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细品趣味语文
7567600000026

第26章 奇言妙语(1)

锦心绣口篇

■可以清心也

相传,江南某镇有家小茶馆,生意极其冷清。一天,一位外地书生路过此地,走进这家茶馆。

品茶间,书生觉得洁白的壶盖上面似乎可以写点什么。于是,他灵机一动,请人拿来笔墨,绕壶盖写下“可以清心也”五个字。

老板一见高兴之极,拍案叫绝:“妙!太妙了!”自从壶盖上添了这五个字,来茶馆品茶看字的人多了,生意也逐渐兴隆起来了。

这五个字的绝妙之处是不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是一句令人愉悦的句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不论怎样读,都是赞美这茶馆的茶好,劝人来喝茶。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曾为一家开茶铺老太太的碗上题了“可以饮茶也”五字,便使生意大发。这五字可以读成:“可以饮茶也”、“也可以饮茶”、“茶也可以饮”、“饮茶也可以”、“以饮茶也可”。与“可以清心也”如出一辙。

■孤注一掷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入犯,迫近澶州(今河南濮阳),京师上下震动。

朝中大臣纷纷奏请御辇南迁,惟宰相寇准力主抵抗,说服真宗率师亲征。跸至黄河岸,真宗踌躇不前。寇准又力请渡河督战,命骁将护卫御骑渡过舟桥。三军将士遥见皇上伞盖,大呼“万岁”,声动原野,士气大振。

未久,迫使契丹议和,双方遂签订“澶洲之盟”。真宗回京后,每每对人言及寇准之功,叹曰:“幸亏朕驾亲征!”

然而,有佞臣向真宗进谗,称:“陛下可知赌博一事?钱将输尽之际,余者倾囊而出谓之‘孤注’。寇准此举为孤注一掷,而陛下不啻成了他的赌注!”真宗闻之大惊,此后寇公渐失宠遇。

据司马光《沫水纪闻》载述,进此谗言者为王钦若,时任参知政事。“孤注”一说果能奏效,亦乃有其见地。

北宋朝阁中,奸佞之辈多半倒是才识不凡者。如这位王钦若,就曾主持辑纂北宋“四大书”之一的《册府元龟》。

■辩难

隋朝大臣杨素身边有一幕僚,颇聪慧,擅长辩难。杨素常与其人闲聊。一日,出题设问:有一土坑,深宽各一丈,你若坠入坑中,该如何出来?”

幕僚问:“可有梯子?”杨素说:“有梯子还用问么?”幕僚又问:“是白日还是黑夜?”杨素问:“白日黑夜有何关系?”幕僚说:“如不是黑夜,我两眼不瞎,怎么会落入坑中?”杨素大笑。

又一日,时值腊月,杨素忽间:“家人被蛇咬伤,如何医治?”幕僚即告:“可取五月五日南墙下积雪涂于伤口,不日即愈。”

杨素问:“五月何来积雪?”

幕僚反诘:“若是五月无雪,腊月何处有蛇?”

杨素大为叹服。

附注:杨素设难,一味往难处着想。而那种无法解答的难题,本身就不能成立。或者说,之所以难以解答,正由于其前提不充分,幕僚的机辩正是抓住了此中的破绽。这种辩难,亦有禅意所在。

■尽忠

纪晓岚是清代的著名学者,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

一天,两人在野外散步聊天。乾隆突然问道:“爱卿,你是怎么理解‘忠孝’一词的?”

纪晓岚回答:“禀告皇上,所谓忠,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谓孝,就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好,说得不错,那我现在想要你尽忠。”乾隆说。

纪晓岚吃了一惊,过了一会儿,回答说:“臣遵旨!”

说完以后,纪晓岚就走了。没过多久,他又回来了。乾隆问道:“你不是说要尽忠吗?怎么没死呢?”

“我本想跳河向皇上尽忠,可是却在河边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

“你能不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我去到河边,正准备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说道:‘纪晓岚,你为什么跳河啊?我那时跳河自尽,是因为君主昏庸无能;而你现在,听说是开明盛世啊!这样吧,你先回去问问你们的皇上,看他承不承认自己昏庸无能,如果承认,你再跳河也不迟,我等你!’这样,我就回来问您了!”

乾隆听后,笑着说道:“好你个纪晓岚,真不愧为当今雄辩之才啊!”

