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公共关系学
7571700000069

第69章 政府公共关系(2)

3.推动政策的执行

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对政府实施各项政策有很大的益处。一项政策制定后,由于种种因素,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和障碍。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有助于减小执行阻力,保证政策的顺利落实,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首先,政策执行前的宣传能够使社会公众,尤其是政策的目标公众领会政策的内涵、意义和必要性,增加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减少执行中和执行后的反对声音。其次,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解释、说服工作,能够减少或消除公众对政策的质疑,提高目标公众对政策的接受程度,优化执行效果。最后,政策执行后的总结工作,能够及时反馈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公众对政策执行的态度和意见,以便进行政策调整和完善。

16.2政府公共关系的构成

16.2.1政府公共关系分类

按照政府所面对的内外部公众的不同,政府公共关系分为政府内部公共关系和政府外部公共关系。

1.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政府与内部公众的关系构成了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政府所面对的内部公众主要是指那些组成政府机构的各个单位和工作人员,还包括隶属于政府范畴内的所有职能部门。

2.政府外部公共关系

政府与外部公众的关系构成了政府外部公共关系。政府所面对的外部公众,主要是指除了内部公众以外的与政府组织有某种联系的公众。外部公众虽然没有像内部公众那样与政府联系直接、密切,但它们的范围远比内部公众大得多,数量也多得多,而且外部公众总是与政府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关系和影响力。

16.2.2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构成举要

1.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关系

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关系是指某一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和与之不隶属的其他地方政府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合作与信赖的关系。现今,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和繁荣本行政区的经济,就必须争取众多的合作者与支持者,因此发展好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关系对于行政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也不同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公共关系;搞好地方政府间公共关系的原则不同于其他的关系,它的基本原则是:真诚合作、互惠互利。这就要求先进地区、发达地区不能仗着自身的优势,损害对方的经济利益,不发达地区和内地政府也不应该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双方都应该寻找各自利益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开展地方政府间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实现政府间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途径。

(1)政府领导之间的相互访问。这类访问,既可以是综合性的访问,也可以是专题性的访问。

(2)参加联谊会、联合会、研讨会等活动。这类活动有助于地方政府间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使地方政府间在良好的氛围下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地方政府的共同发展。

(3)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地方政府之间的往来可以是结为友好省、市、县(区)、姐妹城市等,还可以进行专项经济协作。如杭州市与拉萨市就是如此。杭州市为拉萨市支援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训了大量的人才,拉萨也为杭州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这对促进两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利用上级政府召开会议的机会,就某些专题进行地方政府领导间的直接对话及地方政府间互派办事处等,这些都是促进地方政府之间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2.政府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

政府部门是指某一政府组织内部,根据不同职能而设立的工作机构,它负责管理政府组织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任何一级的政府都是由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各个部门组成的。而同一政府中各工作机构相互间的合作关系就称为政府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它包括同级政府中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同一部门中各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

由于政府组织内部各部门功能、分工和运转方式不同,这些差异往往导致某些矛盾的产生,从而使政府工作出现某种不协调。因此,政府部门公共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政府所有部门活动的一体化与和谐化,使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处理好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部门的合力,发挥政府机构的整体效应,这样的政府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建立良好的政府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各部门之间要相互支持,这是完成政府工作任务的前提。

第二,各部门之间要主动沟通,这既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需要,也是处理好部门关系的需要。

第三,各部门之间要合理竞争,要求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正常的竞争关系,求同存异、密切合作、相互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政府工作的整体目标。

要做到上述几点,关键在领导,公共关系部门和工作人员则要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一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及时了解政府的工作目标并积极进行宣传,强调部门小目标服从政府大目标的原则;

第二,有计划地举办部门间工作人员的联谊活动,增进各部门的相互了解;

第三,协助领导做好沟通信息渠道的工作等。

3.上下级政府间的公共关系

在我国,各级政府在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势必依照行政隶属关系,与自己相隶属的政府发生关系,这就形成了上下级政府间的公共关系。现代管理学认为,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合作、互助与平等的关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建立健康、密切的上下级关系,是政府公共关系部门应协助领导层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政府活动中,政府间的上级与下级各自有一定的地位、权力和责任。一般而言,作为上级要考虑全局,决定决策,监督检查,协调关系,推动工作,而下级主要是支持和执行上级政府的决策,完成上级所分配的任务。因此,处理好上下级政府间的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由于上级处于轴心和主导地位,并能给下级提供获取工作绩效的机会和条件,这决定了下级必须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其具体的做法如下。

