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该用的钱就要用,不要小气”。生活中的袁隆平勤俭、朴素、“小气”,但对教育事业、慈善事业却慷慨大方。然而,现实中有一些人包括名人,对自己、家人乃至女友,可以“一掷千金”,但面对灾区、贫困学生、慈善事业等,则“一毛不拔”,毫无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其四,“钱不是衡量地位身价的标尺”。袁隆平说:“现在有些人瞧不起农民,这是不对的。农民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朴实,二是勤劳,别看他穷,可诚实,心胸开阔。穷不是低下,有钱不见得高贵,要看本质。”袁隆平的这番话,让人警醒。现在有些名人、富人觉得自己钱多,风光十足,庸俗得很,其实是“穷得除了钱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
金钱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袁隆平的“金钱观”,就折射出他大写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赞誉和大力推崇。
拜金主义及其表现
一、拜金主义
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持拜金主义观念的人认为:“在社会上,无钱万万不能”与“金钱至上”等,这种价值观被认为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
拜金主义经常引起许多批评,尤其经常被许多保守派的人士给抨击成造成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象征之一。
批评者认为,拜金主义者太过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以致拜金主义者变得唯利是图、对许多事物经常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其内涵,精神层面也极为空虚;然而也有人认为,追求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所有人类的本性,而拜金主义不过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风气下,人类此种本性的一种反映而已。
二、拜金主义的表现
(一)在经济领域
比如,有的人割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而牺牲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更有甚者,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利益,不仅无视社会公德、践踏市场准则,甚至不惜以戕害他人生命为代价,如金融、证券领域的欺骗诈取、黑箱操作,食品、医药、房地产、建材等领域的假冒伪劣……
(二)在政治领域
少数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钱财的手段,从而出现不少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跑官卖官等腐败现象。
比如,有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把小团体、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侵害群众利益,甚至中饱私囊;有的贪图享受、大吃大喝、大手大脚、挥霍人民财富,甚至腐化堕落……这些行为又直接助长了拜金主义的泛滥。
(三)在文化领域
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化活动被简单地商品化;一些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匮乏;一些媒体为了所谓的市场占有率,一味迎合低级、庸俗的趣味,甚至纵容错误的东西招摇过市;一些学者著书立说只是为了评职称、捞资本、争名利,有的甚至依傍某种资本,为捞取金钱而甘心为其摇唇鼓舌……
三、拜金主义产生的根源
拜金主义的蔓延,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会历史根源。
拜金主义的产生,与中国的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鄙视利益、耻于金钱的。在义与利的取舍上,总是以义为先,崇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另外一面,有的人赤裸裸地宣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如春秋时期的杨朱,就公开宣扬“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民间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这些思想观念在封建社会的实际生活中一直为统治阶级所信奉。必须看到,这些腐朽、没落、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奉行。
拜金主义在封建社会就已经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盛行的观念却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资本主义和拜金主义恰如一对孪生姐妹,或者说,拜金主义是附着在资本主义身上、去除不掉的毒瘤。资本主义之所以会盛行拜金主义,就在于资产阶级的本性(实际也就是资本的本性)就是无休止地聚敛财富,追求资本的增值;就在于金钱作为财富的化身,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左右一切。
应当说,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拜金主义的危害,并展开了对它的批判,但是拜金主义并没有被清除,也不可能被清除。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这些腐朽思想也传了进来。
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主义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但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
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一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二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益或利润的最大化。
同时,市场经济还是一种“消费经济”,靠消费引导生产,依赖消费拉动经济。结果是:一方面,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显,这就有可能诱发人的趋利性,刺激人对物或金钱的欲求,从而滋生出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心理,导致“一切向钱看”。
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从经济领域泛化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都要讲等价交换,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都被看作金钱利益关系。比如,看到有人落水,先权衡利弊再救人;看到歹徒抢劫,先谈好价钱再去抓歹徒,等等。
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与财富和经济活动的符号化也有一定关系。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表面上是对金钱的崇拜,但这种崇拜的背后实际上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作祟。一个贪图享乐、极端自私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表现为拜金主义。
四、拜金主义的危害
拜金主义危害严重。从人的发展来看,拜金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剥夺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来看,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
