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7743900000028

第28章 社区人群保健(3)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她们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会保护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注意饮食卫生、经期卫生、面部及乳房保护等,加强身体锻炼,使身心两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生育期保健

1.孕前期保健

(1)优生优育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做婚前健康检查,开展性健康教育及遗传咨询服务等。

1)婚前检查:了解夫妇双方的健康情况和发育情况,了解家族史及男女双方是否近亲血统,了解遗传病史和精神疾病,如色盲、血友病等,同时检查生殖器,了解有无影响婚孕的生殖器疾病,维护家庭成员的健康。

2)卫生指导:介绍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及性生理知识,提高对婚育知识的认识,指导性卫生,讲解受孕原理,做好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提高生育质量,保证家庭成员的健康。

(2)孕前准备

1)选择适宜的生育年龄:女性生殖器官一般在20岁以后才逐渐发育成熟,骨骼的发育成熟要到23岁左右,最佳生育年龄是23至28周岁,这一时期生理成熟,个人工作、经济状况趋于稳定。最晚不要超过35周岁,35周岁以上生育就属高龄产妇,生育的风险增加。

2)选择适宜的受孕时机:首先是身体状况良好,最好是将妊娠安排在双方工作或学习都不紧张的时期,要注意怀孕前工作或生活的环境,是否接触过对胎儿有害的物质。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在怀孕前应考虑的问题之一,最好是在家庭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再怀孕。一般说,冬末春初,是各种病毒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风疹、流感、腮腺炎等,一旦孕妇感染后很容易造成胎儿畸形,而且冬季受孕,待分娩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会给孕妇和婴儿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最好避开冬天和初春季节。

2.孕期保健

(1)孕期检查

1)初查:孕12周之前。

2)复查:孕12周后每4周一次,孕28周后每2周一次,孕36周后每周一次。

(2)孕期保健内容认识和避免孕期的各种有害因素,预防流产和畸形,按时接受产前的妇科检查。孕中期重点是合理膳食、教育孕妇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指导其乳房护理。孕后期主要是预防早产、确定分娩地点、进行健康教育并指导有关分娩前兆的有关知识和及时就医的方法、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产后家庭自我护理。

3.产后保健

(1)产后家庭访视

1)访视频率:产后家庭访视一般1~2次。如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初次访视在出院后3~7天,第二次访视在分娩后28~30天。

2)访视内容:产褥期的检查在分娩后一周内,检查重点包括:①子宫收缩情况:产褥期第一天子宫底与脐平,以后每天下降1~2cm;产后10~14天降入骨盆,经腹部检查触不到子宫底,检查有无压痛。②恶露情况:恶露由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黏液组成,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白色恶露,血性恶露约持续3~7天,第7天左右到第14天为浆液性恶露,后渐转为白色恶露,产后3周左右干净。血性恶露持续两周以上,说明子宫复原不好。

除看性状外还要闻恶露有无臭味,如有臭味说明可能有感染。③腹部、会阴伤口愈合情况:

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应动员产妇到医院诊疗。④全身情况:了解一般情况、精神、睡眠、饮食及大小便,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检查产后排尿功能,指导产妇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⑤乳房检查:检查乳头有无破裂,乳腺管是否通,乳房有无红肿、硬结,观察乳汁的分泌量。

(2)产褥期的护理

1)外阴的清洁卫生:每日应冲洗外阴,用消毒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如伤口肿胀疼痛,可用75%乙醇液纱布湿敷,还可用0.01%~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2)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热水漱口、刷牙、洗脚、擦澡。

3)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母乳喂养。

4)指导乳房护理及喂养:注意吸吮含接、喂养姿势是否正确。一般哺乳姿势应是母亲和婴儿体位舒适,母亲的身体与婴儿身体相接近,母婴的脸相对,注意防止婴儿鼻部受压。

开始哺乳前,用乳头刺激婴儿面颊部,当婴儿张大口的一瞬间,母亲将乳头和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内,这样婴儿可大口吸进乳汁,刺激乳头,促进乳汁分泌。母乳喂奶的次数可不固定,应按需哺乳,多少不限,原则是饿了就吃。如婴儿睡眠时间过长,要叫醒吃奶,夜间仍要坚持喂奶。对乳房有凹陷、损伤、肿胀、硬块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3)产后复查产后24天复查,复查包括全身、盆腔器官及哺乳情况等。

(4)计划生育指导产褥期不宜性交,哺乳期虽无月经,但仍要坚持避孕,避孕工具以避孕套为好。

(三)更年期保健

1.做好有关更年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妇女认识到更年期是生命过程中正常的生理过渡阶段,做好自身心理调节,适应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变化及一些生活事件。

2.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加强营养。鼓励妇女学习和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如饮食对糖尿病的控制作用,多食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3.注意个人卫生。更年期生殖器官发生萎缩和组织松弛,宫颈黏液及阴道上皮分泌减少,易发生阴道炎、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等,故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4.建议或鼓励妇女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做宫颈黏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及早发现生殖器肿瘤。针对个人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查,如B 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化验等,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5.进行有关性知识的宣传教育。绝经前期与生育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此期仍有受孕的可能,因此社区护士应做好计划生育指导。

