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柏 彭毅 杨兵 欧培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信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中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论述了产业与人才培养在认知上的情况,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通信工程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通信产业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这20年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通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为经济建设和国家现代化服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近三年,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6800多亿元,电信业务总收入完成10 760多亿元。截至2003年9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046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49974亿户,提前两年完成了通信产业“十五”计划电话发展的目标,电话用户总数之多,居全球第一。在通信科研和生产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促使了高等教育中通信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从1997年国家教委制定本科专业规范,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来,许多高校规范了原来相关的通信专业,或新开办了通信工程专业,到2004年有177所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参加了该专业排名。
但是,面临全球科技迅猛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在国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要求下,我国当前的通信产业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未来十余年我国通信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又作何规划?通信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是什么?与此对应,高等教育中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是否符合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是否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和对策?这是众所关心的大事。
一、通信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1998年以前,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已经在许多高校开始招生,但专业名称各不相同,主要分为: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电信工程、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另外,在一些学校的计算机系的计算机通信专业,也招收通信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各个学校在招收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时,培养目标和定位千差万别,有强调强电控制的、有强调计算机通信的、有强调雷达的、也有强调电信运营的。
1998年教育部颁布本科专业目录,其目的是要把过去专业划分不清楚、专业名目太多太乱、专业口径太窄的现象加以改善和规范。在所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中将通信工程专业正式纳入到专业规范中,隶属电气信息类。指出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998年国家教委规范本科专业以来,通信工程专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2002年,全国开设电气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的院校达到88所。尽管国家教委在1998年和2000年两次颁布本科专业规范,但对一些关联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容覆盖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一些学校,如开设电子信息与科学、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校,设置有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另外有一些学校未经教育部备案就开设通信工程专业。因此,2002年实际招收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学校要远多于88所。
2003年全国参加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的院校共有152所,到2004年,全国参加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的院校共有177所。它们代表了目前开设有通信工程专业的较有影响和较为成熟的高校。
根据教育部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安排,我们在2004年底,对业界进行了关于通信人才现况、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近几年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工作能力反馈意见及评价,对通信专业学生的知识点的要求,对该专业学生的各种能力的要求等。这些问卷调查一方面反映了通信工程专业过去培养学生的效果,也对未来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下面简单归纳总结如下:
(1)近几年我国通信生产型、科研型企业及研究所引进大批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开始引进博士毕业生,毕业生绝大多数来自重点高校。
(2)本科生进入单位后适应工作状态需要1~2年时间,研究生需要半年到1年。
本科生进入单位后成为项目负责人所需平均年限:生产型企业3~5年,科研所5~10年,研究生分别为2年及2~5年。
对毕业生专业及基础理论知识、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工作中表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普遍评价良好。
今后5年拟引进的毕业生中:博士、硕士生比例增加,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近1∶1,对博士、硕士毕业生的需求明显增加,所需的专业方向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无线电技术、数据通信等。
希望对学生加强综合素质修养、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敢于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及奉献精神。
二、通信工程专业对应的通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性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四个特点:增长、关联、需求、国际化特性在信息产业中表现突出,信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在工业中最大,信息产业盈利状况位居各行业之首,出口快速增长,成为第一出口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信息产业已是现代经济的增长源,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市场需求及必要的技术支持、新型的管理模式。20年来,信息产业的生产力提高了近100倍,它的高渗透性、高倍增性、高带动性,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技术在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方面投入产出比达1∶4以上,有的领域达1∶20;2000年我国电话普及率只有15%,根据通信的一般规律,电话普及率到40%左右才趋于饱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巨大;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为经济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1.通信产业已成长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首先,通信基础设施已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长途传输、电话交换和移动通信都实现了数字化。这为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和市场,使得通信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信息通信业、信息通信技术从电报、电话的发明到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出现,其每一次飞跃,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沟通的速度和交流的效率,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至2003年7月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4.8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各2.4亿户),网络规模和用户容量居世界第一。