(1)下级政府要认真贯彻上级政府的政策,严格执行上级政府的指示,努力完成上级所下达的任务,这是同上级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

(2)要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时与上级政府进行沟通。下级政府应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口头汇报、情况反映、请示报告等渠道,经常地向上级反映本行政区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等。

(3)要掌握反馈信息的时机。在上级政府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要及时全面地向上级政府反映本行政区的实际情况,为上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在上级政府下达决策之后,应了解社会公众对决策作出的反应,及时把本行政区的贯彻情况及修改意见反映给上级政府,以利于上级政府完善和修正决策。

在政府组织中,上下级政府间关系的影响是相互的,这不仅要求下级要主动处理好与上级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求上级也要处理好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不善于处理与下级部门的关系,没有下级政府的支持与拥护,上级政府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就要求上级政府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下级政府着想,尽可能地从下级政府的利益出发,调动下级政府的积极性。其具体的做法如下。

(1)上级政府要经常向下级政府通报工作情况,使下级政府更多地了解上级政府的意图,理解上级政府工作的难处,让下级政府更好地配合上级政府的工作,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

(2)要尊重下级政府的权力和利益。上级政府不能包揽和干涉下级政府能够承担的事务,要相信下级政府的工作能力,尊重下级政府的权力,避免“有权就是真理”的权力效应。再者,上级政府在制定某些涉及下级政府利益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下级政府的承受范围和承受能力,事先要做好沟通、协商工作,以便上级政府制定出好的政策。

(3)上级政府领导要经常深入了解下级政府的工作情况。上级政府领导深入基层,既可以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增进互相了解,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但是上级政府深入基层作具体了解,要避免走形式,走过场。

4.政府内部的员工关系

政府内部员工是政府机构的组织基础,是构成政府公共关系的内部公众。一方面,政府内部员工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对象,是政府直接面对而又最接近的公众,他们最了解政府的工作目标和政府的利益,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措施只有首先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政府开展公共关系对外树立组织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工作,有赖于政府内部员工的努力和配合。由于政府要时刻与外部公众联系,而政府形象则要通过对外公共关系第一线的政府内部员工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政府内部员工的一言一行都是政府形象的浓缩。可见,在对外交往中,政府内部员工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最基本的是处理好政府内部员工的关系。

搞好政府内部员工的公共关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教育政府内部员工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自觉建立和维护政府形象。要教育政府内部人员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科学、民主、和谐、法制、廉洁、高效的行政思想和观念,规范思想和行为使其不脱离政府的目标;规范自身的言行,自觉塑造和维护政府的形象。

(2)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政府内部员工的素质。一般来说,对公职人员进行培训,既包括业务技术的培训,也包括政治思想的培训和道德品质的培训。

(3)为内部员工创造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政府和部门领导应杜绝以人划线、任人唯亲的丑恶现象,提倡重德才兼备、重工作绩效的良好风尚。尽量以工作绩效为标准来提升员工的职务。

(4)经常向员工通报近期工作安排、重大事项,关心员工的生活,满足员工的正当需求。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网络、会议、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向员工通报政府内部的各种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实行干部休假制度;力求合理公正地解决福利待遇问题;还应该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引导他们在工作中寻求生活的意义和乐趣。这些都有助于调节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6.2.3政府外部公共关系构成举要

政府面对的外部公众范围广、人数多,构成复杂。所以政府外部公共关系的构成也复杂多样。在此,我们只能列举政府若干外部公共关系。

1.政府与政党的公共关系

政府和政党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执行着不同的职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实现者。政党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政治组织。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政府与政党所考虑的阶级利益既紧密相连,又有区别。因此,政府在协调外部公共关系的工作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政府与政党的公共关系。

2.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

政府与企业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其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活动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的正当经营,企业则要自负盈亏、依法经营。政府要在企业中获得良好的形象,根本问题是要保持经济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踏踏实实为企业服务。政府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调整政府职能机构,加强宏观调控;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搞好经济监督、政纪监督,积极组织和管理市场。这有助于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政府与事业单位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就是政府在对社会活动的管理过程中,通过传播有关信息来完善自己在事业单位组织中的形象,争取事业单位及其成员的理解与支持。事业单位是指那些从事各种不同性质的非生产性活动的非经济部门,包括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组织。它们间接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应该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经营权,保证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要限制事业单位行使行政职能,避免以事代政,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