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7441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三)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1.按目标人群或场所

可分为社区健康教育、农村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职业人群健康教育等。

2.按教育目的或内容

可分为疾病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不同人生阶段的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性教育、死亡教育等。

3.按业务技术或职责

可分为健康教育管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健康教育人才培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关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行为的和生物的因素,都有可能促进健康或危害健康。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把健康教育同强有力的政府承诺和支持相结合,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1986年,WHO在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发表的《渥太华宣言》中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促进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1995年,WHO西太区发表的《健康新地平线》中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美国健康教育学家格林教授将健康促进定义为:“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此定义表明: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健康教育不仅在促进个体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领导者拓展健康教育的政治意愿、促进公众的积极参与、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等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健康教育就没有健康促进。

(二)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健康促进是在组织、政治、经济、法律上提供支持环境,对行为改变的作用比较持久,并且带有约束性。

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局限于某一部分人群,还针对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

3.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即避免暴露于各种行为、心理、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之中。

4.人群的健康知识和观念是主动参与的关键。通过健康教育激发领导者、社区和个人参与的愿望,营造健康促进的氛围。因此,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促进如果不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健康促进将客观的支持和主观参与融为一体,因而不仅包括了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内容,还强调了行为改变所需的组织、政策、经济、法律支持等各项策略。这就表明健康工程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业,而且还是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合作的社会系统工程。

(三)健康促进的核心

健康促进的核心(core)是社会动员,它不仅把健康目标转化为社会目标与健康促进目标的一致性,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社会、政治和群众方面力量的策略。它动员的层次包括:①领导层的动员;②社区、家庭、个人参与的动员;③非政府组织的动员;④专业人员参与的动员。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指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测量的常用指标包括以下11类:

1.死亡指标

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2.残疾指标

包括残疾率、残疾原因。

3.疾病指标

包括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4.营养状况指标

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的总量。

5.生长发育指标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6.心理指标

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7.行为指标

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8.人口指标

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9.社会经济指标

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安全饮水普及率、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0.卫生服务指标

包括:①卫生服务需要指标,即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等;②卫生服务需求指标,即两周就诊率、住院率、两周未就诊率、需住院而未住院率、大型设备利用率等;③卫生资源指标,即每千人口医生数、每千人口护士数、每千人口床位数、每百万人口大型设备台(件)数。

11.综合指标

包括:①症状和功能指标;②生活质量指标;③社会健康状况指标等。

四、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护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护理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in nursing)是护理与健康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以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护理学与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提高促进健康、恢复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的能力,以达到健康行为的建立和健康水平提高的目的。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由护士进行的,针对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二)护理健康促进的含义

护理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是促使患者及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面转变的人们主观力量和社会客观力量相结合的统一体,其根本着眼点是:①以健康教育为先导;②以个人和社会对健康责任感为动力;③以行政、经济、政策、法规等手段为保证;④以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后盾。它强调个人和社会对各自健康所负责任、动员卫生部门与非卫生部门以及全体社会人群的力量,干预和改变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促使消除危及健康的有害因素,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三)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两个紧密联系的不同概念,虽然两者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患者和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但其属性、策略、特点及效果各有不同。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人们自身认知、信念、态度的改变而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护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调动人们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护理健康促进则将健康教育、行政措施、环境支持融为一体,既注重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又注重调动社会的客观推动力量,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2.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互依托,不可分割。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激发领导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促进公众的积极参与,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扩大健康促进的成效;而护理健康促进又对护理健康教育起维护和推动作用。例如,控制吸烟是在有计划的健康知识教育基础上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即要求烟厂必须在烟盒上标明焦油含量和劝阻吸烟的警句;提高烟草税收;禁止向16岁以下的青少年售烟;设立无烟区、无烟室等。该例子说明了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以护理健康教育作为前期说服和动员,使人们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然后才以行政措施保证教育效果或干预教育有效实施。

只有以教育为先导,行政法律措施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四)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场所

护理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其服务范围与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和减轻患者的病痛,学校、工矿、社区、家庭,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需要护理工作者为其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目前,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场所(place)主要有以下一些地方:

1.医院

医院(hospital)是目前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其对象主要包括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开展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既是医院工作的需要,同时也培养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人才,与其他医疗领域共同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2.社区

社区(community)是社会的单元,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社会人群生活与健康质量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健康行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3.家庭

家庭(family)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具有与其他社会人群之间无法比拟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彼此之间更加重视生活和健康质量。开展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可有效地改变家庭成员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增加社会的稳定性。

4.学校

学校(school)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通过学校、家长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健康知识,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5.工厂或企业

工厂或企业是产业工人劳动的场所,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通过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产业工人的健康观念和劳动保护意识,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除以上场所之外,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集市、影剧院以及机关、公司等,都适宜广泛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护理工作者可以因地制宜,扩大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范围,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第二节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的建设

一、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与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护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扩展,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护理研究领域的深入,以及护理实践复杂性的增加,推动了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也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而成为一门新兴的、多交叉学科的基础学科。

(一)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的确立

1.学科确立的背景

早在100多年前,英国杰出的护理学家、国际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有“护士应当同时也是卫生导师和宣传教育家”的科学论断。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护理学家在创建护理学理论模式中,也阐明“护理是一种教育手段”的观点,要求现代护士应具有为患者提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功能状态和心理健康方法的能力。

美国要求注册护士把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知识,指导其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在护理法规中明确规定:“护士有教育患者的责任和义务”;我国1997年颁布的第一部《护士注册法》中也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许多国内外护理学家认为,为适应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应加强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结合,以便发挥护士的职能。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临床护士结合护理工作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不但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行性,这是因为护士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支最重要、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

2.护理学与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970年,玛莎·罗格(Martha Roger)提出:“护理是协助人们达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态。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只要是有人的场所,就有护理服务。”1973年,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的定义是:

“护理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或者平静地死去。”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将护理学定义为:“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的反应科学”,并指出护理的任务是“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护士作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的身心状况,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同时,“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以上是不同时期阐述的护理学概念和护士工作内涵,从中可以看到护理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①护理的对象不再仅限于患者,而是扩展到处于疾病边缘的人以及健康的人;②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人而不仅仅是疾病,其任务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还担负着心理、社会保健任务;③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除了谋求纠正人生理上的变异外,还要致力于人的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即不仅是维护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更重要的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以达到最终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