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7576800000039

第39章 叱咤风云的政坛名角(1)

流亡国外的苏维埃领导人、间谍中的佼佼者、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捍卫和平的斗士、叱咤世界政坛的外交高手。

托洛茨基——流亡国外的苏维埃领导人

20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托洛茨基,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是俄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更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争议、备受污蔑的左翼反对派领袖,他以对古典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独创性发展而闻名于世,是第三共产国际和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三国际前三次代表大会的宣言执笔人),曾担任苏维埃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他的一生中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是1932年2月20日,苏联政府当日宣布剥夺他的苏联公民权,取消他的苏联国籍。他家人的苏联公民权也相继被剥夺。从此,托洛茨基便携家带口开始了流亡生涯。从土耳其、西欧到墨西哥,命途多舛。

1879年10月26日,托洛茨基出生在乌克兰赫尔松县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父亲原是小农,没受过正规教育,但善于理财和治家。母亲是一个受过文化教育的城市姑娘,爱好读书。托洛茨基7岁开始上学,中学时喜欢写作,羡慕作家、编辑和新闻记者的职业,对戏剧也很感兴趣,学习成绩优异,但却不能很好地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父母的这些爱好和性格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96年,17岁的托洛茨基开始接触秘密性的政治读物,参加工人活动。在列宁创建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影响下,他建立了以青年为主体的“南俄工人同盟”,并为同盟起草章程,制定社会民主主义路线。托洛茨基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1898年1月,托洛茨基被捕,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期间,他对农村与社会问题做了调查研究,撰写了大量评论。当时,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经常同无政府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争论。之后,他还参加了西伯利亚社会民主党的活动。

1902年秋,托洛茨基逃离西伯利亚,在列宁领导的《火星报》的影响下,正式参加火星派组织,做一些联络工作。而后,列宁要求他立即出国工作。托洛茨基于是离开俄罗斯,经维也纳、苏黎世、巴黎来到伦敦。这次西欧之行,使他有机会结识侨居西欧的俄国著名人物,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在伦敦,列宁与夫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初次见面,托洛茨基给列宁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列宁认为他是“一个年轻的、很有干劲和能力的同志”。托洛茨基对列宁也非常崇敬,认为列宁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政治家。

托洛茨基起初为《火星报》写小短文,后来写些时评和社论。他的文章文体华丽,机智锐敏。后来,《火星报》编辑部决定由他在西欧的一些大城市公开露面,发表演讲,进行鼓动宣传。

鉴于托洛茨基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才能,《火星报》又派他回国从事地下活动。他不愿回国,列宁便让他参加编委会的工作。列宁对他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的。

1903年春,《火星报》从伦敦迁往日内瓦。托洛茨基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由一名激进的火星派分子变为温和的调和派,在很多问题上持折衷主义的立场。托洛茨基的思想之所以发生变化并持续很长时间(至1917年),一是因为他年轻,有革命热情,但缺乏实际政治斗争经验;二是因为深受马尔托夫等人的影响,在观点上与他们日益接近,后来他加入孟什维克,成为孟什维克的核心成员;三是因为他此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深厚。因此,在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托洛茨基支持了以马尔托夫为代表的“温和的”火星派,认为只有工人阶级占居民多数时,无产阶级统治才有可能。他低估了同盟军的作用。他反对政党应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认为每个罢工的工人都可以宣布自己是党员,只要统一在“一定的政治口号”下就行了。后来,托洛茨基发表小册子,认为列宁的“立场没有出路”。

1905年革命爆发后,托洛茨基回到圣彼得堡,开始他参与孟什维克的报纸编辑工作,不愿同布尔什维克积极合作,后又主编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机关报。由于托洛茨基的政治影响力和杰出的活动才能,他很快就当选为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领导了圣彼得堡11月工人总罢工。托洛茨基的当选及其活动,使他在国内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声望。

1907年,托洛茨基被第二次流放西伯利亚。一月,他逃回圣彼得堡,与妻子一起移居芬兰,得到列宁的照顾。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1908年10月,托洛茨基创办了《真理报》,试图把它办成“工人的报纸”,继续坚持折中派立场,鼓吹调和。1910年,托洛茨基在“非派别性”的口号下,组织了一个维也纳俱乐部,要求各派相互配合。为此列宁批评他试图取代中央委员会。之后,托洛茨基又组织召开伯尔尼会议,建立“八月联盟”,再次试图把各派联合起来,结果未能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如何看待战争的问题,托洛茨基提出了“不败不胜”的口号,认为交战国一方胜利,必须导致对方失败,胜利者会加强国家权力,对革命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不能把革命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沙皇在军事上的失败。认为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理论是一种政治投机。托洛茨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错误地理解了列宁的辩证理论。

1915年9月,在由国际社会党人召开的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上,托洛茨基起草的大会宣言获得通过。它标志着托洛茨基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影响。托洛茨基认为,在这次会议上,他对所有重大问题的看法和列宁基本一致。尽管列宁并不完全赞同宣言内容。

会后,由于托洛茨基的活动引起了法国当局的注意,他主办的报纸被停刊,他也被驱逐到西班牙,后来又转道美国。托洛茨基认为自己是作为“革命的国际主义者”被驱逐的。在这一段时间里,虽然托洛茨基持“中派立场”,组织上长期与布尔什维克处于不和状态,在观点上与列宁产生重大分歧,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从事的政治活动,却是不可否定的。

