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县藏医院
1980年,在天堂寺修建县藏医院,至1988年共有职工27人,其中医务人员22人。1993年始,陆续有藏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县藏医院工作。2000年,医院共有职工56人,其中藏医药人员29人。能做普外、骨科、妇科等大部分手术。1998年,县藏医院在县城修建了门诊住院综合楼,内设综合门诊部、住院部、藏医药浴科、藏药制剂室、社区门诊及B超、心电、放射、化验等功能科室。2003年,建成藏医院住院部综合大楼,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医院占地面积共130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37平方米。有4个病区,开放床位45张。制剂科能配制藏药丸剂、粉剂和汤剂等类成品药140余种。2005年有职工69名,副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6名。藏医药浴是县藏医院的特色专科,对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产后风、各种皮肤病、坐骨神经痛、四肢强直、瘰疬、疥疮、新旧疮伤、肿胀、驼背、骨内黄水病等有独到的疗效。此外还对驱逐湿毒、黄水病、消渴病、发炎红肿等病疗效显著。
(三)藏医药开发研究所
2004年9月13日,成立县藏医药开发研究所,隶属于县卫生局管理,专门负责天祝县藏医药产业化开发的各项具体工作。有职工12人,其中藏医主治医师2名、藏医师5名、藏药师1名、检验师1名。特聘藏医副主任医师2人,中(藏)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1人。藏研所制剂中心能生产华锐洁白丸、华锐骨宝、华锐肾宝、华锐止血胶囊、五根甘露汤等临床常用藏成药和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松石丸、佐志达西等名贵藏成药近250余种。
三、卫生防疫
(一)传染病防治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发生各种急性传染病共18种: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行性感冒、痢疾、斑疹伤寒、炭疽、回归热、黑热病、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50年代发生10种,60年代发生14种,70年代发生14种,80年代发生8种,90年代发生18种。慢性传染病的防治主要有:结核病、性病、麻风病、绦虫病。2000年后,县上加强了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新建了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天祝县鼠疫疫情监测站,2003年5家县级医疗机构购置了计算机等网络直报设备,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2005年,为全县19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网络直报设备(除旦马、赛拉隆、毛藏无条件直报外),全县5家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及16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传染病网络直报。
(二)地方病防治
鼠疫疫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3°05′、北纬37°11′。东起甘新公路176公里处,西至红圪墩子沟、青河脑,南接马牙山北麓,北至天祝火车站、极乐大队,总面积1.7万公顷。疫区境内有甘新公路、兰新铁路通过。1982年县“四〇一”站在疫区设立监测点。1984年,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每旬上报一次。90年代达到稳定控制标准。2000年成立了天祝县鼠疫紧急疫情处理指挥部,制定了《天祝县鼠疫应急预案》。无新发病例。
碘缺乏病
1989~2000年,县防疫站对7~14岁儿童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未发现病理性肿大者。1989年成人患病率降为0.58%。1990年在病区预防性投药32007人。1991~1998年共投服碘油丸164102人,1999年后停止。2000年,天祝县被确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的碘缺乏病综合干预措施试点项目县,县上确定哈溪、朵什、石门、朱岔、天堂、炭山岭、赛什斯等7个乡镇为试点。2001~2005年共调查儿童碘缺乏病3668人,查出甲状腺肿大86例。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天祝各乡镇均有流行,尤以牧区为甚。1960年对永丰等牧场进行了布病调查,发病率占1.3%。1971年在全县部分地区进行了布病调查,查出患者446人,患病率为0.8%。1987年治疗56例,同时接种布菌苗963人份,基本控制了此病的流行。1991~2000年,在安远、毛藏、松山、哈溪等乡镇对此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人153人(次),治疗153人(次)。1994年10月,经省、地考核验收,确认天祝县布病控制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2000年后,除原有84例外,未发现新病例。
地方性氟中毒
1972年查出全县有高氟饮用水源13处,其中泉水3处,河水5条,管道水2处。1980年,进行了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对全县含氟量超过1毫克/升的4个公社、13个大队、1个牧场共32个自然饮水点作了含氟量测定,对9处高氟水源地区进行了改水,部分居民家中安装了除氟器。1985~1987年在天堂乡铜匠沟村,松山镇中大沟、华尖滩,东坪乡坪山、塔布尕,祁连乡臭牛沟安装分散式除氟器235套。1989年治疗氟中毒患者22人。2000年,经对全县地氟病病人进行重新登记,核实有氟骨症患者14人,至2005年,仍有9人。
包虫病
1990年,天祝县开展包虫病防治试点工作,至1995年,共检查5525人,确定病人64例,感染率6.48%。是年9月5日,全省包虫病防治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在天祝县召开,县防疫站被树为全省包虫病防治工作试点县先进集体。1996~2000年,共调查1174人,基本掌握了包虫病流行情况。2001~2005年,调查2271人(次),查出患者45人(次),全部进行了治疗。
四、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
70至80年代,逐步开始接种的有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炭疽菌苗、流脑菌苗等。1991年起,开展了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的接种工作。1996年起,陆续接种的有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狂犬病疫苗、气管炎菌苗等,其中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1994年纳入计划免疫,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计划免疫
1988年,天祝县计划免疫工作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1989年,推行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1992年,发起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行动,此后几年,每逢12月与1月的5、6日两天,全县卫生防保工作者统一为所有4岁以内儿童喂服糖丸(脊灰疫苗)。1996年,全县的计划免疫工作实现了第三个85%的目标审评。是年3月,世界银行贷款卫生VII项目在天祝县正式启动实施。2000年,县上组织开展了3次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及1次查漏补种活动,为全县0~9岁儿童累计投服糖丸97970人(次)。至2005年,全县儿童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由2000年的95%提高到2005年的99.2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2000年的城区92.10%、农村68.53%提高到2005年的城区100%、农村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