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本无所谓罪恶,倒是世上总有些人在对金钱的认识上出现问题。情况常常是:在对金钱抱着偏见的那些人当中,不是爱财如命,便是视若虚无:他们不是客观中立地看待金钱,而是始终纠缠于一种极端情绪之中,离理性地对待和运用金钱的轨道越来越远。
对钱财保持一颗平常心
金钱真是万恶之源吗?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依然抱着这个陈旧而愚蠢的看法。不可否认,金钱的确存在着与“恶”相关的因素,例如,金钱可以作为邪念的诱因,可以使人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乃至堕入糜烂的享乐生活,但只要多动动脑筋认真思考一番,就能明白,金钱其实没有什么不道德之处,相反,金钱是人类由于需要而发明出来的东西,其重要性恐怕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金钱本无所谓罪恶,倒是世上总有些人在对金钱的认识上出现问题。情况常常是:在对金钱抱着偏见的那些人当中,不是爱财如命,便是视若虚无。他们不是客观中立地看待金钱,而是始终纠缠于一种极端情绪之中,离理性地对待和运用金钱的轨道越来越远。在这里有必要看看犹太人是怎样看待金钱的。
犹太人的金钱观念有着不同常人的独到见解,他们有一句座右铭说得好:“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意思就是,不管赚钱的方式方法如何,只要是通过经营赚来的,均应心安理得。因此,他们不会去理会这些钱是与农民交易赚取,还是在赌桌上赢得,他们都能泰然处之,因为赚取更多的金钱才是要义。
1872年,二十多岁的犹太人哈同自域外来到中国上海闯荡。当时,他除了年富力强之外,可以说一文不名。但他满怀壮志,来到中国之前便抱定在中国开拓一片天地的决心。尽管他一无资本,二无特长和靠山,却有着十足的信心。最初,他在一个洋行找到一份工作:看门。看门的工作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言,尤其是对于今天的众多年轻人而言,想必是一个引人难堪的职业。但哈同并不这么想,在他眼里,看门与其他职业并无太大区别,同样是通过合法的劳动而获取报酬,所谓丢人或有失身份何必去顾虑!哈同只认准了一点:只要是自己流汗挣来的钱就无愧于心。而且,他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白天在洋行里看门,夜间则拼命地学习经济和财经方面的各种知识。后来他又被老板看中,调到业务部门任办事员,并且由于业绩突出而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1901年,他离开银行,自己创办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银行:“哈同银行”。
犹太人对待金钱所采取的态度,从以上这个故事中便可得见。犹太人是不会嫌弃赚钱的方式的,只要能赚钱,只要合法,他们就不会计较太多,在他们眼里,挣钱才是第一要义。
当然,他们也不是唯利是图,他们有挣钱的能力,也有客观看待金钱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发生在犹太富豪洛克菲勒身边的一件小事。
洛克菲勒每次用餐都习惯去他熟悉的那家餐厅,每次用餐后往往会付给服务员15美分的小费。但是有一天,他用完餐后只给了服务员5美分的小费。服务员见比往常少给了10美分,便随口小声埋怨了一句:“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我绝不会吝惜那10美分。”
洛克菲勒听见了他的抱怨,却并不生气,而是叫他回来,笑着对他说:“你知道吗?这也是你为何一辈子都在当服务员的原因。”洛克菲勒想要告诉这名服务员的是:如果你仅仅是因为一点小费而斤斤计较,那么你不但不可能成为有钱人,而且还会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钱奴。
是的,如果你无法正确地看待金钱,那么你也不可能得到金钱的垂青。以上的两个小故事可以说典型地反映了犹太人对于金钱的看法:须认清财富,方能致富。也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理性的金钱观,对金钱才保持着一颗良好的平常心。
生命的真正意义并非金钱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以各自的方法赚钱。正如人们常说的,“这世界是靠钱在推动的”“没有金钱办不了的事”,金钱的力量的确很大。只要是以自己的力量勤奋地攒钱,不仅可以使人获得自信,就连自己的信誉也会提高。
但是大多数人却都希望能比别人更轻松地赚钱,最好无需流一滴汗就能成为大富翁。由此便出现了利欲熏心的懒汉,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常识上也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为了金钱不择手段,逐渐走上邪门歪道,弄不好便锒铛入狱。
