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华 韦忠海 韦善革
(广西大学南宁530004)
摘要:专业建设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新内容。例如:历史的发展已由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过去的电气过程自动化是由电气化来实现的,当代的自动化是由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因此,过去的自动控制类专业属于电机工程系,现在的自动控制类专业是属于信息学院的。学校是生产人才的工厂,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片面追求教学结果,即仅顾及成绩和学分、只看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还必须注重教学过程,强调素质教育。
关键词:专业建设创新高等教育法自动化
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更趋成熟
我校有电子通信、电子技术应用、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等电子信息类专业。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1世纪科技、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特色,使我们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专业建设的思想基础。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各专业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应以“工程研究应用型”的培养为核心目标。
2.拓宽专业基础
在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一教改思想指导下,专业建设应以活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核心目标。
适应新世纪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力求体现正确的过程教学观,改变过去片面追求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首先在思想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教学结果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取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本身,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开发其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方法上,鼓励不同的教学风格,活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个性发展与发扬各自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专业培养方面,我校倡导学生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有利于解决工科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有利于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对工程师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毕业生适应未来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拓宽基础是指以下5个领域的基础:
(1)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环境等)。
(2)人文科学基础。
(3)应用类基础(计算机应用、外语、文献检索、网络技术等)。
(4)学科基础(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
(5)实验与工程实践。
专业改革思路:以人为本,搞好专业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面向21世纪,提高自动化专业的适应性,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观念。
3.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我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改革:
(1)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偏重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2)减少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设多种选修课,因材施教。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增强专业面向
为了拓宽专业面,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权,使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我们设立了各种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由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组成,让学生自由选择。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兴趣、志向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加强重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把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建立创新型实验室。原来附属于理论课的教学实验,现改成《电子综合实验》独立设课。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工程素质,我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实行了一整套“过程控制、目标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直观生动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具体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严格考试管理,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
考试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我校自1998年以来,不断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和考风考纪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加强考试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1)正确认识考试管理工作。日常教学质量与严格考试管理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考试是对日常教学质量的直接检验,通过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可以起到督促教学双方平时认真钻研、努力学习的作用。
(2)强化为学生负责的意识。利用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彻底消除学生的侥幸和投机心理,使学生树立和强化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的精神。
(3)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抓考风考纪重在预防、重在教育。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并将这一意识转变为每一个监考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核心、关键和灵魂
进入21世纪的当今时代,信息与电子科技产业正在以十分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变成信息社会,呈现一体化高度繁荣的景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展望未来,人类前景无限美好。到那时,一般的体力和智力劳动都可以由智能机器承担,唯有创造性劳动(创新)需要由人类自己担任,创新将成为人类的天职。其他的体力和智力劳动则成为人类生活的自然属性(正像人走路一样的自然活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谁能加快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性规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就必须努力推进创新教育。
创新不限于自然科学的领域,也包括艺术和人文科学的创新。学生必须在牢固、灵活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而这一切离不开科研活动的支持。能否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结出创造性的成果,是评价一个高校优劣的重要指标。
知识学问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普通教育(指中小学教育)担负着传授知识的职能,而高等教育除了传授以外,还担负着创造知识的功能,更正确的说,人类的很多知识学问是由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创造出来的。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伴随着创造新知识而不断丰富和提高的。人类的现实生活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变得愈来愈紧密。只是传授知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为了适应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包含有更多创新知识的成分。
三、当代高等教育面临一场极为深刻的全球性改革。教学改革要突出特色,勇于进取,向纵深发展
在信息化历史潮流的推动下,社会要求创新型的人才,美国三所着名的大学在1999~2000年两年间,各自成立自己的调查研究小组,探讨在新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路,其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重新定位教育目标——教育不是为企事业提供现成的专业人才,而是打好终身自我教育的基础。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MIT提出教学内容的变化:以探究为基础,革新重在基础的思路,为受教育者今后的成长与创造性发展储备充分的潜能和优势。
过去的教育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今后的教育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最新发展,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新知识,因此教学和科研直接结合,是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21世纪,高等学校教师的功能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教师主要的功能是按照教材传授知识,现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学生可以从书本、网络图书馆。接受现成的知识而不必依靠教师,因此要求教师具备创造知识、评价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21世纪,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会成为本科教学的一种模式,因为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四、如何推进创新教育
虽然创新能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但是它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则主要包括:创新激情、想象能力、科技素质三者。
其中,创新激情决定了是否可能有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决定了创新能力有多高水平;科技素质则决定了创新是否可以真正实现。显然,没有创新的激情和欲望,不可能有创新;即使有创新的欲望,但是没有独立的想象能力,只能在惯性轨道上思维,也不可能有创新;有了创新激情,也有了想象能力,但是没有良好的科学技术素质,创新只能成为幻想,不能真正变为现实。
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激情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不受陈规的束缚,大胆怀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并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与德育教育相关联。想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观念及教学思想相关联;科技素质则在很大程度上与知识结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相关联。《高等教育法》第五条,关于创新精神的总体性规定,全面涉及德育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指导意义的条文。
推进创新教育,无疑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应具体结合当前实际,赶紧付诸实施。由大学生自行设计、构思、制作完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实验电路称为创造性实验。每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这种活动的很好范例,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在大学校园里作为课外活动。
事实上,这类创造性电子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应由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在校园里普遍推广,成为对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每一个大学生的普遍要求。这类创新活动应该和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的课程设计、电装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具有固定形式的教学体系。在制订整个大学培养教育计划中,应加强这类活动的学分比重和教学地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历来重视教学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创新实践实验室为依托,开展作为选修课的创新教育,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服务和专业实习。
五、结语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高校发展的日趋激烈竞争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日新月异的形势,只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勇于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开拓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分会编.电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傅彦,徐洁,吴跃.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