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744100000065

第65章 糖尿病与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1)

【学习目标】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识记:

1.熟记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2.描述糖尿病家庭护理管理策略。

理解:

1.阐述制订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策略。

2.解释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法。

运用:

1.选择糖尿病优先护理健康教育诊断。

2.建立糖尿病患者学习促进的策略。

3.运用护理健康教育程序提供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服务。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加,它已经成为我国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主要危害

一、流行病学特征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促使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发病率增长迅速,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以上,未来30年内糖尿病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下:

1.我国属于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我国人口13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

2.糖尿病患病率近10年增长速度加快,死亡率已上升至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

3.糖尿病患者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影响,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4.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与西方国家比,具有微血管并发症高而大血管并发症低的特点。

5.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患病率略低于糖尿病组。

二、危险因素与症状特点

(一)危险因素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受遗传因素(genetic factors)的影响,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

2.精神因素

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使部分人群发生高血糖现象,长期不加以注意则会转变成为糖尿病。

3.肥胖因素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中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4倍,且腹部肥胖较臀部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因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不利遗传因素显露而诱发糖尿病。

(二)疾病特点

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典型症状,也可以无明显症状,或因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症状,或因诊治其他疾病而发现糖尿病。

1.典型症状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2.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

3.时常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例如,患者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

三、主要危害及后果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3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第二节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策略

一、饮食疗法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diet therapy)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治,一旦患病,往往终生带疾,所以患者只有长期坚持饮食疗法,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饮食控制不好,可以加重病情,产生多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所以说,饮食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基础,轻型患者单用饮食疗法即可控制病情,重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配合饮食疗法,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饮食原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设计,特点是在合理控制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进量,以纠正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血糖、尿糖、血脂异常等临床症状。

1.控制总热量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患者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体饮食计划,计算总热量。简单的方法为三步法: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身高(cm)-105;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热量级别;每天需要的总热量=理想体重*热量级别。

2.固定主食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每天可按三餐分配(1/5、2/5、2/5或各按1/3分配)。对于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或同时应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一般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50%~65%。

3.足够蛋白质

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一般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每日为总热量的15%,其中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其他为植物蛋白。但有尿毒症及肝昏迷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取。

4.适量脂肪

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高脂肪饮食,脂肪的摄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脂肪的日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5%,甚至更低些,若按千克体重计算,不宜超过1g/(kg·d)。

5.丰富维生素、

膳食纤维 患者的饮食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特别要注意维生素B1的供应,多吃蔬菜、粗谷物、菌菜类。

6.特定情况下的饮食管理

①糖尿病患者外出用餐或参加各种宴会前监测血糖水平,必要时携带需要用的药物;②准备适量的加餐食品,以应对宴会中的特殊情况;③随身携带疾病卡,以防意外时提供给旁人信息。

二、家庭护理管理

家庭管理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降低医疗费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等诸方面的效果及可行性,已得到充分证实,并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慢性病的护理工作中。

1.血糖的自我管理

血糖自我监测(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SMBG)的目的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它是控制并发症的主要指标,对预防低血糖等有着重要作用,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通过护士的指导和演示,让患者能熟练掌握操作步骤,正确进行血糖的自我测定。监测时间和频率因人而宜、因疾病情况而定,指导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订血糖监测时间表。通常建议:

(1)一天测定4~7次:7次选择在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晚上睡觉前,4次选择在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下午4~5点+晚餐后2小时或睡前。

(2)运动前、运动后测定血糖:以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反复出现早餐前血糖高的患者:需要加测夜间0点或1点、3点、5点的血糖,以了解早餐前高血糖的原因,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4)当出现不舒服、应激、感冒等不适时立即测定血糖。

(5)血糖监测的手段:作为糖尿病的诊断需要到医院进行静脉血糖的测定,而作为家庭糖尿病管理通常采用快速血糖仪监测。

(6)血糖监测的达标要求:2002年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订。

(7)正确记录血糖监测结果:血糖监测的目的是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更好地控制疾病。而血糖监测记录并不仅仅记录“血糖值”,而需要同时记录饮食、运动、药物、情绪等,特别要注意记录监测的时间、特殊情况、处理方法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正确的血糖监测记录。

2.家用血糖监测仪管理

(1)家用血糖监测仪的类型:家用血糖监测仪主要以微创血糖仪为主。

(2)选择一台适合的家用血糖监测仪:选择血糖仪时可参考血糖仪的稳定性、结果准确性、影响血糖监测的外部环境、操作简单、屏幕显示大、售后服务情况、保修等各种因素。

(3)正确保管血糖监测仪试纸:血糖的结果与血糖试纸关系密切,妥善地保管好血糖试纸可以提高血糖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可根据血糖试纸盒上的标签要求进行保管,要特别提醒患者试纸的有效期分拆封后与未拆封,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以确保试纸的有效性。

(4)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①进行家庭血糖监测前要接受正规的培训;②血糖试纸从冰箱中取出后等待10分钟以上再打开使用;③采血时尽量一次取足够的手指血,血量不足将影响结果,血量过多会造成仪器污染;④采血选择在手指的指腹两侧,因为指尖痛觉敏感,影响监测的依从性;⑤正确记录血糖结果。

3.活动与运动

运动的益处:①运动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血糖;②加速脂肪组织分解,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纠正脂代谢紊乱,选择性减少腹腔内脂肪,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③改善心肺功能,预防血管硬化,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致残率。

运动的方式可以采取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其中步行活动最安全,易坚持,可作为首选方式。

三、预防管理策略与方法

(一)一级预防

糖尿病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of diabetes)实际指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干预治疗。一级预防的策略与方法有:

1.糖尿病教育 讲座、咨询、普查、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及其他声像出版物等,普及糖尿病防治基本知识。

2.建立糖尿病防治体系:形成规范的糖尿病防治体系,层层负责,年有计划、月有安排、日有重点。

3.生活方式的干预 科学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4.对特定人群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5.筛查方法 推荐应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全面达到治疗的目标。二级预防的策略与方法主要是定期筛查。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查1次,1型糖尿病患者首查正常,以后每3~5年查一次。2型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定期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并发症筛查方法有:

1.危险因素的评估 评估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大量蛋白尿、足病危险因子、肥胖、血糖控制情况。

2.并发症评估 主要评估眼、心脏、足部检查、肾功能、血液生化检查等。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对象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目的是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三级预防的策略与方法有:

1.尽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提倡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2.控制血压、血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

第三节运用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完成计划的实施

一、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是指在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协助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采纳健康的行为,全面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