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7441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学习目标】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识记:

1.说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简述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含义。

3.列出影响健康与亚健康的因素。

理解:

1.区别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解释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特征与优势。

3.辨别护理学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运用:

1.设计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与整体护理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2.运用护理健康教育概念,促进患者、家属、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社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战略性策略。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它对于减少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护士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要的、基本的及可靠的力量。护士了解和掌握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了解护理学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了解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特征及相关学科,有助于探索和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现护理“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患者及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本章主要介绍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及发展过程,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特征、作用和发展过程。

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一、健康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health)时代,人类将追求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的完全健康。

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面对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越来越懂得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意识到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健康的竞争。

(一)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各方面的完美状态”。1978年,国际初级保健大会上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进一步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94年6月,WHO西太区执委会提出以“健康新地平线”战略来迎接21世纪,其中明确提出,未来医学和卫生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

人类对健康的研究和认识仍在继续。近年来,专家学者主张把“道德健康”列入健康范畴,即从道德的观念出发,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应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如减少吸烟、保护环境、协助社会克服危害健康的行为和因素等。

(二)健康的标准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标准(health standard)概括为三条: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1.躯体健康

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机体完整和功能完善,同时,还要能够对健康障碍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了解相关的知识。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世态度和谐安宁,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我人格完整,即心理平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二是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即不断追求和进取,对未来充满信心。

3.社会适应性良好

社会适应性良好(good social adaptability)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符合以上人类健康三个条件的状态,是理想的健康状态。其中,躯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促进躯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则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为了具体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WHO制订了以下人体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以上10条标准,具体地阐述了健康的定义,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体格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三个内容。围绕健康的新概念,WHO于1999年又提出了身心健康的8项新标准,即“五快”和“三好”。

1.五快

具体指机体健康,即吃得快、拉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

(1)吃得快:说明消化功能好,食欲好,不挑食,不厌食,不偏食,不狼吞虎咽。

(2)拉得快:说明吸收功能好,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感觉轻松。

(3)走得快:说明运动功能及神经协调功能良好,步履轻盈,行走自如。

(4)说得快:说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口齿伶俐。

(5)睡得快:说明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协调好,上床很快入睡,睡得沉,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2.三良好

具体指精神健康,即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的个性人格:说明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说明观察问题敏锐,具有较好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说明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三)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呈现一多三少的表现,即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亚健康虽没有疾病,但自身有种种不适的症状,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即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

(四)亚健康的标准

根据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亚健康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躯体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2.心理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损人害己的偏差。

根据WHO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符合健康标准者约占5%,患有疾病者约占20%,处在亚健康状态者约占75%。因此,WHO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把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五)影响健康与亚健康的因素

人类健康受到多种健康因素的影响(factors affecting health),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杀等均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1)行为因素(behavior factor):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因素的作用都与行为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生活方式(life style):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如由于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有研究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75%已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脑卒中,减少50%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1/3的癌症发生,减少50%以上的传染病。

2.环境因素

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分,前者指机体的生理(内部)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有益于健康的居住环境与有效的医疗服务一样能促进健康。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社会制度确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和资源保障;法律、法规确定了对人健康权利的维护;经济决定着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文化决定着人的健康观及与健康相关的风俗、道德、习惯。社会环境还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状态等。

3.生物学因素

(1)遗传:已知人类遗传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有近3000种(约占人类各种疾病的1/5)。

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

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病原微生物:从古代到20世纪中期,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取代了生物学因素。

(3)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形态和健康状况等。例如,不同的人处在同样的危险因素下,对健康的危害性大不相同。

4.健康服务因素

健康服务又称卫生保健服务。1977年,WHO提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就是体现以群众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实现公平、平等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与平等。这些健康的决定因素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

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相互依存,其中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起着主要影响作用,其次是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虽占较小的地位,但其导致的通常是不可逆转的终身伤残。

WHO通过长期的研究还发现,影响健康与亚健康的因素,是人体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内因(即遗传因素)占15%;外因占85%,其中社会条件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生活方式占60%。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是一项有效的治疗因素和高效益的医疗保健措施,也是最根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措施。有关它的概念、特征、研究领域等诸多问题正处于不断探讨、发展完善之中。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1969年WHO文件认为:“健康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在于诱导并鼓励人们形成并保持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而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设施,自觉地实行改善个人和集体健康状况或环境的活动。”

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1991年,第14届世界健康大会进一步提出:“健康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科学文化,它的着眼点是如何促使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更好地促进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关于健康教育的定义,有多种描述,目前较为概括的表述是: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健康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因此,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二)健康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爱科学、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心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达到人的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