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7541900000001

第1章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探索

周宇 王国红

(宁波大学宁波315211)

摘要:本文就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探索实践作了汇报,探讨了如何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作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地方性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人才竞争的激烈,从而加大了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渴求。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的创新人才,这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任务。

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她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宁波大学信息学院一直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教学工作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

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关键。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首先在教学方面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用创新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实用开发人才。强调确立“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作为构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思想,把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包括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专业方向和选择教师,促进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院、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创新人才,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

2006年初我院结合IT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要求,主动提出大幅度修改2006级本科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制订之前,我院组织各系教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明确了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即培养紧贴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需,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加工工业、国际贸易、港口)信息化人才。学生经过一年的公共基础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的学习后,根据“志愿+择优”的原则进行专业选择和专业方向选择。

新的培养方案较以往的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验、实践课程的比重。实验、实践课程比重达到40%。各个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以新的科技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不求全、细,重在精、新,在课程重新整合中,注意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相关性,注重内容衔接,努力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以有限的课程来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计上更加强调知识结构的特色和执行的深度。建立了更加灵活、开放的专业方向模块。

三、扎实开展“专业、课程、教材”三大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我院非常重视重点专业建设、优秀课程建设及优秀教材建设。以三大建设促进学院师资水平的提高。

在专业建设上,积极同学院的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科建设促进学院专业的建设。

学院现有4个专业,其中2个为省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校级重点专业。

在课程的建设上,较早地提出并应用了“课程群”的管理模式,提出课程群建设的具体方向和方案,对课程群内容进行细化,任务到人,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组织课程群建设小组成员充分讨论,认真研究,制订教学实施计划等。信息学院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1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程,18项校级优秀课程。

在教材建设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编写出版教材。有2项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有3项省级教材在编,还获得了7项校级优秀教材奖。

通过“专业、课程、教材”三大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我院的教学水平。同时,积极与国内国际着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跟踪电子信息领域最新技术,安排教师参加相关新技术培训和学术研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形成了促进教师科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激励机制。

四、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我院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方法的总结,以及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注重讲授、讨论、实践紧密结合。增强课堂讨论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所讲授知识间的互相联系;对习题中的难点、重点给予提示和启发。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考试改革方案的实施上,注重闭卷考试和作业相结合;建立试题库,不断改进试题库的内容以及难易程度;实行教、考、评分离。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利用我院良好的计算机资源,开辟网络第二课堂。教师授课形成了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网络远程教育为辅的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设有作业讲解、试卷点评、网络答疑等,既合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CAI课件,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考试平台、网络课件等构建了一个个性化师生互动环境,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优秀的作业展示在网络平台上,也可以参与网络平台的维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更广泛地开展研究性教学,更在经费上予以配套支持,在学校得到立项而无经费的项目,学院予以经费支持,这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院在教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获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市级教学成果奖,1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育软件奖。今年又有11个项目的成果奖在积极申报中。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是关键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我院根据理论课程体系,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工程训练和提高设计能力为重点,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设计与运用能力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其指导原则是加强设计型实验的比重。

坚持育人为本、学生为先、质量为重的基本原则,构建课内外教学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工程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

以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为主导,坚持以先进实验内容带动实验室建设;坚持资金统筹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先进、受益面大的项目;创建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与时俱进的信息化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实验教学环境。

以高水平教授带动实验教学团队,带动团队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实验教学改革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在学校的重视下,共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我们重新修订了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了“综合实践课程-短学期实践课程改革及实习基地建设”教学项目的研究,配合学院制订了实验室重新划分组合的规划,将实验室分为四个层次:院中心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开放创新实验室和研发基地。中心实验室主要承担学院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的部分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开放创新实验室负责综合、创新实验和竞赛,创新实验由学生教师申请,一经批准开放全部资源;研发基地与本校研究所、工程中心及本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相结合,将部分毕业设计纳入横向和纵向项目的研究开发。学院配套共建了两个省级实践基地,拥有“浙江省宁波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浙江省宁波大学软件设计实训基地”。

“宁波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是面向全校的一个开放性大学生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学生工程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创新基地每年接纳100多名优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创新课题的设计,该基地也是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主要指导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运行,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3年来,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2项、浙江省一等奖3项、浙江省二等奖7项、浙江省三等奖6项;获得5项国家专利,获学校学生科研立项26项,获学生科研成果奖26项。