经济领域如果任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丧失,就会使诚实劳动得不到回报,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执政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执政党的政权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文化领域如果一切惟金钱至上,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凝聚力,社会发展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五、消除拜金主义的途径
1.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产物。
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拜金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不是片面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必须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消除拜金主义,首先必须消除执政党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是先进道德的实践者,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引领者。消除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观念,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从制度上铲除拜金主义产生的土壤。
3.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拜金主义是一种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要消除它,就要在全社会树立高尚的价值追求,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能媚俗,不能迎合低级趣味。
要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宣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社会空气和生活环境。
超短裙与通货膨胀之关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新高,现在究竟有没有“通货膨胀”,依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通胀的压力肯定是存在的。
我们来读一段轻松的文字:
“女人裙子越短,经济越繁荣;裙子越长,经济越萧条。
经济繁荣时,男人个个荷包膨胀,走在大街上也是左顾右盼,恨不得阅尽人间春色,女人受了鼓励,裙子就越来越短。
经济萧条时,生意一落千丈,男人收入减少,生存压力加大,成天疲于奔命,便不会关注女人的美丽,女人只好用长裙把自己遮掩起来。
女人穿长裙一久,便会增加布料的消费,推动纺织业的发展和棉花的种植,从而刺激经济复苏。女人的裙子越来越短,也会使布料滞销,影响纺织业,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已。”
当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好莱坞的电影里的大明星个个超短裙,美腿如林,艳舞如云,“不信春风唤不回”,经济终于复苏,并在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迎来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比基尼。
所以说,衡量有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标准很简单,等到春天来了,走到大街上瞄上两眼就行了,如果依然是满街超短裙,就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依然良好”。
经济学难以解释的品牌现象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带来的应该是居民购买力的降低,但时尚界著名的“平民事件”给予了相反的论据。二战后的欧洲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一名身穿“DIOR”服饰的妇女被一些家庭主妇当街将衣服撕破。这就是时尚界著名的“平民事件”。经济萧条,依然要穿“DIOR”,通货膨胀期间一些奢侈品依然星光熠熠。
花3美元喝一杯星巴克咖啡,在令人心仪的椅子上享受那份恬静。这并不是简单的挥霍性消费,更多的是出于自尊和情感需要的消费。
当2001年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以星巴克为代表的新式高档消费品不但没有遭受重创,反而显示出了自身特有的生命力。数据统计,那年星巴克的销量同比上升了20个百分点。
在品牌的世界里,经济学未必能准确驾驭。在这里,一般规律被打破了,常见规律被破坏了,“罪魁祸首”就是“品牌”。经济的萎靡不应成为品牌停滞不前的理由,中国的企业家实在不必过分忧虑中国的经济前景,只要领悟到品牌建设的要领,谁也无法阻挡你前进的步伐。全世界有很多品牌都是在经济萧条时建立起来的,好莱坞就是其中之一。
好莱坞(Hollywood)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一个小区,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但最初的好莱坞并不如现在般华丽,它的品牌就崛起于美国经济萧条时期。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从1929年开始到70年代末,美国先后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周期性通货膨胀、石油危机等危机时期,而好莱坞品牌的真正建立和关键时期则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正是伴随着美国经济最不景气的时期走向辉煌的。
20世纪40年代起,好莱坞便开始主动向海外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电影工业大受伤害,德国、意大利等国营电影企业纷纷倒闭破产,而它们在经济窘困面前的退缩给了美国影片乘虚而入的机会,也给了好莱坞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数据资料显示:在1945年至1949年间,意大利进口美片达2000部,而在中国抗战胜利后,好莱坞电影也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挺进中国,乃至近年成为中国人心中家喻户晓的品牌名字。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是好莱坞并没有停滞前行的步伐,由于之前二十年的发展,60年代,好莱坞已经在英国及拉美国家占据了垄断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初的全球石油危机给美国带来的通货膨胀,虽然曾一度造成美片好莱坞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不尽如人意,但好莱坞并没有气馁,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美国国内市场,大力发展国内的黑人观众群,并在产品上保持独有的创新精神,大力开发新的动作类型片。好莱坞的这一努力并没有白费,目前好莱坞在非洲市场的开发已经形成其另一个长期垄断的领域。好莱坞在全球的扩张都没有受到经济的阻挠,80年代墨西哥和阿根廷两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而好莱坞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举打入这两个非英语语系的电影大国,奠定了自己今天的地位。到了80年代中期,传统电影大国日本也已成为好莱坞最主要的海外利润来源之一。全球市场似乎都在为好莱坞的品牌垄断地位大亮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