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书生原是侠士
雨后初晴,湿润的空气中挟带着几丝凉意。
洪州府的灵事参军成幼文,处理完一天的公务,难得清闲一下,就顺手拿起一本诗书,坐在窗下慢慢读起来。
他的住宅靠着大街,从临街的窗可以直视街上的风景。成幼文就坐在这窗下读书,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大街上行人不多。积水到处是,哗哗地往低洼处流着。土路被雨水一泡,稀松发软,人走上去,泥泞一片。只有街边的一条石板小路可以落脚,这时候,有一个老妇正在那里一步一颤地挪动着脚步。
小路隐隐约约通向远处。雨刚停,人们还蜷缩在家中不出来。几家店铺生意冷清,店小二们在清理店前的道路。有一个卖鞋的小男孩被他们赶得无路可走,拖着双破草鞋在泥水里走着。寻找一个摆摊的地方很不容易,成幼文注意到,他已经在大街上徘徊了很久。
小孩衣衫破烂,个头不高,很瘦。成幼文猜想他可能没有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在这条街上,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好几个,只是今天这个小孩的可怜相引起了成幼文的注意。
小孩边走,边扯着嗓子喊:“卖鞋,卖鞋来!”他的喊声在空旷的街道上传开,听起来很响亮,但没有几个人注意,更少有人过去买他的鞋。
这时,传来了“哒哒哒哒”的马蹄声。成幼文抬眼望去,有人骑马上街了。细看,那人还很年轻,穿戴华丽,骑在马上,昂首挺胸。成幼文认识他,是本城一家大户的公子,平时游手好闲,结交一帮浮浪子弟在街上欺负穷人,调戏良家妇女,干尽了坏事。他是洪州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大恶少。
恶少本来不紧不慢地骑马走着,可看到迎面走来一个提篮叫卖鞋子的小孩,却猛然打马,向小孩那边冲去。小孩猝不及防,一下子被奔马惊倒,泥水溅了一身,叫卖的鞋子也全部跌落在淤泥里,甩得东一只西一只。
恶少在马上乐得哈哈大笑,又调转马头,斜着眼看那小孩。小孩没有伤着,挣扎着爬起来,哭着要恶少赔他的鞋子。恶少恶狠狠地叱责道:
“小兔崽子,找死啊!谁让你挡了你大爷的道,活该!”
小孩仍旧不依,哭闹着说:“你瞎说,你瞎说!我好好走着,被你的马撞倒,鞋子都被弄脏了。我家里没有吃的,只等卖鞋的钱买米下锅。你赔我,赔我!”
两个人就在当街吵闹着,引来不少人围观。大家都同情那孩子,憎恨恶少霸不讲道理,但都是敢怒不敢言,谁也不敢出面主持公道。
成幼文也怕那恶少,看到这一切,心中只是愤愤不平,并不走过去。他在窗前站着,冷眼旁观,看事情到底会有什么结果。
正吵闹着,有一个过路的书生看不下去,可怜那孩子,主动要求替恶少赔小孩的钱。这样似乎可以息事宁人。
飞扬跋扈的恶少没想到一个文弱书生站出来,还要替他赔钱,心中十分恼火,怒冲冲地责问书生:“小孩向我求钱,你来管什么闲事?快走,快走!”
书生还要讲理,恶少根本不听,竟破口大骂:“哪里来的野王八,也不打听打听你大爷我是谁,竟敢管我的事,我看你是没事找事。”
这一番骂太难听了,书生不禁怒形于色,但没有发作,塞给小孩一些钱,愤然离去。
成幼文对书生的侠义行为很是钦佩,见书生要走,连忙派人去请他到府里来。书生来到,成幼文以礼相待,说了很多好话。二人就在屋里一边吃酒,一边交谈,居然一见如故,十分投机。
当晚,成幼文留书生住宿,两人又在一起聊天。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书生没告诉成幼文身世,只说自己性喜周游,这次是途经洪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半夜,两人还没睡。成幼文有事到内室去,出来时,书生却不见了。外面的门户都是关闭的,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踪影。成幼文有点奇怪。
不一会儿,书生又出现在成幼文面前。成幼文独坐床上正在发愣,看见书生进了屋,门都没响一下,不知道他是怎么进来的。书生对成幼文说:“白天那个坏小子实在可恶,我不能容忍,已把他的头砍了!”
成幼文一听这话,大吃一惊。想不到一个文弱书生竟在一会儿的工夫把名闻洪州的恶少杀了,想那恶少也是练武之人,居然稀里糊涂地丢了脑袋。
书生见成幼文面色苍白,表情惊惶,也不说什么,把头扔在地上,让成幼文看。成幼文不忍看那血淋淋的人脑袋,皱着眉头说:“那小子确实可恶,冒犯了君子,但也不至于把他杀了。再说,砍人的脑袋,流血在地,岂不要牵连别人?”
