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有缘,我负责采访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俞国娣校长。当我告诉她,我来自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时,她很是兴奋。她说她也是绍兴人,她小时候就在福全读书。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更巧的是我们还是校友,都毕业于浙江诸暨师范学校。似乎没有一丝陌生感,似乎就那么自然,我们敞开心扉畅谈起来。我看着眼前的这位师姐,她是那么亲切,可又是那么的高大。原本中师毕业的她已经本科毕业,甚至取得了教育领导学硕士学位。她是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浙江省跨世纪“2211”工程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她还先后获得“省特级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省教改之星金奖”、“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我听着她娓娓道来,心中满是敬佩。尤其是她的“孔雀开屏”理论更是给我带来了震撼,于是我忍不住想写一写她的“孔雀开屏”!
一、积攒“孔雀开屏”的力量
认识俞国娣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勤勉、爱思考的人。她爱语文,爱学习。18岁那年,她从诸暨师范学校毕业成为名校天长小学当时唯一一个外地青年教师。独居在学校2平方米左右的斗室中,她把想家的时间全都用来看书,很快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
她爱语文,天长小学当时“名师济济”,杨明明、张化万、梁广烈、沈世昌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成了俞国娣学习的对象。没有拜师大会,她自己搬了张凳子自觉地开始了听课、学习。她说她享受了很多名师“一对一”的帮助,这让她快速成长起来,积攒了更多“孔雀开屏”的力量。她记得工作还只有一个月时,王燕骅老师就走进了她的课堂来听课。听完课后,王老师问她工作几年了,她说工作才一个月。王老师热情地鼓励她:工作才一个月就能这样上课,很是不错。然后王老师又为她展开逐字逐句的分析,坦率地指出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个个问题。这让当时的俞国娣豁然开朗,眼前似乎展开了一个崭新的语文世界。工作第三年时,语文特级教师程玲老师来听她的课,听完课后,程老师毫不客气地对她说:“你已经是第三年上课了,看来你的识字教学还没有入门呢。”一席话说得俞国娣红了脸,于是程老师就识字教学的问题给她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
在师傅杨明明老师的教室里,最后一排安放了一个固定的空座位,那就是为徒弟俞国娣准备的。俞国娣只要一有空课,就坐到这个固定座位上去听师傅上课。最有意思的是师傅杨明明来听徒弟俞国娣的课,俞国娣上着上着,感觉上不下去时,就会把求救的目光投向师傅。师傅杨明明二话不说,便走上讲台接着把课上了下去。而徒弟俞国娣呢,则乖乖地坐在下面听起课来。如此平等、民主的师徒关系,如此耐心、有效的“一对一”辅导,让俞国娣受益匪浅。
有人说俞国娣是“备课狂人”,一个可以把男朋友关在门外,自己在房间里独自备课的“主儿”。她备课的投入与较真还真有点禅定无我的味道。她说公开课要靠研究、要靠反思来提升质量,而不是反复试教试出来的。她说:“反复试教固然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对于被试教的班级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某种意义上说不成熟的教案就去试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她就对自己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怪别人叫她“备课狂人”。她备起课来如痴如醉,遇到想不通的问题,遇到无法取舍的环节,她就与老师们反复商讨,甚至激烈地争论。当时师傅杨明明老师的家就在她们集体宿舍的楼上,于是她还会一趟趟跑上楼去找师傅,师傅也不嫌烦,与她展开一次次的探讨。为了上好一节《说茶》,几番请教,几番奔波,她甚至亲自学起了茶道……备课时她居然把师傅杨明明拖到茶园、茶博、茶室,边品茗,边游览,边看资料边备课。要上陆游的诗二首《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她居然跑到绍兴游沈园,她说游玩也是一种备课。她居然能将枯燥乏味的备课做得这么有诗意。这些在旁人看起来也许很辛苦,不过,辛苦中孕育的成功的甘甜,却只有真正沉浸在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
她说:“专家就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知道得比别人更多,在自己的领域之外比别人学得更快。要想做到这样,就得多读点书,让自己有底气,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为此她博览群书,教育类的、哲学类的、宗教类的、时尚类的等等都有所涉及。不管多忙,她每天都坚持抽一定的时间来读书。像一些经典著作《大教学论》、《爱弥儿》等等,她更是反复地读,深入地读。她说:“不同阶段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现在放假了更是读书的好时候!”最近她所在的区“和谐文化促进会”要区域推广《弟子规》的诵读,领导找到了她,让她牵头做好读本的整理工作。她说幸好自己多读了一些书,知道儒学的大概,要不然真要为难了。望着她灿烂的笑容,我忽然明白她为什么总是这么优雅,这么有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就这样一直积攒着“孔雀开屏”的力量!
