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妨把自己的梦想想象成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你和你的父母对于“你”这个公司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占有一定的股份。他们有权利发言,有权利表达观点,而你也有义务认真倾听、考虑。但记得在关于你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
做自己,还是演自己
想象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两口之家,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男人负责工作,给家庭创收,他的任务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赚到最多的钱。
女人负责持家,让家庭快乐,她的任务是如何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多的幸福。
男人理智、坚定,他清楚地知道外面世界什么地方有机会,什么地方有陷阱。他了解一切知识,他制定出清晰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拿回来。
女人温暖、包容,她清楚地知道家里的世界最需要什么,什么东西最有价值,怎样让家里更舒服。她了解一切的感受,她直觉出该做的事情,并且努力支持和给予。
这个家庭本来应该很幸福。男人白天出门,打工赚钱。而女人用钱购买家里需要的东西,把家庭布置得井井有条。男人在其中感受到幸福,第二天出门也就更加充满活力地工作。
但是有一天,男人参加了一个同学会,遇到了一个已经发达了的老同学。同学告诉他:你这也叫幸福?这不叫幸福!钱要赚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再多一点,不能比别人少。房子要大一点,再大一点,再大一点,这就叫幸福了,而这一切都需要钱。
男人觉得同学讲的话很有道理,他更加努力。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手里拿着越来越多的钱。
女人面对越来越多的钱发呆,因为他们越来越缺少交流。由于太久没有沟通,她也不太清楚到底男人喜欢什么了。慢慢的,她觉得心里特别空,有时候整整一天什么都没有干。女人病了。
男人不理解,这么多钱,应该开心啊?他以为是钱没有赚够,所以继续赚钱。但是每天回到家,他总觉得家里很空。为了躲避这种空,他开始更少回家。他感受不到以前的幸福,他只好用其他方式来计算自己的幸福。他每天晚上都数一遍钱,看一遍自己的名片,上网搜到越来越多自己的名字,然后说服自己:你看,我很好。
终于有一天,他也病了。
他们想不通,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家庭故事,不过我在这里讲的,是一个关于我们自身的隐喻。
男人就是我们社会的自己,他按照社会要求的游戏规则工作,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女人就是我们的内心的自己,她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工作,来获取更大的幸福感。
而那个家庭,就是你和我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男人)负责满足外界要求,换回生活需要。而自我系统(女人)负责满足内心需求,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心灵需要的价值,让我们快乐。社会系统总去做更有用的事情,女人系统总去做更有趣的事情。
这个系统像不像我们的身体?社会系统好像我们的手,负责从外界摄取食物进入体内。而我们的自我系统好像我们的胃,负责把食物转化为营养,传送到身体四肢,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手脚有力量。
如果你的身体营养不良,也许是因为你吃得不够好,但大部分时候,都是你的胃出了问题,你缺乏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的能力。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得不够多,名声不够大,而恰恰是因为你缺乏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由于花了太多时间关注社会系统,很多“成功人士”不懂得从成功与财富中吸取生命的营养,他们觉得饥饿,于是下意识地占有更多的物质——他们的生命像是一座华丽的城堡,有华丽高贵的外墙,黄金的圆顶,人们围观而羡慕。城堡的内里却是毛胚房,竹板床。你说他是贫穷,还是富裕?你说他是可恨,还是可怜?
我们的幸福感是怎样流失的
想象你刚刚从电梯里面走出来,推开塑料门帘,冷风扑面而来。北京的冬天很冷,凉风从你的脖子往里灌,你却不觉得冷。你的两只手伸到裤兜里面去,右手玩着一张银行卡——刚刚的年终总结会上,由于你的优异表现,公司奖给你一张卡,里面有2万块钱,对于刚刚毕业两年的你来说,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你在盘算着,怎样花这突如其来的2万元。
你第一个想到的,是给父母亲拿1万,他们养自己这么多年,很不容易。想到父母亲拿着这一叠钱,你很欣慰。
第二个想到的,是给女朋友一个惊喜,你们在一起很久了,好像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衣服,她却从来没有埋怨,想到她上次去商店,试了几次,看完标签又怏怏放下的那条项链,你决定一会儿就去把它买回来!