“宁波大学大学生软件实训基地”是为学生在宁波大学及宁波市参与和开展“大学生软件/程序设计竞赛”提供保障,该基地先后成功地组织了“宁波市大学生软件设计比赛”和“宁波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我们组织同学参加了ACM分区赛和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在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了金、银、铜奖及最佳女队奖。我校在“2005年宁波市高校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金奖空缺的情况下,总计获得银奖2名、铜奖1名、优胜奖6名,同时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环境和条件,并开展灵活多样的实验项目和创新型的竞赛或研究。建设校外基地包括:泰金宝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宁波亚大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北仑电厂信息中心、宁波自动化仪表厂、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宁波港北仑有限公司、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另外建立实验基地,充分发挥先进设备和实验人员的作用。

4.短学期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针对我院各专业持续发展的特点,学生培养目标立足于工程型、宽口径、厚基础、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三个短学期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安排进行改革。三个短学期的实习采用目标管理方式。每个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命题、指导答疑、结果考核和验收。学生通过三个短学期的训练,达到掌握编程技巧、加强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力,学会计算机组网技术,还训练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创新团队项目建设

近几年来,我院计算机系为了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团队开发和程序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协同合作能力,实践软件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激发投身科技实践的热情,使学生及早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率先从重点专业建设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举办了“学生创新团队项目”。该项目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实践主体,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充分发展,同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成为项目的主人,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去。学生创新团队项目的设立力求教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科创新和活动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校内创新和校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项目的申报尽可能体现实践性,要求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学生完成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空间。

该活动的进行在学生中反应热烈,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原来创新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因为获奖人就在我们身边,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学院正准备在其他系推广此项方法。

6.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实践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由于自身是工科学院的原因,学生和教师都反映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我院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前半年进入毕业设计环节,不仅如此,我院更在学生的选题和评分方面进行改革。为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学院独立研发了“信息学院毕业设计网上管理系统”,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成立各答辩小组时,坚持指导教师回避即交叉答辩的原则,并制定了“宁波大学信息学院论文答辩委员会工作程序”。针对毕业论文质量评分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规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指导教师评阅、两位评阅人评阅、小组答辩、系二次答辩和答辩委员会审核。当学生和指导教师对小组答辩成绩有异议时,可以向院答辩委员会申告。院答辩委员可以调阅有关学生的毕业设计有关文档进行讨论,最后投票决定是否更改学生的毕业答辩成绩。同时,学院还制定了毕业设计评分综合指标体系,从工作表现、完成情况、材料规范性、能力水平、答辩情况和总体质量六个角度衡量学生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也逐步扩展。我院大部分学生的选题都来源于教师的科研,有着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现在的毕业设计无论是选题还是完成质量都比前几年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7.开放实验室

我院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元器件开放,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8.产学研结合

我院学生依托学校的宁波光电医用仪器研究中心开展第二课堂,实施强化训练,即组织骨干参加校外实习基地典型产品的加工和开发训练;再组织优秀者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并同时承担等级训练的辅导。通过上述两级训练,为学生参与合作单位的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创造了条件,并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9.国际合作办学

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的方式,我院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逐步优化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

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马里兰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兹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瑞典克里斯蒂安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人才联合培养。

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建立能调动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着有利于形成创新人才质量责任体系的原则,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完善激励与保障体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1.教学检查制度

每年定期组织期初和期中教学检查,全面接受校、院组织的教学评估检查,各主讲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观摩,与学生座谈、讨论、收集反馈意见,并针对评估结果、学生反馈意见以及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研讨会上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具体措施。

2.教学研究的组织与开展

定期组织主讲教师间的互相听课和教学研讨会,进行校内外教学方法交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妥善加以解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信息,据此不断改进教学。

3.教学评奖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优秀奖的评比,促进了学院教风建设,我院先后有5名教师获得了宁波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

学校还对各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秀者进行奖励。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尽可能鼓励教师每学期都承担足够的教学任务,我院采取按学期进行奖励的办法,将学校的一年一评,改为我院的一学期一评,加大了受益面,对教师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学院教学督导制度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通过对学院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审议、指导,多渠道地快速反馈了教学工作信息,强化了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调控职能,保证了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此外,学院督导委员会还承担了学院听课、试卷抽查、学院评奖等大量工作,对学院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5.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学校通过学生评教评课、学院评教、专家评教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较全面的评价,评价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况,还包含了对教学档案规范程度、教学工作态度、教学改革情况、教学研究与教学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对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重视和研究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站在新的角度努力给自身工作赋以新的特色,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仁.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宇,李宏,王国红.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分会年会论文集: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