二、欣赏“孔雀开屏”的美丽
“孔雀开屏”时,让你看见了美丽但也让你发现了丑陋。而俞国娣却更愿意欣赏、赞美“孔雀开屏”的美丽,而忽略背面的丑陋。她清楚地知道“孔雀开屏”的艰辛与不易,她更希望师生在“孔雀开屏”的同时,收获喜悦,争取更大的成功。
她欣赏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孔雀开屏”的机会。早在1996年担任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期间,从探索“差异评优”课题入手,她在杭城率先喊出“不评三好生,争做特长生”的响亮口号。从此,踏上了追求“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教育理想。在时代小学担任校长时,她将开学典礼现场搬到了淳安山里的学校;让所有的孩子亮起了绝活,举办了“时代百家·学生特长展示活动”,让家长、老师感到了阵阵惊喜。她所组织策划的“游戏日”活动得到了《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的广泛认同。她担任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以来,更加放开手脚,实践教育理想!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崇文师生乐此不疲。她研发了“节日活动”、“仪式教育”、“家校联动”等具有崇文特色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孔雀开屏”,锻炼自己的才干,展示自己的风采。她总是说自己首先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因此在她的语文课堂中,她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好似一只只小孔雀亮丽开屏。
俞国娣深知,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升华,离不开教育科研的磨炼。从教20多年来,俞国娣主持的国家级、省市级课题达20多项。她善于研究,而且乐于带领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在时代小学当校长时,她发现年青的老师往往喜欢用课件代替手写示范生字书写。她搞起了《低年级生字教学时教师当堂板书与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的实验研究》,她用有力的数据告诉年轻的老师,当堂板书对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生字的有效性。在娃哈哈小学,她主持了《师生同题作文》研究。每位老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当堂完成作文。一年下来,学生和老师一起读书,一起写作,读《红楼梦》、品《哈里波特》……他们沉浸在书海中,沉浸到写作中。参加课题的老师们更是对亲自主持课题,并且一起当堂完成作文的校长敬佩不已。
这是一位深谙教育规律的特级教师,她善于运用教育规律引导教师,教育学生。2003年,俞国娣校长调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她对新班级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深化,申请立项浙江省十五规划课题《非包班状态下的新班级教育研究》,整体实验课题下分十个子课题,从课堂教学、班级组织、教师包班、班级文化等数方面进行分项研究。她亲自主持,并定期听取汇报,参与课题管理,写出了数十万字的报告。她主持的《个别化教学研究》获得了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不只是班小——小班化教学研究》荣获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她这样述说自己的教育情怀:“在校园里,我希望自己是一位能够读懂学校、读懂教师、读懂学生、读懂教育规律的读者;是一位能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科学服务的服务者;是一位挥洒教育激情的精神诗人;是一位有清晰的教育愿景的学校设计师;是一个行走在校园里的文化符号……”
三、追寻“孔雀开屏”的感觉
她欣赏着老师、学生“开屏”的美丽,殊不知她自己也像“孔雀开屏”那样,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美丽和魅力。她曾两度随“教育部特级教师讲学团”前往黑龙江、贵州等地讲学,在全国各地执教公开课100余节,作专题讲座100余场,出版发行课堂教学实录光盘50多碟,还应邀赴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培训华文教师。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同行络绎不绝,跟随在她身边、坐在她的课堂里脱产学习的校长、教师已经超过百人。目前,她还担任着浙江文学院的兼职研究员、杭师大的兼职硕导、上师大附小学术顾问等职,主持着“杭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学科带头人)实践基地”、“长三角教育联动校长培训基地”等工作,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俞国娣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一直走在教学研究的前列。她的研究深入浅出,从语文教学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课题研究带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课题成果多次在省级评比中获奖。近几年来,她撰写了10多篇论文,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参与编写了《创新作文》、《小学活动教学课程》、《第六册语文教学参考书》,编著了《新新作文》(六年级),编写并录制出版省编语文教材配套教学光碟三册6片,陆续发表教育、教学等随笔20余篇。2003年9月《说茶》一课和个人专访在浙江电视台教育频道直播,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转播,《浙江信息报》“浙派名师”整版介绍了她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艺术,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在工作中,她多次提出,自己首先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然后才是一位校长。虽然校长的行政事务工作非常繁忙,可她仍然一直坚持语文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乐此不疲。20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她形成了“大气而扎实,灵动而稳重”的教学风格。她说:“当了校长的特级教师对学校里老师的影响更全面,更深远。一直坚持带班上课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快乐,很踏实。”她就一直这样在课堂中追寻着“孔雀开屏”的感觉,难怪老师们这么信服她,难怪学生这么喜欢她,难怪家长这么称赞她。
她的追寻一直在继续,她的思想还是那么实在。她说最近她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秩序”的问题,第二个是“作业有效性”的问题。她认为语文教师要担当起责任,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或许并没有引起更多老师的关注。我听着俞国娣侃侃而谈,很快意识到这两个问题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她的视角,她的见地,让我肃然起敬。
采访接近了尾声,她说“孔雀开屏”的理论她更多地运用于学校管理,我笑着告诉她,在我看来,“孔雀开屏”的理论已经涵盖了她的整个世界。她就是一只美丽的孔雀,从一开始就慢慢积攒着“开屏”的力量,欣赏着老师、学生“开屏”的美丽,追寻着“开屏”的感觉。不知何时,她这只孔雀也已悄然“开屏”,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美丽和魅力!
(访谈、撰稿 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 季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