■知足与知不足

著名出版家鲍廷博好学不倦,将其书室命名为“知不足斋”。清仁宗嘉庆时期,鲍氏所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24集传入清廷,当时仁宗的书斋也叫“知不足斋”,他读到此书,赞赏有加,特地传出旨谕:“朕今日读鲍氏丛书,知道他的斋也叫‘知不足斋’,请告之不必改斋名,朕是帝王家的‘知不足’,鲍某是读书家的‘知不足’。”

其后《知不足斋丛书》第25~28集编成,再次呈献给皇上,年逾八旬的鲍廷博被赐为举人,一时在知识界传为美谈。

一位留学生在日本勤工俭学时,曾在一个“京都酒家”洗盘子,员工休息室的墙壁上挂着个镜框,内镶四个汉字,构成如下的圆形图案:

图案隐含“吾唯知足”四字,颇有讲究:

从字形看,“吾唯知足”都包含同一偏旁“口”,但所处位置不同,使之居中,组成圆形图案,方方面面均可兼顾。

奇妙的构思,产生了不平凡的意义:在酒家方面,全凭客人之口生财,口愈多愈旺,四字有口,意指“众”也。

酒家打工者中女性较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口多嘈杂,有伤和气,故四字共一口,和气生财则需口径一致。

开设酒店,无非是为了赚钱,四字合一,正像一枚外圆内方的古钱。不过,赚钱也当知足。

“知不足”与“吾唯知足”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一桶姜山

相传乾隆皇帝寿诞,百官进献的礼品,列满金殿,包括各种奇珍异玩。宰相刘墉却提着一桶生姜献给皇帝。

众臣哗然,乾隆大惑不解,问刘墉是何用意。刘墉道:“请皇上细看这生姜是何形状?”

乾隆仔细看了一会儿,说:“朕看这生姜好像层层叠叠的山啊!”

刘墉道:“正是,臣以为臣献礼品最为贵重。臣所献乃是‘一桶(统)姜(江)山’。愿皇上永镇大清天下。”

乾隆听了,龙颜大悦。

“一桶姜山”音谐“一统江山”,刘墉之所以能拿平常之物换取皇帝的喜悦,是因为他抓住了统治者的心理,不仅在于修辞的妙用。

■东坡与小妹互嘲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脸长,小妹乃出句嘲之曰: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

小妹额头高,东坡反唇相讥,出句曰:

莲步未离香阁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小妹听罢,又嘲东坡多须,出句曰:

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兄妹相对大笑。

■马如飞救场

相传,现代演唱家马如飞才思敏捷,极擅应变之才。某日,他在弹唱《珍珠塔》时,一不小心,把“丫环移步出了房”误唱成“丫环移步出了窗”。听众大哗。

马如飞发觉将唱词念错了,接着自己补上一句:“到阳台上晾衣裳。”于是“起死回生”,听众马上报以掌声。

谁知唱着唱着,又不慎将“六扇长窗开四扇”误唱成“六扇长窗开八扇”,这更糟,按理是“不可救药”了。可是马如飞并未惊慌,他灵机一转,接唱道:“还有两扇未曾装。”听众大加喝彩,台下一片掌声。

误唱的戏词虽都不合逻辑,荒唐可笑,然而经马如飞两句补救,又皆顺理成章,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上林苑树名

有一天,东方朔陪汉武帝游上林苑。这上林苑是秦朝建都咸阳时所修,汉时重建为宫苑,方圆800里,内建离宫70所,有禽兽、花木,供帝王狩猎、游览之用。

汉武帝见到一棵不认识的树,连称好树,便问东方朔。东方朔也不认识,便按“好”的意思,编个名字,说:“这树名叫‘善哉’。”武帝不相信,私下里找人辨认这棵树后,就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了。

几年之后,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树名,东方朔也早打听过了,便回答说:“叫‘瞿所’。”武帝说:“你这个东方朔,原来告诉我叫‘善哉’,骗了我好几年。你说是怎么回事?”