你深深吸一口凉气,走到天桥上,看到下面的车水马龙。大城市总是这么多车和喧闹,路两边的高楼入夜后慢慢亮了起来。你很幸福地想,也许这城市未来慢慢会有自己的一个小房子呢。
这时,你的电话响了。刚刚接通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你的同班同学小明的声音:“兄弟,我靠,我们公司刚刚给我发了4万块,走,晚上撮一顿去!”
放下电话,你开始愤愤不平,就凭小明这个家伙!?他那个窝囊样!他们公司不是不怎么样吗?怎么发这么多?
刚才的快乐烟消云散了。
刚才你看到了我们这两个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
给父母钱、给女友买项链和拥有自己的小家,这是你的幸福系统在工作,这个系统的功能是告诉你:这件事情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该用这些钱兑换些什么,怎样才能够换回来最多的幸福和快乐。我们的幸福系统还有一个特征:享受当下。当你还在憧憬,还未得到的时候,你就进入幸福的状态了。这是我们的幸福系统的功能,就好像小时候春游前一天,兴奋得睡不着觉一样。这样我们能用很少的资源,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点点希望,让自己快乐幸福。
而对小明的气愤打败了这一切,这是你的社会系统在工作。这个系统的功能是告诉你:这件事情对于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别人怎么看,我有没有做的比其他人好。社会系统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它只有在获得“我比你好!”的结果后,才会觉得快乐。就好像小时候的考试一样,不管你是不是努力,考得比别人分数高才是硬道理。
社会的你其实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其实是比别人成功。而自我的你其实也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是成功的过程与希望。对幸福来说,成功就是越来越近。
谁动了我们的幸福
一、我要比你更好
本来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一个管外、一个管内,管外的社会系统通过与外界的比较推动你更好地表现(比如让你努力获得优异表现),而管内的自我系统把资源转化为绵绵不绝的幸福(比如让2万元钱转化为幸福感)。正如前面的比喻,一个是手,一个是胃。
这本来是个运转良好的系统,但小明的电话却刺激了你的社会系统:一个不如我的人竟然拿到比我高两倍的钱?你的社会系统冒出来,一脚踹醒你感觉良好的自我系统:喂!这可不能随便幸福!我们一定要拿到5万元的时候,才能够幸福!于是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你只有在自己拿到5万元,或者得知小明的公司倒霉之后,才会感到幸福。我们过分关注外界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社会系统开始越界,掌管我们自己的幸福。
但是真的会幸福吗?
答案是不会。心理学家调查1万人的快乐程度与收入的关系后发现,虽然收入在某种程度上起重要作用,但人们更看重与别人比较的结果。
不要忘记社会系统的运作方式:与他人比较,然后超越别人,然后获得短暂的满足。在这个系统下,你很快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年终奖拿10万的人,有比小明烂一百倍却比你活得好一万倍的人。于是你的社会系统会帮助你定下一个目标,然后再继续挑战……然后是更高的目标,继续挑战。
英国沃里克大学教授克里斯·博伊斯指出:“过去40年里,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所有人都是这样……我们的车变快,邻居的车也变快,与那些跟我们关系密切的人相比,我们没有优势。”他说:“如果朋友年薪是他的双倍,一些人可能年薪100万英镑(约合303万人民币)都不觉得快乐。” “一些人住着大房子、开着新款汽车,但如果在熟人圈中房子不是最大、汽车不是最新,他就感觉不到这些物质本应带来的那份快乐。”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二、“我要更多”与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文豪托尔斯泰经常一出手就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大著作,其实他一向很羡慕像莫泊桑这样的短篇小说家,他也曾尝试写短篇,其中不乏精品。
比如这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讲的是一个叫做帕霍姆的地主向巴什基尔人的头领购买土地,当他问及土地的价格,头领告诉他: “我们的价格一直不变:一天1000卢布……我们以天为单位卖地。你一天走多远,走过的土地都是你的。而价格是一天1000卢布……但有一个条件:如果你不能在当天返回出发地点,你就将白白失去那1000卢布。”
帕霍姆从第二天早上开始圈地,他努力地往外走,一直到不得不往回走,才发现自己走得太远了。于是他用尽全力狂奔回来,在最后一瞬间回到了原点,但是却吐血而死。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那么一小块。