(四)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生育的方法。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求:晚婚、晚育、优生、节育。

1.避孕原理避免妇女受孕的原理有:

(1)阻止精子和卵子结合。

(2)抑制排卵。

(3)改变宫腔环境,防受精卵植入和发育。

2.避孕方法主要的避孕方法有:

(1)工具避孕法利用工具阻止精子与卵子结合或通过改变宫腔内环境来达到避孕的方法,常用工具有避孕套、阴道隔膜、宫内节育器。

(2)药物避孕法是通过药物反馈抑制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抑制排卵,或改变宫颈黏液性状,不利于精子穿透,或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阻止受精卵着床而达到避孕目的,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或缓释避孕药等。

(3)其他避孕方法,如安全期避孕法、免疫避孕法等。

3.避孕方法选择

(1)避孕套避孕近期内准备怀孕的夫妇,可选择避孕套避孕。因为停止该避孕措施后即可怀孕,不会影响胎儿健康。

(2)药物避孕因工作、学习等原因近期内不准备怀孕的,可选用避孕药物避孕。但需注意有无禁忌证存在,应该在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服用。当计划妊娠时,应用短效避孕药物者,为避免药物影响,以停药6个月后再怀孕为妥;如应用长效避孕药物者,则停用时应再服用短效药物3个月作为过渡期,因为此时体内常有雌激素蓄积,可影响胎儿的发育。

(3)宫内节育器新婚后暂时不准备怀孕者,如无禁忌证可放置宫内节育器。但必须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节育器异位、节育器脱落等问题。当计划生育时,取出节育器即可。放置节育器的时间,一般为月经干净后3~7天,顺产后42天或剖宫产后3~6个月、人工流产后。

(4)安全期避孕法如女性月经规律、能确定排卵日期,则可将避孕套避孕与安全期避孕相结合。但是,女性排卵过程可受情绪、健康状况或外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而提前或推后,偶尔还可发生额外排卵;再者,新婚期间性生活频繁,因此安全期避孕失败率较高。

4.注意事项

(1)急性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子宫脱垂或膀胱、直肠膨出者不宜使用阴道隔膜。

(2)生殖道急慢性炎症、月经过多、生殖器肿瘤、子宫畸形、宫颈口过松、子宫脱垂、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不宜放置宫内节育环。

(3)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肾炎、 血液病、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子宫或乳房肿块患者不宜选择药物避孕。

(4)服药避孕者决定生育,应至少在孕前半年停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5)受生活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额外排卵,故安全期避孕并不十分安全。

(盛蕾)

第三节社区老年人保健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类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龄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护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防治常见病,尽可能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的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家庭、社区养老的基本保证。社区护士不仅自身需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好老年人护理,还需普及老年人知识,培训为老服务人员,共同做好老年人保健。

(一)老年人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功能的减退,老年人的心理有以下特点:

1.感知觉减退感知觉(sense perception)是心理过程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的基础。老年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的触温觉、运动觉、位置觉等的减退,都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易使老年人产生丧失感、隔绝感、衰老感等,同时也易造成对外界信息的误解而引发矛盾,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2.记忆能力下降记忆(memory)是事物的映象在人脑中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有:初级记忆保持较好,次级记忆减退较多;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无意记忆应用则很少;机械记忆能力下降,意义记忆较好;远期记忆的保存效果较好,但近期记忆的保存效果差。老年人对往事回忆准确而生动,喜欢唠叨往事,留恋过去。

3.思维能力下降老年人思维(thinking)过程减慢,反应迟钝。老年人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过程的速度减慢,对于年轻人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事情,老年人往往考虑很久才作出回答,而且难免出错。此外,老年人思维转换较困维,老年人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经验,造成其固有的思维定势,使老年人对事物的认识或解决问题带有倾向性,传统的认识或老一套的方法束缚着老年人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灵活性不够。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易与年轻人之间形成代沟(generation gap),造成老年人的“落伍”感。

4.情绪改变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因而其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兴奋、激惹、喜欢唠叨、与人争论,一旦强烈的情绪发生后又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二)老年人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减退,易出现相应的健康问题。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老化现象与常见健康问题。

(三)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等的变化,同样疾病发生于老年人身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护理措施也有区别。老年人患病的特点有:

1.症状体征不典型由于老年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觉中枢、体温中枢、呼吸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枢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老年人对各种刺激反应不敏感,患病后自觉症状比较轻,不易及时发现。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低,据统计有35%~80%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感或疼痛不剧烈;老年人发生急腹症时疼痛及肌紧张等表现不明显,常易发生误诊。老年人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以是高热也可以是低热,少见典型的热型,易出现低体温现象。如老年人患肺炎时常常见不到青年人通常出现的稽留热型、胸痛等症状,而多以食欲不振、精神改变等为初发症状。老年人患病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会影响老年人早期就诊,并给临床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因此,了解老年人患病的规律,善于观察,及早发现老年人发病情况及病情变化,对老年人疾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2.常常同时患多种疾病老年人易患各种慢性疾病,且常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如同时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白内障、骨质疏松症等疾病,这些疾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促进,使病情复杂多变,也对老年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给治疗、护理增加很大的难度。因此,对老年病人应仔细检查,详细询问,制订周全的护理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促进老年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