二月革命爆发后,托洛茨基立即回国,并由于他的政治威望很快被选为苏维埃的领导人。1917年5月,托洛茨基加入了左派组织“区联派”,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此时的托洛茨基已脱离孟什维克,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赞成布尔什维克的路线,并表示愿意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于是,经列宁提议,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区联派同意派代表参加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成立组织局。托洛茨基的这次行为,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党输送了一批重要的领导人物,也奠定了托洛茨基在党内的政治领袖地位。

十月革命前夕,托洛茨基利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身份,为十月革命武装起义作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他建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担起了十月革命的军事组织和指挥工作。后来,他又指挥了整个起义,是事实上的军事总指挥。

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托洛茨基功不可没。革命胜利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面前,托洛茨基在重大问题上坚决支持列宁。在以列宁为首的政府中,托洛茨基担任外交委员,主管外交工作,对敌视新政府的国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铁总执委”以罢工相威胁,要求以联合政府取代新政府时,党内一些重要领导人采取妥协态度,欲把列宁排除在外,在此关键时刻,托洛茨基和受他影响的一些重要领导人支持列宁,保住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918年3月,托洛茨基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担负起红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他建立了新的军区指挥体制,吸收一些资深专家参加军队工作,在部队实行政治委员制。当外国干涉时,托洛茨基又亲临东部前线指挥战斗。

托洛茨基在新政权的建设和军队领导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所犯错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托洛茨基坚持自己的“不战不和”的主张,没有按照列宁的指示签订和约,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军事领导工作中,轻视政治委员会的权利,以老爷式的行政命令对待下属,重用旧专家,对他们缺乏警惕性等,结果引起了很多军队领导人的不满,最后使他们结成了“军事反对派”。内战结束后,托洛茨基就工会问题与列宁发生了激烈争执,他试图以军事方法组织生产,把工会变成国家行政机关。这次争论对托洛茨基的政治地位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2年3月,斯大林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兼管中央组织局工作,这使本来就与斯大林有矛盾的托洛茨基的权力急剧缩小。重大事项都是由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决定。列宁病情转好后,准备重新起用托洛茨基,很多重要问题都委托他全权处理,并建议任命他担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但托洛茨基本人首先拒绝了,他认为这一职务是有职无权,处处受到斯大林的限制。在列宁晚年,托洛茨基才真正与列宁走到了一起。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而托洛茨基当时却正在高加索疗养,无法赶回来参加列宁的葬礼。由于他缺席,由列宁推选的两个继任人之一的他自然落选。不仅如此,他所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还被党组织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

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组织者宣读了列宁的《遗嘱》。列宁在《遗嘱》里提到,党此时正面临着分裂的危险,这种危险主要来自于最高层的中央委员。列宁认为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两位卓越的中央领导人”,托洛茨基“不仅具有卓越才能,也许他还是现在中央里最能干的人,但他过于自负,过分热衷于事情的行政方面”。托洛茨基认为,列宁本意是让他做列宁的接班人,接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从列宁生前曾提议他担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并在《遗嘱》中把他与斯大林并列第一位来看,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为了纪念列宁的逝世,托洛茨基发表了《十月的教训》一文,对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的错误提出批评,并影射斯大林也有错误。很快,他就遭致他人的围剿。1925年1月,斯大林采用清除政策,解除了托洛茨基的军事职务,保留了其党内职务。

随着托洛茨基的失势,季诺维也夫等人便把斗争矛头指向斯大林,形成了新反对派。由于新反对派斗争失败,其成员不是被解职,就是被贬职,力量大大削弱。

新反对派并没有放弃,而是与托洛茨基反对派联合起来,在各地进行一些公开或秘密的派别活动。不久,托洛茨基的同情者在美国公开发表了列宁的《遗嘱》,激怒了斯大林。1926年10月,托洛茨基被解除政治局委员的职务。此后,反对派又发表《反对派政纲》,批评中央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下的严重错误,并在庆祝十月革命10周年之际,组织示威游行。

1927年11月,中央终于决定开除托洛茨基党籍。但托洛茨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经斯大林提议,托洛茨基被遣送到阿拉木图。由于他继续从事政治活动,斯大林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决定把他驱除出境。1929年2月,托洛茨基被驱逐到土耳其。1932年2月,苏联政府宣布,剥夺他的苏联公民权!

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后,便开始着手第四国际的组建工作,并把它看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甚至认为这比参加十月革命更重要。

托洛茨基原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之一,对各国共产党有广泛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准备,1938年,在巴黎成立了第四国际。托洛茨基在未出席会议的情况下被选为秘密名誉书记。会议通过了由托洛茨基主持起草的“过渡纲领”,试图以此纲领取代第三国际的最高纲领。托洛茨基的活动,对他的政治处境越来越不利。

1933年,托洛茨基去了法国,后来又辗转挪威。由于在1936年的莫斯科大审判中,他被缺席判处死刑,挪威当局不愿因此而影响与苏联的关系,他便不得不离开挪威,来到流亡生涯的最后一站——墨西哥。在这里,他继续开展第四国际活动,并撰写大量文章进行宣传。1938年,苏联对托洛茨基分子进行了审判,他被指控暗杀基洛夫,试图谋杀斯大林等,事实上都是政治栽赃。

1940年5月,托洛茨基的住宅遭到武装袭击,同年8月20日,一位名叫拉蒙·梅尔卡德的西班牙人以请求托洛茨基修改文章为由,进入他的办公室将其杀害,终年60岁。

事实上,托洛茨基在被害前已经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危险,提前写下了一份遗书。在遗书中他坦言道:“在我那有意识的生活的43年中,我始终是一个革命家,其中42年我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战斗的。如果我必须一切从头做起的话,当然我将力图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我生活的主要道路将是不会变的。我要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因而也是一个不可调和的无神论者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