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老年人机体组织萎缩,储水量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老年人易发生脱水。同时,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皮肤老化而弹性差,发生脱水后症状不明显,不易及时被发现。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体液调节功能下降,在有禁食、呕吐、腹泻、出血、烧伤及使用利尿剂等情况下,易发生低血钾、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而在过多水钠负荷时,易发生水钠潴留。
4.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老年人易患慢性病,起病隐匿,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晚期严重的程度。老年人患病后病情恢复慢,常难恢复到患病前的健康状态。同时,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常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如老年人患糖尿病,往往症状不明显,常在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老年人内分泌功能改变、运动机能减退而户外活动减少以及受胃肠道和饮食方面等因素影响,易发生骨质疏松,易致骨折,骨折后不易愈合。长期卧床易出现肌肉萎缩、压疮、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肺炎、便秘等并发症。老年人也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5.易引起药物的毒性反应老年人肝功能减退,经肝代谢的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经肾排泄的药物易蓄积于体内;同时老年人药物吸收及吸收后分布与年轻人不同,如老年人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等;另外,老年人常常用药较多,药物之间可相互作用,故老年人容易导致药物的毒性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常需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如老年人洋地黄类药物只需青年人的1/2或1/3量,即可获得治疗效果。老年人用药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6.易发生意识障碍老年人大脑萎缩,中枢神经功能减退,脑动脉硬化易致脑供血不足,常使老年人患病时容易发生意识障碍或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任何急性病引起的高热、脱水、失血、电解质紊乱、低血压、低血糖、休克以及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都可引起老年人意识不清;某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如镇静剂、中枢兴奋药等也可造成老年人的医源性意识障碍。
二、社区老年人保健内容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的特点,健康问题较为普遍。开展社区老年保健,对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积极治疗、护理和康复,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去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老年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行为危险因素,加强老年人的日常照护,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达到“健康老龄化” 。
社区老年人保健的主要内容与目标有:
1.增强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increase self‐care capacity)老年人通过坚持正确的身体锻炼,合理的营养,可延缓衰老,尽可能长地维持生活自理能力;而伤残老人则通过适当的康复治疗,并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恢复自理能力,这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
2.延缓恶化和衰退(delay deterioration and decline)老化使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慢性病又促进器官功能退化。如何正确治疗护理老年病人,预防并发症,尽量稳定病情,延缓恶化和衰退,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工作。
3.提高生活质量(promote the highest possible quality of life)协助老年人参与各种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老年人在娱乐、社交、精神、情绪及家庭各方面的需要获得满足,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support in dyingwith comfort and dignity)对濒死老人以更多的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缓解疼痛,增加舒适度,让老人能安详而宁静地离开人世。
三、社区老年人保健实施
(一)联合国老年人保健原则
199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枟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枠,该原则强调老年人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原则概括如下:
1.独立
(1)应通过提供收入、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老年人自助,享有足够的食物、水、住房、衣着和保健。
(2)老年人应有工作机会和其他创造收入的机会。
(3)老年人应能参与决定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时间。
(4)老年人应能参加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5)老年人应能生活在安全且适合个人选择和能力变化的环境。
(6)老年人应能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
2.参与
(1)老年人应始终融于社会,积极参加制订和执行直接影响其福祉的政策,并将其知识和技能传给子孙后代。
(2)老年人应能寻求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并以志愿工作者身份担任与其兴趣和能力相称的职务。
(3)老年人应能组织老年人运动或协会。
3.照顾
(1)老年人应按照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享有家庭和社区的照顾和保护。
(2)老年人应享有保健服务,帮助他们保持或恢复到身体、智力和情绪的最佳水平并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3)老年人应享有各种社会和法律服务,提高其自主能力并使他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照顾。
(4)老年人居住在任何住所、疗养院或治疗所时,均应能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包括充分尊重他们的尊严、信仰、需要和隐私,并尊重他们照顾自己和抉择生活品质的权利。
