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子支付协议
电子支付协议是指在电子交易过程中实现交易各方支付信息正确、安全、保密地进行网络通信的规范和约定。
这些协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方面,对应于不同的支付工具,有不同的协议,例如,基于卡的支付协议、基于支票的支付协议以及基于电子货币的支付协议;另一方面,对应TCP/IP协议的各层也有不同的安全协议。
目前在电子支付中常用的安全协议有:安全套接层协议和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给工薪家庭7种理财方式打分
时下,家庭投资理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方式都适合于工薪家庭,若以满分10分的标准给它们打分则各项得分情况如下:
储蓄——基础(9分)
银行储蓄,方便、灵活、安全,被认为是最保险、最稳健的投资工具。
储蓄投资的最大弱势是,收益较之其他投资偏低,但对侧重于安稳的家庭来说,保值目的可以基本实现。
股票——谨慎(6分)
购买股票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股市风险的不可预测性毕竟存在。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投资股票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股票投资方式最多给6分。
房地产——必要(7.5分)
购买房屋及土地,这就是房地产投资。国家已将房地产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将房地产交易费税有意调低并出台按揭贷款支持,这些都十分利于工薪家庭的物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已逐渐成为一种低风险、有一定升值潜力的理财方式。
债券——重点(8分)
债券投资,其风险比股票小、信誉高、利息较高、收益稳定。
尤其是国债,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市场风险较小,但数量少。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安全性值得认真推敲,同时,投资债券需要的资金较多,由于投资期限较长,因而抗通货膨胀的能力差。
外汇——辅助(5分)
外汇投资对硬件的要求很高,且要求投资者能够洞悉国际金融形势,其所耗的时间和精力都超过了工薪阶层可以承受的范围。
字画——爱好(6分)
名人真迹字画是家庭财富中最具潜力的增值品。但将字画作为投资,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较难。而且现在字画赝品越来越多,这又给字画投资者一个不可确定因素。
古董——欣赏(3分)
古代陶瓷、器皿、青铜铸具、景泰蓝,以及古代家具、精致摆设乃至古代钱币、皇室用品因其年代久远,日渐罕见而成为国宝,增值潜力极大。在各地古董市场上,古董赝品的比例高达70%以上,不适合一般的工薪家庭投资,只适于欣赏。
钱庄和钱票
一、钱庄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俗称“钱店”。
1933年,货币单位废“两”为“元”。当时因银两和银元并用,其间必须有个折合率。但计算非常繁复,而且折合率也上下浮动,犹如外汇涨跌一般。先要将一银元折合成“规元”。规元也称“豆规银”(豆商交易时所用),“九八规元”。所谓“规元”,并无实银,只作记账之用。与它对应的是上海所铸的“二七宝银”。“二七宝银”使用时作“九八”升值,即为“规元”。银元折合成规元的比例称为“洋厘”,例如“洋厘”为7.225,即一银元可折合规元七钱二分二厘半。洋厘的折合率每天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公布,升降由当天市场上银元供需变化而变化。
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二、钱票
钱票是指各种经营性或行政部门发行的小区域流通的货币,多在县或县以下的乡村流通。
这种小区域流通的货币名称是千奇百怪的,诸如钱票、银票、私票、花票、流通券、私帖、街帖、商帖、银帖、屯帖、代价券、土票、土钞、凭票、抵借券、工资条……硬币有银两、铜钱、铜元、银元、银角等。由于他们的初始形式在清代前、中期时被人称为钱票,我们也就将其泛称为钱票。这些钱票具有一般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等。
钱票的出现是世界性的。在世界各国,近代经济创立初期都出现过私人发行纸币的阶段,如在澳大利亚,十九世纪初时,就出现了大量的私人期票,在流通领域里占领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发行期票的单位和个人来自于各行各业,上有殖民地的总督,下有平民百姓,由于私人期票发行太滥,而使期票在低于面额的情况下流通。
房奴
一、“房奴”
“房奴”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现如今“房奴”这个名词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房奴”,房是房屋的房,奴是奴隶的奴,意思是房屋的奴隶。“房奴”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购房影响到自己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
通常来说,“房奴”就是指家庭月负债还款额超过家庭月收入50%以上的家庭,此类家庭因为负债率较高,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的正常品质。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以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超过家庭收入比重的30%就存在着过度负担。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约31%的购房者月供占到月收入的50%以上,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住房消费警戒线。
二、“房奴”的起源
房价像坐上云霄飞车一样蹿升,贷款利息一涨再涨,“房奴”——一个闪现着智慧光芒,也透着辛酸的新词汇开始在坊间流传。如果说2005年中国通过超女制造了PK一词,那么2006年最流行的一词应该叫房奴。
