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
7569400000048

第48章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2)

一、“结缘”,不平凡的历程

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东盟10国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十几年的事。

东盟是在20世纪60年代地区主义浪潮背景下成立的区域性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初期,仅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成员国。1984年至1999年间,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陆续入盟,至此“大东盟”成为亚太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直到1990年,即东盟成立23周年之际,印尼与中国复交,这为中国与东盟发展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之后,新加坡、文莱与中国建交。至此,中国与东盟的全部成员均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中国与东盟进入了建立睦邻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1991年7月,东盟首次邀请中国外长出席其外长会议,中国开始与东盟对话。1992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1996年7月,东盟将中国从“磋商伙伴”升格为“对话伙伴”。1997年12月,在共同对付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开始“10+1”对话机制。此后,每年深秋,中国与东盟10国都有一次最高级别对话会议,商讨经济、政治、安全合作事项。其中,经济合作是“10+1”合作的首要内容,每年都推出新的合作项目。2002年、2003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先后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两项举措使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有了新的政治保障,双方进一步升格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友好时期,一整套开展经济合作的机制已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

二、“自贸区”,深度合作的平台

中国与东盟在资源领域、经济结构和科学技术水平上呈现出较大的互补性。这为双方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在金融领域,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迄今为止双方经济合作最重要的举措。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4次“10+1”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在会上主动提出了“加强贸易,投资联系,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了多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10+1”会议上,双方就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2002年5月,双方决定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委员会”,研究具体事项,起草框架协议。2002年11月,在柬埔寨举行的第6次“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在2010年(东盟新成员为2015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5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从1991年至200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79.6亿美元增长至1303.7亿美元,增长了1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20%。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必将大大促进双边贸易额的增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新一代的自由贸易区,其内容不仅仅是取消货物贸易关税,还包括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它将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和睦邻友好关系,并将对东亚和亚太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3年底,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而东盟整体对外贸易额亦居世界前列。就人口规模而言,无疑将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就经济、贸易规模而言,在全球自由贸易区中也名列前茅。这样庞大的自由贸易区,必将对全球和亚洲的贸易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当前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林立,特别是欧洲和美洲不断扩大各自自由贸易区版图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建立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无疑将增强双方应对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集团化挑战的能力。

三、硕果,源自信任与深度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当年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48亿美元,同比增长32%,远远高于中日贸易增长的16.2%、中韩的22.8%、中美的20.8%。2003年进出口达到782.5亿美元,同比增长42.8%,高于中国与日本、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长速度。

在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形势下,2003年11月的“10+3”会议上,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深化经贸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在2005年前实现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将与东盟各国通力合作,加快“10+1”的谈判进程,尽早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领域,这将使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得到新的发展。结果,2004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关,达到1058.8亿美元。

中国-东盟之间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成员国之间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而且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产品结构也得到较大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盟出口中国的前5大类商品是石油和燃料、木材、植物油脂、计算机、机械和电器设备。这5大类产品占东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5.7%。到2001年,商品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发生改变,从资源类商品转向制造业产品,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呈现多样化。

自2004年以来,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它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的又一重大举措,它为中国-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拓宽范围提供了高效的平台,让东盟国家政府和企业界切实感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于是,中外客商记住了“盛会、机会、互惠——中国-东盟博览会!”于是,中国-东盟年年商机无限,岁岁精彩有约。于是,人们达到了一个共识:中国-东盟,合作共赢!

对外开放情况

一、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1980年起,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海南省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样,中国就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二、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带

中国的5个经济特区大都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它们的地理位置是: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南部,与香港九龙接壤,面积327.5平方公里;汕头经济特区在广东省东南部,分两片:一片位于汕头东郊龙湖,面积22.6平方公里,另一片位于汕头市东南部的广澳半岛,面积30平方公里;珠海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入海口西侧,毗邻澳门,面积121平方公里;厦门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包括厦门岛和鼓浪屿,面积131平方公里;海南经济特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海南岛全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科工贸一体,实行特殊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外向型区域。它既不同于外国出口加工区,也不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外开放程度大,为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优惠的条件,如对外商在税收方面给予比在内地投资更加优惠的待遇,给外商出入境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国家授予经济特区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等。兴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及培养国际型经贸科技人才等。5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52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58亿美元。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它们兴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以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为主的沿海地区也已成为外商投资的最活跃地区。

三、浦东新区和沿江开放带

浦东即黄浦江东岸地区,与上海老市区一江之隔,面积350平方公里。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是九十年代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给予浦东新区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除实行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所实行的有关减免关税、所得税和进出口许可证等优惠政策外,国家还特许外商在浦东开办金融机构和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第三产业,并允许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

1990年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总体规划,1991-1995年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1996年起,浦东新区进入为期五年的第二轮开发阶段。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6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外商投资项目累计已达4900多个,投资总额为237亿美元;外贸出口额达37.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更快,新建的南浦、杨浦两座大桥将黄浦江两岸紧密相连,高468米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屹立于黄浦江畔,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物;以“三港两线”(浦东国际航空港、外高桥深水港、上海信息港、地铁二号线和外环线浦东段)为重点的新一轮十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此外,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4个开发小区已初具规模,功能性开发成效显著。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100多幢综合大楼拔地而起,将成为以金融和商贸为主的中心区;在外高桥保税区,保税商品市场活跃,保税仓储加工贸易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金桥出口加工区为浦东的主力工业小区,而张江高科技园区则以现代生物医药工程、微电子和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三大产业为重点,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驻。

继浦东新区之后,1992年6月国务院又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黄石、重庆6个城市和合肥、南昌、长沙、成都4个省会城市。如今,长江开放带的范围东起上海,西至重庆,包括中国东部、中部、西南部的28个大中城市、8个地区和1000多个建制镇。长江开放带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具备一定的工农业基础,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土地与劳动成本比较低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腹地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浦东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开发开放,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和巨大的潜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