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和学习是最轻松的把大家联合在一起的方式,众多的游戏和分享让你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展示你自己,把自己推销给身边的人。如果这是一个面试,这个面试的成功率一定很高:这里的面试官和蔼可亲,面试环节超长,机会超多,而且面试者只有你一个。
五、加入俱乐部
加入一般性的俱乐部和参加培训一样,也是一个人脉聚集之地。所不同的是,也许你可以在这个地方遇到更多其他行业的人士。他们会给你提供其他行业的工作机会,这样的机会往往可遇不可求,所以俱乐部只是提供你的工作的可能性的方式。
另外很多海归回国,会争取加入由很多企业主聚集的高级俱乐部或聚会,这种俱乐部往往需要介绍人引荐。但是一旦进入,通过这个方式找工作效率很高,因为只要你能证明自己,企业主是能提供所有工作岗位的。
新精英俱乐部的四大信念其中一个就是“以共享而富足”,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两周就找到了自己想进入的行业的前辈,如果能力差不多,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能够进入想加入的行业啦!
六、义务工作进入
通过实习来进入公司,然后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进入工作。这是大学生进入外企或者国企一个最有效的方式。IBM的“蓝色之路”实习生计划每年招聘约1200名大学生,其中75%以上获得了IBM的职位。但是如果你已经工作一段时间,外企和国企基本上不会让你实习了。他们更多通过招聘和猎头寻求在职人士。
但是进入民企,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义务工作往往是一个绝好的方式。这些企业创办初期往往最缺乏人力,如果这个时期,你找到老板说我先义务工作一个月,如果您觉得需要,我再留下,好么?很少有人会拒绝你。这一个月期间,你的目标就是提升能力,赚回自己的工资。如果一个月以后,你能赚到比自己工资高的钱,那么你差不多就会拥有这份工作。即使遇到最差的情况,你遇到了一个特爱占便宜,就是不给你工作的老板,你也能收获到一段工作经验、一些行业内人脉和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你离开的选择是对的,这样的公司,做不长久。
还有一些人通过义工的方式获得好的训练和学习机会。比如心理咨询,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督导的行业,很多的咨询师因为受不到好的督导和指导,找不到好的工作。
国内著名的心理咨询热线“青春热线”则提供这样的免费督导。如果你可以提供义务的心理咨询工作,你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国内最好的指导老师以及足够丰富的案例。
同样道理,很多500强的白领也热衷进入类似JA这样的公益性组织。这个组织致力于让中国优秀的年轻人事业启航,它组织企业的精英人士进入大学宣讲。同时也给这些愿意义务授课的人,提供义务的培训师培训。很多白领从这个渠道,从义务培训师做起,成为真正的企业培训师。
七、成为客户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你还有一个方式。进入到你的目标行业的下游去,先成为一个最受行业尊敬的客户。
有多少心理咨询师是从解决自己心理问题开始的呢?有多少职业规划师始于对自己职业的困惑?有多少色彩设计师一开始只是想自己穿得漂亮一点?
中国人说久病成良医,这其实是一种职业进入的方式。
八、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吧
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法让你找到一个工作,那我只能告诉你,你的工作太超前了。如果你真的那么有信心,你不妨尝试自己雇佣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吧!
情感评论家这个职业听过吗?连岳写着写着就写成了。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不满意市面上的童话书,就开始自己写起来。我因为觉得职业规划的咨询费用太贵,不能够普及,于是就自己通过培训的方式做起来,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行业。
如果你真的找不到一个工作,那就自己创造一个吧!
千万别做太完美的职业规划
我的咨询者常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能不能给我做一个30年的详细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报告里面要详细地告诉他们,未来的30年、10年、5年、1年他们该做什么,每一步该如何做。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张详细的规划报告,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一步步地靠近自己的职业目标,不用担心有任何闪失。当然,他们要求这份评估报告还要包括:金融海啸什么时候来?楼价何时会跌?何时适合生孩子?儿子叫阿猫,女儿叫小花等等。总之,钱不是问题!但是要够详细。
这些想法从哪里来的?你随便翻开一本书,里面就会有很多这样的“完美职业规划”例子。
陈胜是个农民,年轻时却有“鸿鹄之志”。刘邦是个小吏,当他看见秦始皇的威严时,就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大丈夫当如是也!”刘备是个小贩,年轻时就立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周恩来是个穷学生,却发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法国皇帝拿破仑是个调皮学生,成绩一塌糊涂,他却说:“我具有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权力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个学生尖子,17岁因成绩优异而荣获去白宫见肯尼迪总统的机会。回来后,他买了两张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一段话:“我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成为美国总统,服务美国民众。”这些人并非个个天赋优异,他们的背景、学历和运气也不一定比普通人好,他们的人生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梦想的翅膀。
怎么样,看得热血沸腾吧。这些故事尝试告诉你:想做伟人,先立大志,然后制定一个伟大的职业规划。你应该在你很小的时候,就定下来,你这一辈子要干什么!否则,什么领导主席总统CEO,都和你无关了!
这里的故事和真实历史的差距有待考证,但不管是中国的陈胜、刘邦、刘备和周恩来,或者是外国的拿破仑和克林顿,他们都没有做出“完美的职业规划”,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步要干吗。克林顿倒是有点预见力,但是他的规划也不可能精确到这种程度:我50岁要当总统,所以我40岁当州长,我在30岁的时候要当议员,20岁的时候我一定要努力泡到希拉里,这样我就可以在53岁和莱温斯基在白宫鬼混了。
百分百的规划除了给自己买个安心以外,毫无作用,理由有三:
第一,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
今天的中国处在高速的发展中,《活着》的作者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这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2009年的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最需要的10种职业,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
未来的50年是整个世界更快发展的50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新型的职业,所以你不可能相信一个预言未来50年的算命。
从长远发展规划上,GE不主张做10-20年很长时间的业务规划,一般最多只做3年的业务规划。曾经有一位员工做了一份GE未来20年的销售预测,韦尔奇问他,你计划在毛里求斯销售多少,你知道毛里求斯在什么地方吗?