“帕霍姆情节”是不是就是指那种有手无胃的人?这些人有强壮的手脚,却没有胃。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只有饥饿。他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其实人只需要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土地。
总有人会比你更成功!你总能得到更多!被社会系统接管幸福系统的人,像在食物中饿死的无胃人一样,永远吃不饱。正如我前面谈到的成功正态分布,成功从来只是少数人的游戏。社会先给我们定义“成功”(一个到达才允许幸福的资格),然后狞笑着让我们参与一场永远只有少数人笑、多数人哭的游戏。社会规定的“幸福”永远是稀缺品,正如2012的股票。
你可以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工作、设置好的方式去竞争、设置好的方式去交换,但是一定不能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幸福。否则,你就彻底废了。
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系统开始接管我们的幸福?那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我们没有把自己弄丢之前。
正如故事一开始看到的那样,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是一体的。我们为了一块食物放声哭泣,为了一个拥抱哈哈大笑。父母亲也希望我们是那个样子,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身上的两套系统非常和睦,我们做的就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就是我们做的。
但是慢慢的,社会我和自我开始分离,因为他们会进入这样一个社会。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跑过去告诉妈妈,我得了100分,妈妈很高兴地摸摸你的头,说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个月你跑过去,说妈妈我得了50分,妈妈说你还好意思回来?我没有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你的自我说:我想要妈妈的爱。
社会我马上回答:那我就需要考一个好分数。
他们俩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爱好分数,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哥哥高考完了,他兴冲冲地回家,说我考上清华了!于是亲戚们敲锣打鼓地说真了不起,老早就看出来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高考完了,你兴冲冲地回家,说我考上哈佛了!于是亲戚们敲锣打鼓地说真了不起,但是你又继续解释这是哈尔滨佛学院。于是大家都奇怪地对你笑说,你爸你妈供你读书不容易,你要好好学习。
你的自我说:我想要亲戚喜欢我。
社会我说:谁让你不上清华上哈佛,大家都喜欢清华的。
他们俩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亲戚喜欢的是清华,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出门遇到陌生人递过去名片:经理。对方说经理您好您好,快请进。
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出门遇到陌生人递过去名片:助理。对方说助理你好你好,你先等一下。
你的自我说:我想要受尊重。
你的社会我回答:那就需要去当经理。
他们俩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是经理受人尊重,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遭遇爱情,你对你的女朋友说,我爱你。她问你有房么?你说有,她说我好爱你,永远。
遭遇爱情,你对你的女朋友说,我爱你。她问你有房么?你说有,租的。她说我很爱你,但是……
你的自我说:我想要女朋友。
你的社会我回答:那就需要一个房。
他们俩慢慢明白一个道理:女朋友爱我的房子,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终于有一天社会我对自我说:你他妈的怎么搞的?我们俩一起出去混世界,结果每次都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你不要出来了!
自我于是伤心地回到家里,发誓再也不出门。
自我于是就这样慢慢萎缩,社会我也就这样越长越大。在未来的日子里,社会我获得了妈妈的“爱”、亲友的认同、社会的尊重,获得了女朋友和经理的名片,但是却总觉得内心空空的。虽然他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他却丢掉了自己的幸福系统,不懂得兑换幸福了。因为他很少获得过来自自我的礼物:内心的激情、动力、充实与宁静。
我们很听话地长成为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一群有逻辑没情感的人,一群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我们长成为别人要求的样子,并且以此为荣。
就这样,我们把自己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