在房价不断攀升的2005年到2006年第一季度,市场上已经无法找到中低价格的房地产,导致很多购房者背上了沉重的还贷负担;同时中国人民银行2004、2006先后宣布的加息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房贷负担进一步提升的担忧。高房价和对高利率的双重担忧导致人们担心会像奴隶一样为银行工作,所以“房奴”这个词应运而生,成为房地产泡沫的象征。同样的词还有“负翁”。
三、生活压力
很多国家将整套房屋总价与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作为度量住宅市场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大多已超过了6倍,其中北京、南京、青岛等城市的比率超过了10倍,房价显然偏高。房价上涨导致生活满意度下降的群体不仅是低收入者,而且也波及到了中等收入人群。
国际通行看法认为,如果月供超过个人月收入的1/3,将出现较大还贷风险,并影响生活质量。而据焦点房地产网的一项最新调查,我国32.18%的人月供占到了收入的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他们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很多按揭买房的人自称为“蜗牛”一族,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他们常常戏称自己正在坚定地叩响“忧郁症”的大门,甚至一只脚已经迈了进去。
本来,房租价格上涨,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已经让很多人“气喘吁吁”了,而在工资收入没有相应增长的现实背景下,出台如此新规,对群租进行严格管制,无疑会让公民的生活陷入“雪上加霜”的灾难性困境,特别是对外来人员与城市困难群体而言,这不是要逼着更多人去做痛苦的“房奴”吗?因为,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公民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房租这么贵,加之不能合租,负担加重,也就只能别无选择地做“房奴”,尽管并非情愿,但又能怎么办呢,好歹也算是“有房一族”了,只是没人知道其中有多少的辛酸与苦痛。
按照公正的权力法则,公权应尊重“非决策者”的优先选择权,公权应对私权保持足够的距离边界。即市场能做的,政府不做,社会能做的,政府不做,市场与社会做不到的,政府来做,且政府不能进行过多的具体操作和微观管理。显然,房屋出租,该怎么出租,这是市场能够做好的,政府该做的只是合理进行引导,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具体操作和微观管理,否则,只会扼杀市场的灵魂。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Mundel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欧元之父”、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
罗伯特·蒙代尔曾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1961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曾在斯坦福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意大利)中心任教。自1966年至1971年,他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和《政治经济期刊》的编辑;他还是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研究研究生院的国际经济学暑期教授。1974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蒙代尔教授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等地广泛讲学。他是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加拿大政府、拉丁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财政部等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的顾问。1970年,他担任欧洲经济委员会货币委员会的顾问;他还是1972—1973年度在布鲁塞尔起草关于统一欧洲货币的报告的九名顾问之一。
蒙代尔教授发表了大量有关国际经济学理论的著作和论文,被誉为最优化货币理论之父;他系统地描述了什么是标准的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蒙代尔教授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理论的开拓者;他改写了通货膨胀和利息理论;蒙代尔教授与其他经济学家一起,共同倡导利用货币方法来解决支付平衡;此外,他还是供应学派的倡导者之一。蒙代尔教授撰写了大量关于国际货币制度史的文章,对于欧元的创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他撰写了大量关于“转型”经济学的文章。于1997年,蒙代尔教授参与创立了《Zagreb经济学杂志》。
蒙代尔教授撰写的著作包括《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人类与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理论:世界经济中的利息、通货膨胀和增长》;《新国际货币制度》(与J·J·Polak共同编写);《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历程》(与JackKemp共同编写)。其合编的著作包括:《全球失衡》;《债务、赤字和经济状况》;《建设新欧洲》(与M·Baldassarri共同编写);《中国的通货膨胀与增长》;《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器》(与A·Clesse共同编写)。
蒙代尔教授于1983年获得法国参议院的JcaquesRueff奖章和奖金;1997年被评为美国经济协会的杰出会员;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教授获得了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好几所大学的荣誉学位和教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