事实上,GE的做法很合理——一个10年的规划意义不大。今天我们从事的工作,很多都是20年前我们闻所未闻的,比尔·盖茨开微软的时候,不可能知道今天有互联网;乔布斯做苹果的时候,也规划不出来iPhone。所以,职业是自身天赋和现在世界局势的结合,我们能规划的,只是我们目前视线能看到的部分。职业规划师会比你看得远一些,他也比你更了解你的天赋和未来的趋势。亚里士多德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天赋在慢慢增长,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你的最佳职业也在不断地变化。
第二,一个过于明确的目标,会让你对新出现的机会视而不见。
想想看,如果你从18岁就开始规划你的未来,并且在未来20年只往那个方向走,想象会错过多少机会?
尼古拉斯·海耶克极成功地挽救了瑞士破产的钟表产业,让它成为数十亿的钟表帝国,他说:“你的时间需要规划,但永远不要百分之百地规划它。如果那样的话,你会扼杀自己创造性的冲动。”
第三,请相信the best is not yet to come!
《牧羊少年奇异之旅》里面有一个小的情节,当炼金士送给修士一块金子的时候,修士说:“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好运。”炼金士说:“别这么说,因为生活会听见的,它会吝啬地给你好运。”就像阿甘一样,对未来的生活保持憧憬,生活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自己毕业于建筑工程专业,虽然在大学里我就痛恨我自己的专业,但是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以做培训师和咨询师为生。大学毕业以后我在一个英国的建筑师事务所做了半年,实在不能忍受画图之苦,就辞职了,和两个朋友合作开始做装修工程。装修很累,我发现最吸引我的是做建筑(那个时候就喜欢设计了,哈哈)。很快我决定出国读书读建筑学,要出国,自然就要去新东方。
在新东方47中的住宿部,我第一次接触新东方的课堂,我深深地被这样鲜活的老师和我身边这群同学打动——我觉得这样讲课,我也行!我喜欢和这群人这样相处!于是我决定来这个地方成为一个老师。
再后来的故事我想你们都知道了,由于看到太多人读着最好的大学,做着最好的工作,却依然过得痛苦不堪,我觉得告诉别人为什么出国,比帮助别人背单词出国重要。我开始了职业规划咨询。
这个时候我绝望地发现,我又和这群人远离了。职业规划的一个咨询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很少有人可以支付这样的费用(即使我把费用降到了最低)。即使我全部做公益咨询,也无法解决绝大部分人的问题。这让我开始转行做职业规划的培训,这是我现在可以看到的帮助更多人找到自己方向的办法。
在我20岁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生命会像上面讲过的那样。我曾以为我会是一个音乐乐手,有自己的录音工作室,又或者是一个海归建筑师,在中国有几所自己的房子。但是显然我的规划完全失败了。我在做一个让中国人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的机构,每天面对那些希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好的人,帮助他们从思想的镣铐中解放,活出自己的精彩。
回想十年前的那个我,那个一脸稚气的我,那个一心想当建筑师的我,又怎么可能规划出来这样的生命?生命给我的规划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好,我深深感激它。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睛就好像探照灯。你永远只能看到你所在之处的一百米处,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到底怎么样你并不清楚。你能听到很多传奇和故事,但是无法做确切的计划。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之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还是别做计划吧
一个万全的职业规划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走向事物的另一极端,完全放弃规划。我听到有人会说:“Ohyeah!原来职业规划是骗钱的,让我们去疯狂吧!”
聪明的画家都懂得,虽然我们不能用彩笔一下子勾勒出图画,但是有一个铅笔草稿会让你更容易达到目标。我们需要用职业规划为未来打一个草稿,抓住那些真正的实质和不容易改变的东西。
《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道”是不会改变的,而“法”会简单地改变,至于做事情的方式“术”,就会经常地改变。
职业规划中间,人的价值观和人的天赋就是人的“道”。人的深层价值观和天赋,是不会改变的。这会决定一个人以后大概的方向和趋势,国人常说“三岁看老”,三岁的时候,就能知道你未来的发展大方向。(注:有人说价值观会改变,我个人认为那只是对更深层价值观的一种回归)
职业规划中的“法”,指的是人做事情的方法、态度等。
一个人做事情的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外界的变化缓慢地改变,比如说我们在小孩子的时候,主要通过体力方面的竞争,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拼体力的,谁下的工夫多就是谁。在我们进入社会的时候,我们通过能力来竞争,知识多没有用,关键是能用出来。人到了30岁以后,主要靠的是资源的竞争,力量再大,能力再强,也需要看到自己的极限。你的体力有多少?你的能力有哪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资源?这都是“法”的改变。
另外,外界的环境也会导致“法”的变化。比如说10年前,中国一流的学生的发展方式一般是考进清华北大,接受一流教育,然后最优秀的人拿奖学金出国。这是当时的“法”。现在有钱的人多了,大家的“法”就有点改变。最好的家庭会在高中的时候把孩子送出去几年,然后争取进国外的名牌大学,学成后再回国发展。还有一些学生会在高考的时候选择国外的或者香港的大学,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进入中国最一流的高校。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从按分数分配到了按照分数、财富、能力多元化的分配,教育资源的范围从中国变成了全世界,这都是“法”的变化。
徐小平老师在他的著作里面谈到的三个趋势:国际化、商业化、中国机会论,就是这种对“法”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