东方朔这才想起几年前他随口胡诌的“善哉”来。不过,他是个很能辩的人,说:“这不奇怪呀。小时叫驹的,大了叫马;小时叫雏的,大了叫鸡;小时叫犊的,大了叫牛;人也是这样,小时称儿,大了称老。这树过去叫‘善哉’,几年后,现在该叫‘瞿所’了。”

汉武帝听了,大笑不已,也就不再责难东方朔了。

■东坡鱼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很会烹调,至今传有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等名菜。

一日,苏东坡自己做鱼,刚刚做好,他的朋友佛印和尚就来了。这位和尚不受戒律约束,不戒酒肉,极喜好诗文。苏东坡听说他来了,不想让佛印吃荤,于是把做好的鱼放到书阁顶上。

佛印进来后闻到鱼香,边说话边用眼找鱼,终于在书阁顶上发现了鱼,便说:“今日小僧来请教一个字,尊姓苏(蘇)字,有人在草头下把鱼写在左,有人在草头下把鱼写在右。鱼到底是搁在左边对,还是搁在右边对?”

东坡一听,只好将鱼端出来。

■纪晓岚释“东西”

据说,一次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在市集上看见一个专卖竹篮的小摊,便随口问道:“此物有何用?”

纪晓岚答:“盛东西。”

乾隆又问:“为何不叫做盛南北?”

纪晓岚答:“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木和金都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竹篮盛火,必被焚烧,竹篮盛水,水会漏光,所以不能叫做盛南北。”

乾隆听了,点头称是。

■不同的笑

一次,大臣刘墉陪着乾隆皇帝来到避暑山庄,他们看到了一尊弥勒佛像。

“他为什么对朕笑?”乾隆突然指着佛像问道。

“皇上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自然也就笑了。”刘墉答道。

“那他为什么也要对你笑?”乾隆突然又问。

“佛笑臣不能成佛。”刘墉答道。

■避孔子塔

北宋刘贡父晚年甚为风病所苦,鼻梁都塌断了。

一天,刘与苏东坡等人聚会小饮,各引古人语相戏。东坡戏刘贡父曰:

大风起兮眉飞扬,

安得壮士兮守鼻梁。

座中大笑。刘贡父恨怅不已。后来他的鼻子既断且烂,忧愁而死。客戏之曰:

颜渊、子路微服同出,市中逢孔子,惶怖求避,忽见一塔,相与匿于塔后。孔子既过,颜渊曰:“此何塔也?”子路曰:“所谓避孔子塔也。”

前者为东坡之戏,后者以“避孔子塔”谐“鼻孔子塌”。

■有事共参

纪晓岚随乾隆帝南行,路见梨树,他摘下一个自己吃了。乾隆问他:“融四岁,能让梨。爱卿路上得梨何不让朕,自己便吃?”

纪晓岚回答说:“梨者离也。臣奉旨伴驾,不敢让梨(离)。”

乾隆又说:“既不能让,何不分与朕吃?”

纪晓岚说:“既然不敢让梨,又岂敢与君分梨(离)呢?”

走了一程,又见一棵柿树,结满果实。纪晓岚摘个熟红了的,一切两半,献皇上一半,自己留下一半。

乾隆边吃边问:“刚才梨不可分,这柿子如何就可分吃了?”

纪晓岚风趣地说:“柿者事也。臣伴君行,有事(柿)共参(餐)嘛!”

纪晓岚能借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段,在圣上面前,随机应变,确是奇才。

■出汗与不出汗

三国时期,钟毓、钟会兄弟两人被魏文帝传进宫中,由于两人是第一次见皇帝,心中非常紧张,钟毓还没说话,就已出了一额头的汗。

“你怎么出汗了?”皇帝笑着问钟毓。

钟毓一边擦汗一边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泉。”

“既然如此,你怎么没出汗?”魏文帝又问钟会。

钟会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魏文帝笑着点了点头。

■判还磕头

华亭县知县许某一向以廉明公正著称于时,他也自诩判案从不徇私,要人心服口服。

有一天,一个武生揪扭着一个乡人来到大堂告状。武生说他正在街上行走,不料那个乡人担着一担粪从他身旁经过,粪汁溅洒,脏了他的衣衫,让那个乡民赔衣服,他竟不肯赔。

许知县一听大怒,拍着几案,说:“你这个人怎么如此漫不经心,挑着大粪还不老老实实走,把相公的衣服弄脏了,怎能不赔!”乡人叩头求饶,说他家实在贫穷,赔不起,说着竟哭起来。

许知县一挥手说:“别哭啦,既然你赔不起,我就罚你给相公叩一百个头,行不行?”乡人说情愿认罚。

然后许知县让武生向南而坐,让乡人给武生叩头道歉,衙役在旁数数,当数到七十时,许知县忽然大声说:“停!我也糊涂,忘了问你是文生还是武生了。”他向那坐着傲然受乡人叩头的武生发问。

等知道是武生后,许知县说:“这下就不对啦,文生值一百个头,武生只值叩五十个头就够啦。来。”他对那武生说,“他给你多叩了二十个头,你得还叩二十个头给他。”他叫乡人面向南坐好,命令武生再给乡人叩头。武生不肯,两个衙役就强按着他叩了下去。

武生叩完头,恼怒而去,出了县衙就破口大骂:“鸟官判案!”