其次,经济发达地区,如在我国信息产业的七个集群中有三个集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将通信业的发展列为首位,其他四个也将通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目前已建成一批(约14个)大型现代化通信企业。
从通信运营来看通信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我国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措施,加大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建设,为通信运营提供了保障。从1998~2002年通信固定资产上,五年内国家和企业共投资大约1.05万亿,是1997年以前投资总值的2.8倍,通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35万亿。2003年,我国电信业的投资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仍维持高速发展,表明我国电信市场仍然是比较乐观的。电信发展和通信运营发展速度惊人,近五年普通电话的增长率维持在20%,而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率保持在50%左右。1989年以前,我国电话不到480万部,移动通信设备才开始引进;到1997年,我国电话用户已接近1个亿,移动用户也突破1000万户;到2002年我国电话用户达到4.2亿户,移动用户突破2亿户,成为世界上电话用户和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
以通信制造业为例,看我国通信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我国通信制造业已有近70年的发展史,是我国信息产业中发展最早,也是当前和未来最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根据一般的通信产业定义,通信设备包括:有线、无线传输、交换、终端及其相关设备等。根据这样一个范围预计“十五”期间,通信产品市场将以每年平均25.1%的增长速度,至2005年通信产品销售总额将达到4638亿元;而2005~2010年仍将以平均15.8%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产品销售总额将达到9670.9亿元。以移动通信制造业为例,2000年是我国移动通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手机定点厂家不断增加,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至2002年底,共有移动通信产品定点企业43家(合资、三资企业25家),其中手机37家(含22家三资企业),形成年产数字移动交换机9000万线,基站系统450万信道、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由我国提出的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标准TD-SCDMA于2000年5月被国际电联(ITU)确定为国际移动通信主流标准之一,它标志着我国在3G的研制开发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同步。
2.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是发展最为迅猛的技术,通信行业也是更新很快的行业,是发展极不平衡、极不好预测的行业。通信技术的发展已脱离纯技术驱动的模式,正在走向技术与业务相结合、互动的新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论是从市场应用的角度看,还是从业务需求的角度看,最大和最深刻的变化将是从话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性转变,这种转变将深刻地影响通信技术的走向。因此从技术角度讲,通信技术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融合趋势:融合将成为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网络应用加速向IP汇聚,网络将逐渐向着对IP业务最佳的分组化网的方向演进和融合。下一代网络将是电信网与因特网的融合和发展。融合将体现在“话音与数据”、“传输与交换”、“电路与分组”、“有线与无线”、“移动与WLAN”、“管理与控制”、“电信与计算机”、“集中与分布”、“电域与光域”等多个方面。我国实施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战略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交换技术:随着业务从话音向数据的转移,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分组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特别是无连接IP技术为基础的整个电信新框架将是一个发展趋势。现有的电路交换技术在传送数据业务方面效率较低,不能按需支持宽带业务,而现有的IP网在支持实时业务方面缺乏服务质量保证,因此,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转变不是简单的转变。同时,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到分组网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采用具有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的软交换将是完成这一平滑过渡任务的关键。
传送技术:WDM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电信网提供了巨大的容量和低廉的传输成本,有力地支撑了上层业务和应用的发展。但点到点WDM系统只提供了原始的传输带宽,需要有灵活的网络节点才能实现高效的组网能力。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出现吸取了IP网的智能化经验,有效解决了IP层与光网层的融合问题,代表了下一代光网络的研究方向。
接入技术:面对核心网和用户侧带宽的快速增长,中间的接入网却仍停留在窄带水平,而且仍主要是以支持电路交换为基本特征,与核心网侧和用户侧的发展趋势很不协调。接入网已经成为全网带宽的最后瓶颈,接入网的宽带化和IP化将成为本世纪初接入网发展的主要大趋势。有线接入除发展XDSL和以太网等宽带接入技术外,以EPON为代表的宽带光接入技术以及城域以太网技术将成为主要的研发方向和应用重点。无线接入技术方面除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无线以太网技术等现有宽带接入技术会大量应用外,具有更高速率、频谱效率和智能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无线技术:在宽带业务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无线传输作为个人通信的重要手段,其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能提供Mb/s量级的传输速率,但与宽带业务的发展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个人通信的要求。具有高数据率、高频谱利用率、低发射功率、灵活业务支撑能力的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4G)可将无线通信的传输容量和速率提高十倍甚至数百倍。同时根据各种接入技术的特点,构建分层的无缝隙全覆盖整合系统,形成“通用无线电环境”,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通,将是通往未来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必然途径。
通信产业更远期的发展趋势取决于国家信息产业的远景规划,以及一些正在研发的通信技术中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我国信息产业2010年远景目标框架中有几项主要任务。其中首要的是:抓紧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建设宽带高速传输网络,大力发展高速互联网;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提高通信服务水平,加快西部信息化进程。
而国家在“十五”期间重点攻克的通信产业关键技术,可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基金支持等通信专题中反映出来。“十五”863通信技术主题分为新一代信息网、光通信、个人通信三个专题以及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几个重大专项展开工作。三个专题重在解决支撑新一代宽带信息网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具有前沿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重大专项集成各专题的研究成果,研制重大关键设备,建立宽带信息示范网,开展新型宽带网络示范应用。在新一代信息网专题中,围绕下一代网络(NGN/NGI),部署了支持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软交换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高性能IPv6路由器、基于10Gb/s的城域以太网技术等重大课题。在光通信专题中,部署了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光突发交换技术与实验系统、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与试验系统等重大课题。在个人通信专题中,以面向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Beyond 3G或Beyond 4G技术为核心,部署了Beyond 3G总体技术、Beyond 3G无线传输链路技术、新型天线与分集技术及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等重大课题。在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重大专项中,部署了Tb/s路由器、Tb/s光传输系统、Tb/s光网络等重大节点设备的开发。同时面向网络目标和应用目标,安排了示范网建设与组网研究、网络应用研究、网络测量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
