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其表面的金额,想挣钱还要会花钱。温州人的花钱观念就是:只有舍得花钱才能挣到大钱,对该花的钱,决不计较多少。
有钱是好事,但知道如何使用更好。在创业人的观念里对用钱的艺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方面他们看准投资项目时绝不含糊,甚至拿出全部的财产,实行钱生钱的造钱工程;另一方面,他们锱铢必较,一元钱也不会随便浪费。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说:赚钱,一个乞丐就可以做到;用钱,十个哲学家都难以做好。金钱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其表面的金额,想挣钱还要会花钱。温州人的花钱观念就是:只有舍得花钱才能挣到大钱,对该花的钱,决不计较多少。
为了迅速地成为富翁,犹太人的常规做法是投资金融行业和其他资金回收较快的行当,把78%的注意力和精力倾注到“钱生钱”上。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粒麦子有三种命运:一是磨成面,被人们消费掉,实现其自身价值;二是作为种子,播种后结出新的麦粒,创造出新的价值;三是由于保管不善,发霉变质,丧失其价值。毫无疑问,麦子的第二种命运是最好的结果,也是很多温州商人追求的目标。
犹太人认为:可以将小麦借给佃户做种子,但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很难。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又把羊卖了,买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食用种子的后果是失去了来年的金秋。会花钱的人,越花越富有,不会花钱的人,不花也贫穷。
高邦服饰集团的成功得益于它十年前的华丽转身。1996年,受国际连锁模式的启发,朱爱武彻底改变了原有产销结合的营销模式,卖掉机器、厂房,将最有效的资金投入设计、广告和营销领域,走向虚拟经营的道路。她说:“集中力量做产品开发和品牌管理,能把钱用在刀刃上,让企业借助外力发展得更快。”用在刀刃上的钱,能够发挥杠杆的作用,撬动企业的资金链条。正是这种明确的“钱本位”的花钱观念,使温州商人的生意能够无中生有,做大做强。
在温商的观念里,花1块钱,就要发挥1块钱百分之百的功效,花1万块就要起到100万块的作用,绝不花冤枉钱。
“富甲天下”的李嘉诚有一次停车时,丢落了一枚1元的硬币,他蹲下来去取。此时旁边一名泊车的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来,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给了他100元的酬谢。事后,有人问他:“你至于为1元钱而付出100元的小费吗?”李嘉诚回答:“我给他100元,他可以拿去消费。而如果没有他为我捡起这1元钱,这1元钱就浪费了。钱是拿来消费的不是浪费的。”有一次,李嘉诚到甘肃、青海考察教育计划时,捐出3亿元,他说:“要我马上拿出1亿,我面不改容,但谁要在地上丢下1元,我会马上捡起来。”1元和1亿的强烈反差,说明了李嘉诚花钱的观念:办多少事就该花多少钱,再有钱,也不能浪费;再花钱,也要花到实处。
“温州人的资金使用效率非常高,持币比较少。”农业银行温州分行信贷部副主任郑巧容这样形容温州人的投资天性。
身材矮小,长相平平的张涛妹就是投资大军的一员。1995年,张涛妹放弃了制衣作坊的生意,开始全身心投入在她看来劳心不劳身的投资生活。10年时间里,她涉足房地产、出租车、轮船等各个投资领域。1995年,温州出租车拍卖,每辆车包括车、牌照一共35万元,张涛妹借来30万元买下了一辆出租车。当时她算了一笔账:30万元,每个月的利息按1.5分计算,就意味着每个月要还4500元的利息,而她的出租车每个月租给别人是6000元,还有1500元的赚头。在2000年前后,房地产还不热,她投资100万在商业用房上,张涛妹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住房的租金太低了,不够利息;而商铺的租金却高过利息,所以投资商铺肯定不会亏。2005年张涛妹花了130万元在江西九江买了一条运沙船,当时每个月可以获得5.9万元的纯利。“过几天,我准备去沙特利雅得去看看。如果项目好的话,就投资。”张涛妹轻描淡写地叙述着自己的下一步投资计划。
温州人看准一个项目之后,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量的钞票“砸”下去,就像大江截流一样,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气魄之大,令人佩服。以下是炒房界广为传播的几则经典的买房如“买菜”的片段:
上海陆家嘴102套住宅仅两天就被温州人一抢而空,成交额近亿元;杭州西子湖畔每平方米逾万元的“黄金房产”的主人大多是温州人;重庆,温州人漏夜排队抢购时代广场,最多一人买下一个楼层1000余平方米的商铺;昆明,温州人朱某独自拥有1000多个摊位;喀什,至少1000名温州人吃下喀什商贸城半壁江山;香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推出的钻石豪宅“海名轩”维多利亚港地标,每平方米均价港币7.5万元,每套最低价格1500万港元,境内买家共购得43套,其中上海人买走7套,而无名温州地产操盘手竟不声不响地将11套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