4.自我充实
(1)老年人应能寻求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
(2)老年人应能享用社会教育、文化、精神和文娱资源。
5.尊严
(1)老年人的生活应有尊严、有保障,且不受剥削和身心虐待。
(2)老年人不论其年龄、性别、种族、残疾或其他状况,均应受到公平对待,且不论其经济贡献大小均应受到尊重。
(二)老年人的健身与娱乐活动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年人健身的五项指导原则(1)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骑车、散步、慢跑等。
(2)应重视重量训练。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丢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均有重要作用。至于如何搭配,则应视个体状况而定。
(3)注意维持体内运动的“平衡” 。
(4)高年龄老年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加运动。
(5)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保健指导者对老年人制订科学的健身计划时,应同时关注他们可能会出现的负面情绪等。
2.老年人的运动适合老年人的健身与娱乐的活动项目比较多,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锻炼基础、兴趣爱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适合于老年人的健身项目有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球类运动、跳舞等。老年人运动锻炼的注意事项有:
(1)行走不宜过快老年人骨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腔的滑液减少,肌腱韧带弹性变差,身体的平衡、稳定性比较差,加之老年人视力减退、反应迟钝,所以行走时速度应慢,避免摔倒而发生意外。
(2)转头活动不宜过快老年人容易因骨质增生而引起颈椎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转动颈部或低头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因颈椎活动范围过大而使椎孔变窄,使本已硬化的动脉血管受压迫、扭曲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3)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运动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
运动最好选择在早晨,因为早晨空气清新,精神状态好,利于运动。
(5)自我检测运动强度健身要求有足够而又安全的运动量,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运动时最高心率可反映机体的最大摄氧量,摄氧量又是机体对运动负荷耐受的一个指标。一般最高心率达到“年龄- 170(次/分)”为宜,视个体情况适当调整。监测时应结合自我感觉综合判断,如运动中出现胸闷、心绞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治疗。运动后若感到疲乏、头晕、食欲减退、睡眠不佳,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减少运动量。
(三)老年人的饮食照顾
老年人的一些疾病往往与膳食密切相关。如果膳食搭配不科学,热量供给大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聚集起来,使人发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反之,有些人因担心自己发胖,限制饮食,营养摄入不足将会造成消瘦、贫血等疾病。因此,选择合理膳食是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1.饮食选择与烹饪加工
(1)供给适当的能量以维持体重,供给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2)老年人咀嚼和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加工宜细、软、松,采取烩、蒸、煮、炖、煨等方式烹调,可将食物加工成菜汁、菜泥、肉末、膏、羹等,使食物易于咀嚼和消化,同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进食欲。
(3)避免滥用保健品。
老年人的一日膳食组成应包括谷类250~300g左右、瘦肉类及鱼类100g、豆类及其制品100g、新鲜绿色蔬菜300g左右、新鲜水果100g左右、牛奶200ml、烹饪油20g左右、食盐低于6g、食用糖少于20g、胆固醇控制在300mg以内,少量饮用酿造酒或不饮酒。
2.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低、咀嚼消化能力降低,所以老年人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强调饮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并且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不偏食、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食过冷过热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一般早餐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午餐应食物种类丰富;晚餐以清淡食物为佳,不宜过饱。
3.注意饮食卫生老年人抵抗力差,应特别注意饮食和餐具的清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恰当的进餐方式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应鼓励其自己进餐;进餐有困难的可用一些特殊餐具,尽量维持老年人进餐的能力;完全不能自己进餐者,应喂食;不能经口进食者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鼻饲、肠道高营养等方法为老年人输送食物和营养。
(四)老年人的休息与睡眠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下降,睡眠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出现睡眠时间减少、入睡难、睡眠浅、易惊醒、早醒及睡眠倒错等现象。在各种不良的情绪及心态下,更易出现失眠、多梦、惊梦等现象,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所以调整老年人睡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活动与睡眠习惯为了保证老年人白天的正常活动和社交,使其生活符合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应养成良好的活动与睡眠习惯。同时,正常、有规律的白天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夜间睡眠。
2.保证夜间如厕安全方便老年人夜尿增多,夜间起床时易发生意识混乱和失去定向力,因此,最好安置床头灯,排除去卫生间路上的障碍物,铺防滑地板。对起床困难的老年人,练习床上解小便,床边备便器,提供方便的夜间如厕环境,必要时睡前适当控制饮水,以利夜间休息。
3.适当情绪宣泄情绪和性格对老年人的睡眠也有较大影响。有些老年人性格比较内向、固执,遇到问题反复考虑,不愿求助他人,有心事也不愿讲出来,这些将直接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