■一桶天下

从前有个宰相姓薛,人品正直,两袖清风。其子薛登才思敏捷,颖悟过人。当时有个叫金盛的奸臣,总想陷害宰相,但苦于无处下手,便决定在薛登身上打主意。

有一天,薛登正与一群孩童玩耍,金盛撞见后,诡计顿生,大声喊道:“薛登,你如敢把皇门上的桶砸掉一只,那才是有胆量的英雄!”

薛登不知是计,马上跑过去把皇门边上竖立的一对木桶砸掉了一只。金盛暗自高兴不已,立即上报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即宣薛登父子问罪。

不一会儿,薛登父子跪在堂下,父亲战战兢兢,儿子却仍如平常一样喜笑颜开。皇上见状大怒道:“大胆薛登,为何砸掉皇门之桶?”

薛登略一沉思,便即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果断地说。

薛登听后拍着手笑道:“皇上金口玉言,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才把那只多余的桶砸掉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赞道:“好一个聪明的孩子!”

既而转向宰相:“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夏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

古时有个姓张的秀才,一次去探望岳父时,突然下起雨来,眼看天色将晚,不能回家,又不好向岳父开口,焦急万分。

岳父是个懂文墨、识大体的人,但又并不说留下女婿别走,而是在桌上写了四个古人名字:“夏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

张秀才看完,高兴地说:“今天我留下了!”

岳父问他为何不走了,他说:“您不是明写着下大雨、鸡蛋、豆腐、留女婿吗?”岳父听了,大笑不已,称赞女婿聪明,能领会他的意思。

■强令为婿

京城中贵族权豪势要之家,为了给自己女儿找到合适的丈夫,好让女儿将来也能当上夫人,往往都把挑选的对象集中在新科进士身上。这些进士不仅年轻有文才,且前程远大。

所以每当放榜之时,总有豪门的奴仆簇拥在榜前,探听新科进士的居所。然后他们就以主人家的权势加以炫耀和威逼,使不通世故而又贪恋富贵的人,入赘其家。此事在京城已成风气。

又一年放榜,一个新科进士年少貌美,数家豪势都看上了他。几家奴仆在进士所居客栈门前发生了一场激战后,一家权要的十数名奴仆冲入店中,单刀直入说明了他们主人家的地位以及招赘之意。

这位年少进士已知京城强令为婿之风,知道和这些奴仆解说也白费口舌,弄不好还会遭到一番羞辱,就佯装高兴地应允了。众奴仆簇拥少年进士到权要的府第,那里已张灯结彩,宾朋满座,大家看到进士的才貌出众,都啧啧赞叹不止。

少年就座后,一个身穿金紫官服的人出来对少年说:“我只有一女,还不算丑陋,愿意许配给君子为妻。今天就是良辰吉日,正好举行婚礼大典。”

少年起身深深向官员鞠了一躬说:“我一介寒微书生,能托寄高门大府,实在是三生有幸。不过请让我先回家中,试和结发妻子商量一番怎么样?容我过几天再来回话。”此话一出,所有宾朋都哄然大笑起来,纷纷散去。

■戒之在得

明弘治间,刘大夏历户部侍郎、都御史、兵部尚书。遇知孝宗,恩宠有加。至正德时,为武宗所厌,致仕驿归。后又为宦官刘瑾陷害,正德三年发配肃州(今甘肃酒泉等地)。其时已73岁。

刘公立朝多年,声誉卓著,故临行时同僚中多有馈赠。刘公一一谢拒。远赴戍所,囊中清简,随行惟老仆一人。抵达时,肃州某公送来银两数百,恳请刘公受纳。其婉言劝说:“您老患难中亟须安顿,而今已非在位时,不必拘讳。”

刘公坚辞不受,曰:“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此言未敢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