将金钱视为一切的人,容易被金钱蒙蔽双眼,往往会为了钱而失去个人未来的生活,背叛朋友、触犯法律。
对金钱的正确的态度是“金钱能给一个人好机会”,要凭着智慧赚取合法的金钱,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是要不违反法律,二是得讲究技巧。
金钱绝不是污秽的东西,相反,在现代社会,没有金钱便难以正常生活;那些不会赚钱的人,往往就是没有能力的人。没有钱便无法生存,想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更是天方夜谭。
但有些东西的确又是金钱换不来的,却又非常重要,例如人的生命、幸福、尊严以及大自然,这些都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对这些事物,我们应该心存敬畏。有了钱,就意味着能住在一幢拥有广大庭院的别墅,或许还能借着金钱稍稍延长生命时间,但是人生的真正意义、生命的尊严,这些都不是金钱所能换来、所能赎回的。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物质的支撑,也应得到物质的享受,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人生中更深层的精神喜悦。
金钱,人格的试金石
直到如今,犹太人也并未拥有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在1800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遭受着种种被迫害、被排挤和被蔑视的流亡命运,但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却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格,未曾被别的民族轻易同化。到底是什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呢?在这里不能不提到犹太人的金钱观。犹太人始终相信一点:掌控住金钱,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最强大的物质基础。拥有金钱,不仅可以利用它来对付外族的武力侵略,制约外族文化的渗透,还可以利用它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犹太人对金钱的看法极为清醒。他们似乎已形成了一种传统,既视钱为上帝,又相信其中更隐藏着一个魔鬼。在他们眼里,金钱永远是一柄双刃剑,金钱既可以供人换取生存所需,同时也有腐蚀灵魂的力量。他们正是从这一清醒的认识出发,用金钱去衡量或打量各种人。在犹太人看来,金钱就恰似一面镜子,一杆秤,或一块试金石。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也能够称量出一个人内心的分量:或卑微,或高贵;或虚浮,或沉实;或恶劣,或优良。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有3个犹太人在某个安息日来到耶路撒冷。这一次他们身上带着很多钱币,重量不轻,以至于弄得他们疲惫不堪,行动做事都极为不便。于是他们三人商议决定,干脆把钱找地方埋起来。说完,他们便选定一个地方把钱埋了起来,之后继续前行。然而,途中居然有一个人偷偷地溜了回去,把所有钱一分不剩地挖走了。
到了第二天,大家再返回去取钱时,自然是找不到,便疑心被谁偷走了。他们三人顿时变得疑神疑鬼,每个人心里都揣测着一定是自己人干的,只是毫无证据,无法确定罪魁祸首是谁。于是三人便商议,去所罗门那里请求指点。
所罗门才智过人,素以断案准确而闻名。他们来到所罗门的居处之后,在所罗门面前把事情一五一十地陈述了一遍。所罗门听后,并没有急于问案,而是说:“我有一道难题,也许3位聪明人能够帮我破解,你们说出答案之后,或许我才能为你们裁决。”
于是所罗门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姑娘曾答应嫁给某个男子,婚约也已定下。但没过多久,姑娘又爱上了另一个男子。她或许更爱这个男子,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的决定。她向未婚夫许诺,如果他答应,她愿意付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赔偿金。她的未婚夫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不过赔偿金没有收下。但富于戏剧性的是,没过多久,姑娘自己出了事:她被一个老头给拐骗了!一次,姑娘对拐骗她的老头说:“我以前的未婚夫不要我的赔偿金就和我解除了婚约,你也应该这样对我。”那个老头答应了她的要求。
“好了,故事就讲到这里,现在我想请教三位,”所罗门说道,“姑娘、青年和老头,谁的行动最值得赞扬?”
