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7710700000015

第15章 将全部情感倾注在事业上(2)

第二节 质量是致胜的关键

“我们不得不在质量方面进行世界范围的竞争。除了质量之外,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李健熙在一次大会上的发言。在他看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三星的魂灵。

我们在“奉行第一主义”一节中已经了解李健熙深入钻研的精神和不大目的不罢休的性格,正是他的这些优秀质量,使得他对“产品质量”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秉喆将一个小的商业作坊变成具备世界顶级企业雏形的三星集团;1987年11月,李秉喆去世,李健熙接任成为集团新的CEO。虽然有了父亲奠定的良好基础,但三星集团也留下了诸多问题。比如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三星集团的业务虽然遍布各个领域,但造血功能极低。当时的电子产品是日本企业的天下,三星集团的产品成为质量差、价格低的处理货;企业没有竞争力,在发展的浪潮中岌岌可危。

1988年,李健熙宣布三星集团进行“二次创业”,确立了将三星变成21世纪世界级超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目标虽然确定,奋斗的过程确实艰难的,经过将近20年的学习和发展,三星旗下的电子公司依然在为日本和美国公司的名牌产品提供组件加工,自有品牌产品只集中在快速、低成本生产的商品上。

1995年,三星公司在李健熙的带领下不断取得成功,为表示庆祝,他向朋友和表现优秀的公司员工赠送了三星手机。几天后,他却听到有朋友善意地提醒他,三星的手机偶尔会出现故障。李健熙感觉非常不好意思,深思熟虑之下,他认为公司产品的质量问题非用强硬手段才能解决。

他决定将所有问题手机全部销毁,助手告诉说,库存的手机非常之多,差不多价值5000万美元,是否可以采取其它一些变通的措施。李健熙坚决否定了助手的建议,命令将所有的问题手机全部集中在工厂的院子里,还召集来三星电子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两千名员工。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李健熙命令工人将所有手机全部砸成碎片,扔进火堆。

在熊熊的大火面前,李健熙痛心疾首地说:“产品缺陷就是癌症。它无法医治,三星公司从此要以优质产品打天下。”

这个行动在公司里引起强烈震动,质量革命也成为“新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从此,三星加大投入,严把质量关,开始向世界著名企业的行列迈进。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一点不假。在世界制造业市场上,一向是欧美、日本企业的天下。消费者也认准了这些国家的品牌,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都给人以廉价、质量低劣的印象。李健熙在美国纽约的商场内闲逛时看到,柜台上展示数码产品和电子产品大多是日本公司生产的,最后他终于在商场的角落找到了三星公司的产品,那是提供给商场做打折促销只用的。这次旅行给李健熙强烈的触动,只有提高质量和技术创新,方能占领市场。

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差、没有技术含量,就只有依靠扩大生产和销售、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生存;长此以往,企业经营形成恶性循环,被其它企业不断挤兑、打压,最终沦为别人的代工企业,或者在行业内消失。

在明白了质量的重要意义之后,就有了一个如何提高并保持产品质量的问题。要把好产品质量关,第一要靠技术,第二要靠执行。

“三星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开发一直是三星公司的重中之重,先进的技术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李健熙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坦言,三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是有了技术的支持。三星崛起之前的韩国企业,没有多少外来的技术指导,用外汇引进技术也并不容易;在韩国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认识,那就是技术工人充其量只是工人,工人的素质普遍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李健熙不惜专门出差到日本或美国,带领技术人员向那些技术工作者请教,新的、前沿的技术成为李健熙的追求目标,一有时间他就会到先进的国家去学习。通过学习、教授,一批批的技术人员终于成熟。如今,三星研究中心更吸纳了全球各地4000多名高级研究人员,并将销售额的7%投入到技术研发之中。

2000年,三星公司上市股票的总值达到598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现代公司、LG集团公司和SK公司所有上市股票市值的总和。 2001年他们在美国专利商标部注册的专利数量达到1450项,位于京畿道水源的三星的研究中心容纳了4200名研究人员。三星每年销售额的7%用于研发,这充分显示了三星令人信服的实力。

有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还有一个执行的问题。产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质量。李健熙特别重视一线工人的执行。在提出质量取胜,彻底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口号时,韩国还充斥着“以数量占据市场”的论调,三星的战略出现了执行难题。

于是,李健熙决定从日本做起,1993年,他专门去日本召开了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东京会议。日本向来注重产品质量,但三星集团在日本的公司的产品却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大会上,他不留情面地批评与会者:

“我们三星明显只有二流水平,简直太不象话了,为什么需要售后服务呢?为什么不将产品制造到不会发生问题呢?”“员工制造出不良的产品,也不会丢脸或者生气。”

他以台湾高雄至屏东科技大学铁路大桥上的铜像为例,说明日本是一个注重质量的民族。这个铜像是为纪念一位日本工程师,他负责修建这条铁路,但最后铁轨合龙时差了十公分,工程师晚上就自杀了。之后,他有责问日本员工,是不是你们为三星公司干活的时候就马马虎虎呢?

李健熙当然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但他强调不管怎么样,从明天开始,要严把质量关,不能让任何一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从那天以后,三星在日本的公司迅速提高了产品质量,直接比肩日本企业;三星日本公司的行为在集团内引起示范效应,带动了三星集团产品质量的总体上升。

对于一个企业,注重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能稍有松懈。有关报导表明,为确保三星手机的质量永远不滑坡,三星电子的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随手拿起一部三星手机扔进雪地里,或扔到车轮下,藉以检验质量是否过关。在对待产品质量上,李健熙还让公司将客户投诉的产品一律放在公司大厅曝光,让每一个看到这个次品的员工,都对产品的质量问题感同身受。

很多外国企业更是严格注意产品质量,随时监督检查。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的子公司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达9900多个,即便这样,公司提供的食品和服务质量永远保持一流水平。

肯德基在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总部都设有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这些部门每个一段时间都会收到详细的工作和食品质量评分鉴定书。为确保质量,肯德基国际公司专门雇佣和培训了一批人,让他们装作消费者进入每个分店,在专卖店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检查评分。由于检查的不被察觉,各快餐分店的职员们都非常紧张,自觉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世界500强之流的企业,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大多是注重质量的取得的回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要想成功,非得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产品,方能取信于他人,确立品牌优势和竞争力,从而获得成功。

成功支招——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立身治本,成功之道。因此,要做好一个企业,必须严把质量关,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