有中国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125种,占中国保护动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强。野生动物有长尾叶猴、滇金丝猴、熊猴、猕猴、麂子、毛冠鹿、野牦牛、红斑羚、鬣羚、金钱豹、云豹、黑熊、野猫、青鼬、小熊猫、马鹿、麝、白唇鹿、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盘羊、黄羊、狐狸、狼、猞猁、马熊、豺、岩羊、雪豹等。在这些兽类中,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盘羊等系青藏高原特产珍稀动物,均属中国保护动物,白唇鹿为中国特有,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鸟类中的黑颈鹤、藏马鸡等亦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受重点保护的动物中,34种特别宝贵的珍禽异兽总储量超过90万头(只)。西藏高原特有的野牦牛现存约1万头,藏野驴5万至6万头,藏羚羊4万至6万头,藏原羚16万至20万头,羚牛2千至3千头,滇金丝猴570至650只,孟加拉虎5至10只。此外,熊、豹、野鹿、野羊、珍稀鸟类、高原裂腹鱼的存量也颇可观。
(1)白唇鹿中国一类保护动物。野生白唇鹿在西藏东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较多。白唇鹿和马鹿往往共同生活在同一山坡,但互不混群。昌都地区人工驯养这种珍贵动物已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