于是其中一个开口回答:“那个男青年最值得赞扬,因为他不强人所难,更不贪图利益,这种行为真正高尚。”
第二个开口回答的人则认为,姑娘最值得赞扬,因为她有勇气和未婚夫毅然地提出解除婚约,和她真正心爱的人结婚,行为十足可嘉。
轮到最后一个了。他的回答是:“莫名其妙!老头既然是为了金钱才诱拐姑娘的,可之后怎么又把她放了……”
第三个人的话音未落,所罗门便指着他大声喝道:“偷钱的人,就是你!”所罗门两眼盯着他:“他们两人关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爱情和个性,而你却只想到钱,你肯定是小偷无疑。”
这段话几乎使他呆若木鸡,哑口无言,他赶忙故作镇定,脸上的羞愧却暴露无遗。
这则故事所反映的正是犹太人对于金钱的看法。中国有古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犹太人的民族文化传统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训诫。犹太人尤其擅长通过金钱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素养,而这种判断和衡量标准的基础,便是他们对金钱的认识:金钱不只是一种物质保障,而且是一面镜子,一杆秤,一块人格的试金石。
现金至上的犹太人
1800多年来,被排挤、被驱逐与被杀戮的命运致使犹太人渐渐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形成一种传统:更信赖现金,而不是具体的物质财产。他们宁愿拥有哪怕很少的一点个人物质财产,也不让自己的钱袋里没有足够的钱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特点就是,现金至上。
有一则笑话,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名犹太富翁,在弥留之际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份遗嘱。遗嘱上是这样写的:“请将我的财产全部兑换成现金,用这些钱买一张高级的毛毯和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里面,等我死后再将它们一同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上这些去天国。”
不久富翁就死了,亲人便依照遗嘱准备将死者所有财产换得的现金一同埋进他的坟墓。这时,他的一个身前好友觉得这样做实在太可惜了,就灵机一动,掏出支票和笔,在支票上飞快地签写上同等的金额,撕下来放入棺材,轻声地对死者说:“老兄,支票金额与现金相同,包你满意。”
可见犹太人极为看重现金的意义。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商业交往,犹太人的现金至上原则都表现得极其突出。在做生意时,犹太人最最关心的就是现金,而且希望最好一切东西都能“现金化”。他们始终相信:在芜杂纷乱的社会中,任何事都是飘忽不定、千变万化的,既没有人能预知明天是什么样,也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明天会是什么样。在他们看来,世俗社会里的一切,包括人、社会,乃至大自然,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其中只有现金是不变的,是恒定的,是可以把握住的。这种观念与他们对信仰的态度类似,上帝是永恒的,而金钱就是世俗的上帝,它传达的是世俗社会中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信息。
金钱决不仅仅是金钱
长期以来,犹太人对现金就有着一种极大的偏好。这一点,跟他们长期遭受驱逐、迫害的命运密切相关。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犹太人屡遭驱逐或杀戮,每当他们因形势所迫而不得不踏上流亡征途时,金钱是他们最便于随身携带的东西,也是保障他们在命运的缝隙中求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
(2)金钱是唯一不带文化、民族、信仰特征的东西,可以说是纯粹经济领域内的一般等价物,因此,金钱作为一种媒介,适合于他们同其他宗教教徒互通往来。
(3)金钱,也是犹太人获取城市生存权利的一个强大物质保障。金钱的这一功能,使他们对金钱极度迷恋。历史事实表明,犹太人若不是因为在金钱方面的特殊态度,犹太民族早就在历史演进中灭亡了。不仅如此,他们借助于金钱,为各地流亡的犹太人带去了重要的物质帮助,可以说,金钱援助,是犹太人彼此救济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式。
(4)作为长期经商的商人,他们不可能鄙视金钱。金钱可能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但在犹太商人那里,却永远是每一笔买卖、每一次商业活动的最高目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于此。
从以上四点不难看出,对于犹太人来说,金钱绝不仅仅是金钱,它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金钱左右着犹太人的生存和生活,系于犹太人生死之间,居于犹太民族的核心位置,金钱的多寡盈亏,是他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最高尺度。
在其他民族对钱还抱有一种莫名的憎恶甚至恐惧之时,犹太人在这方面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经济学的层面向文化、社会层面的本质性的跨越: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尺度,一种不以其他尺度为基准,不为其他尺度所左右,相反凌驾于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值得一提的是,流亡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犹太人对于金钱的依赖:在他们眼中,挣钱决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更是为了获得一种安定感和安全感,尽早结束被驱逐、被排挤与被杀戮的流亡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