通过“十五”863计划的实施,我国将在以新一代宽带信息网为核心的先进通信技术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如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高性能路由器核心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等。有望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应用价值、面向应用的通信系统,如适应网络融合发展趋势的软交换系统、提供经济高效接入的新型宽带光接入系统、面向应用创新的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络系统等,并建成高性能宽带信息示范网。
三、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通信产业需求分析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良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将促进通信产业需求的增长。未来几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近几年的GDP增长率将会在6%~7%左右。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通信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次,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尤其是高增长领域,如移动通信等领域打破垄断经营和行业控制,使得通信产业,从制造、生产、运营、和服务都注入了动力。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很多市场机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如,中国移动将西部大开发作为集团公司难得的历史机遇,实行西部省份资金补贴政策,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注资减债和提供无息贷款解决西部地区通信建设资金紧张问题。目前,中国移动扶持的西部所有省份均已实现了盈利。此外,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电信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专家预期通信产业的市场消费需求规模在近三年内仍将保持8%~14%的增长。
2.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预测通信产业未来5~10年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是很困难的。目前一些明显的看好因素有:
(1)通信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并已参与了国际竞争的产业,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继续保持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较大的贡献,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需求是显然的。例如:急需一批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能担纲关键基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的优秀技术人才;熟悉WTO规划、国际法律事务的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高素质生产第一线实用性人才等等。例如:最近人才市场职业行情需求观察,在京、沪、粤三地人才总需求中,网络人才占55%,单就广东而言,IT专业人才需25万名以上。这些人才的来源,一是企业内部现有员工的培训及成长;二是引进人才,两者均需要高校的支撑。
(2)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发布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2002年、2003年四个季度的统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招聘数一直在前10名,但求职数量一次也没有进入前10名,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形势是基本平衡的,但一些专家指出:目前通信行业的许多基本建设已经完成,出现行业结构调整,加上近几年通信工程专业的招生数急剧增加,在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局部方面的通信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另一些方面的通信人才又匮乏的情况。
(3)通信技术属高科技,其产业属“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面对21世纪通信技术的革命,通信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不仅近几年各重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约95%以上,就未来两三年,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会好于工科专业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通信技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良好。
(4)我国现有600~700家大中小型通信企业,还有一批国防研究所、大企业的研发中心、部队及与通信相关的企业等等。对人才的需求各式各样,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多用途,各就各位,发挥作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及企业现代化,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的需求明显增加,而且还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硕士毕业生需求是大批量的增加,通信技术的高新、密集、渗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技术创新性、市场竞争的激烈,决定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迫切需求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的技术、管理、营销人员。
(5)一些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由于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对通信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人事部统计分析表明:2004年1~7月,用人单位在被统计的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238.10万个,其中排名前10位包括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2004年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共有16个专业在紧缺范围内。非京籍本科生属于这16个专业的可以优先进京。这16个紧缺专业中通信工程名列第五。
同时,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未来5~10年的需求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
(1)通信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目前通信产业发展中部分行业从高速发展进入稳定期,如信息加电、程控交换、PSTN、移动手机制造等;部分行业从泡沫经济中回归正常,如网络经济等;部分行业从发展缓慢到高速发展,如通信IC、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等;部分行业从新生或不受重视到高度重视和发展,如IT产品维修、保障,IT产品配套产业和元器件产业等;部分行业受到重视但发展缓慢,如核心IC设计、自主知识产品的原创设计等。目前通信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影响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根本。
(2)高校扩建通信专业的不确定性:近十年通信产业需要的看好,网络经济的过分宣传,使得许多原来没有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校,都开始开设相关专业,造成通信专业学生人数的大大增加。许多高校在开办该专业的办学思路、培养模式、市场定位、办学特色上模糊不清,造成了高校通信专业本身建设和发展的不确定性。
(3)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性:通信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类型的,但是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院培养模式太雷同、太单一,造成以研究/设计人才的培养为定位的学校过多,形成通信人才需求不平衡。同时各个学校条件不同,与业界沟通不畅,造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人才供需的不确定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性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部的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的不确定性。近期教育部加大了各个高校办学定位、办学环境、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这将影响部分高校在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性。
(4)通信企业体制改革、运营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目前,不论是通信运营、通信制造,还是通信研究和通信服务,国家都在推行进一步的改革,通信企业体制改革、运营和管理体制改革,带来通信人才需求的变化。比如西部大开发,带来西部区域的人才需求乃至全国人才需求的变化。
(5)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国际竞争和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通信人才的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