书生淡然一笑,安慰成幼文:“你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说着从衣服内取出一个小瓶,倒了一些药末,撒在恶少的脑袋上,然后抓起一把头发擦了几下。
成幼文战战兢兢看着书生的动作。只见那头颅经书生一擦,慢慢地发软,融化,很快就化为一滩水了。成幼文目瞪口呆,还没反应过来,书生又对他说:“这下你不用担心了。我结交你这样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哪能牵连你?只是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的。”
成幼文完全明白了,书生原来是一个奇侠。他也为自己能遇上这样一位侠义之士而高兴,便说:“大侠太客气了。我是平庸之人,与大侠见一面已是造化,哪敢让大侠报答什么!”
书生又略微沉思一阵,对成幼文说:“承蒙夸奖。只是若不报答,我于心不安。要不,我把这手化头术教给你吧。”
成幼文忙说:“我天生愚钝胆小,也不是世外高人,如此神术,实在不敢领教。”说着脸上露出惊骇之色。
书生也不勉强,对成幼文说:“那好,我日后再行报答。今晚我得离开洪州,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朝成幼文作揖告别,转身而去。
成幼文没有来得及说句挽留的话,就不见了书生的身影。家里几重门都关着锁着,也不知道他施展什么功夫出去的。
霍秀才遇强盗
浙江吴兴有六个书生,结伴到京都开封去参加会考。书生进京,也没有太多的行李,不知是谁提出来买点纱,说是可以用来送礼。其他人听了,觉得这一提议甚好,并且纱的价钱也不贵。于是,六个人凑钱买了一百匹纱,打成包袱,雇了一个仆人背着。
仆人背着一百匹纱,从外表看上去好像背着什么值钱的东西,抑或是金钱之类。大家一路上书生意气,有说有笑,仆人跟在后面。外人不知情,以为是有钱的年轻人出来游山玩水。
那时候,天下并不太平。各地常有土匪强盗出没。山区、林区等人烟稀少的地方自不待言,就是平川大道上,也难免有人跳出来大呼几声: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事也时有发生,更不用说夜晚了。
这些文弱书生从小读书,却不太了解社会上的事情。临行前,家中父老一再叮嘱他们一路上小心谨慎,别遇上什么麻烦事,否则,轻则延误考期,使几年寒窗工夫付之东流,重则被人谋财害命。让他们结伴而行,也有互相照应的意思。
对父老乡亲的一番忠告,众书生起初还铭记在心,凡事小心。走路走大路,住店住大店,不走夜路,不走捷径,不住独家小店……可是,出了浙江以后,他们没遇上什么事,就渐渐大意起来,把那番忠告弃之脑后了。
路上经过多处名胜古迹,佳山秀水,风光宜人。几个读书人兴致勃勃,每到一处,必痛快游乐,吟诗作赋,饮酒放谈,颇有点名士风度。这一来,便耽搁了一些日子。
眼看着考期临近,而距京城还有不少路程,一行人这才有点着急,急忙赶路。因为前段路平安无事,他们就放开胆子,加紧往开封方向走去。
这日傍晚,他们来到汴河大堤边的一处客店,停下来歇息,吃饭。闲谈之中,听店主说这汴河大堤很长,往前走十几里才有村子。店主还劝他们住一晚再走,因为晚上行路可能会遇上强人。
书生们本来有意在这家店中住宿,现在听店主这么一说,觉得店主在吓唬人,无非想赚他们的钱而已。几个人被店主的话激起来了,纷纷嚷着要继续赶路。根本不信这京都外围,还会有强人剪径的事发生。
店主本来是好意,没想到话一出口竟让书生们这么反感,连生意也做不成了。他又好言相劝,反被书生们奚落一顿,只好随他们的便,无可奈何地看着书生们出了店门。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但借着朦胧的月光还可以赶路。六个书生和一个仆人就走在汴河大堤上,清凉的夜风吹来,使他们感到无比畅快。月夜中的汴河泛着粼粼波光,对岸似乎还有点点灯光。夜空中星星在眨着眼睛,路边的草丛中蝉儿在有节奏地鸣叫。
夜色如此美妙,让这些江南才子忘却了旅途劳苦,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前面是一丛小树林,在夜风中微微晃动。书生们谈笑着,走近了树林。有一个书生想解个手,急不可耐地往树林里钻,却被什么东西一下子撞倒了,吓得他“妈呀!”大叫一声。
撞倒书生的是一个人,是突然从树丛中跳出来的,穿一身破旧的士兵衣服,头发蓬松,面色焦黑。脸上好像刺着什么字。这家伙见是书生们来到,面露喜色,咧了几下大嘴,朝左边看了一看,接着使劲打了声口哨。
哨音未落,树丛中又“噌噌”跳出十几个同样装束的人来,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长矛,前后左右站开,把书生们围在了中间,用手中兵器吓唬着书生。
这帮人犹如凶神恶煞的样子,把书生们吓得动也不敢动,七个人紧紧靠在一起,有的还浑身发抖。他们明白,这是真的遇上强盗了。
强盗们早就盯住了仆人身上背的那个大包袱。这时,便有两个家伙上来,硬是从仆人身上夺过了它。强盗头目指示打开包袱,结果大失所望,气愤地哼了一声。
又有一个家伙上来,低声喝问,要书生们交出金银财宝,不然就全部杀掉。问了几声,谁也没有作声。
书生们每人身上确实带了一些银子,但那是他们全部的用费,交出去可就没钱参加会考了。这时强盗逼问得紧,而且要过来搜身,他们不禁惊慌万分。
六个书生和一个仆人眼看着就要被抢得一贫如洗了。这时,有一个书生挺身而出,对那小头目说:“你们不要为难他们,我们的路费都在我身上,你们过来拿吧。”
这个站出来的书生姓霍,人们叫他霍秀才。霍秀才生得身材高大,还会摔跤拳击,被乡里人誉为“霍将军”。他的胆子虽大,但还没有跟十几个手持凶器的强盗交过手。
霍秀才接着对强盗头目说:“不过,你们得先把兵器收起来,不要对着人比划,我的这些同伴都是书生,胆小怕事,被你们吓坏了。”
强盗头目也不假思索地说:“好!”他早就看出来,这些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要吓唬吓唬,保准乖乖地把钱交出来。
霍秀才见强盗们都收起了手中兵器,便装作从怀里掏钱的样子,向强盗头目走去。强盗头目以为霍秀才掏出来的是大把银子,便笑吟吟地用双手去接。
说时迟,那时快,霍秀才瞅准机会,从怀中出手一扬,一团东西向强盗的眼睛飞去。原来,霍秀才刚才趁乱,抓了一把沙土藏在了怀里。这时,沙土直扑强盗双眼,弄得他有眼难睁。
强盗头目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懵了,眼睛里进了沙子,他便用手去揉,什么也看不见了。可没等他反应过来,他的腰刀就被抽走,接着,膝盖上挨了重重两下,疼得他“哎哟”两声,腿一软,跌倒在地,爬不起来了。
霍秀才抽走强盗的腰刀,冲上去就和其他的强盗打开了。他不用刀锋伤人,而用刀背,专打那些人的膝盖骨。也不用怎么费事,那些强盗只要挨着霍秀才的刀背,一定扑通一声栽倒在地。
十几个强盗仗着人多势众,把霍秀才团团困住,拿刀砍,用矛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恨不得马上把霍秀才碎尸万段。可是,霍秀才就凭一把刀,上下左右快速飞舞,只听得当当当的声音四处响起,那些强盗手中的兵器纷纷脱手。
强盗们有的丢了兵器,有的还拿着兵器,看霍秀才如此英武,就不敢恋战,纷纷掉头就跑。霍秀才哪里肯放,追上去,一刀一个,刀背所到之处,躺下一片哼哼叽叽痛苦Ⅱ申吟的强盗。
片刻,十几个强盗全部躺倒在汴河大堤上。霍秀才这才罢休,扔掉那把刀,招呼被刚才的情景惊得发呆的同伴继续上路。
这次是霍秀才亲自打头。向前走了十多里,他们看见了一个灯笼,上书“巡检”二字。众人喜出望外,知道这是一处兵营,就大声喊救命。
兵营里的几个士兵闻讯出来,问明情由,把他们带到营里,向巡检报告了这件事。巡检高兴地说:“这伙贼人在附近为害多时,杀人极多,官府几次悬赏缉捕,派有名的捕快去捉,都被他们侥幸逃脱。想不到这次被你们碰到了。”
书生们说,多亏霍秀才出力,才打败了他们。巡检听说,问霍秀才:“这帮贼人真的被你打倒在地了吗?”霍秀才如实以告。巡检就吩咐部下好好招待书生们休息,然后翻身上马,领兵向东而去。
巡检带兵到了强盗跑出来的那丛树林子不远,就听见有人叫骂,有人呻吟,近前一看,十几个人还躺在原地,痛得呲牙咧嘴,滚来滚去。巡检下令把他们全部捆绑起来,驮在马上回营。
士兵们满载而归,全营轰动。巡检从来未曾获得如此重大的战果,便吩咐大摆宴席庆功,把霍秀才请到上座,其他书生浩坐,举杯痛饮。一时间,兵营内好不热闹。
次日,巡检亲自带队,押送强盗进京,顺便陪送书生们。他特意给霍秀才找了一匹好马骑着,一路上陪他谈话。
到了开封府,巡检在府尹大人面前把霍秀才大加褒扬了一番。府尹非常高兴,万分器重霍秀才,就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府中作一名武官。霍秀才虽然也瞩意功名,但他不想由此走向仕途,便婉言谢绝。
府尹也不强留,嘱咐霍秀才用心参加会考,争取榜上有名。然后重重地酬谢了霍秀才,让他和其他书生一起去了。
霍秀才把所得奖赏都分给同伴,连那个仆人也有一份。五个书生说不尽感谢的话。霍秀才十分谦虚,一本正经地说:“诸位过奖。我如独自赶路,也一定难免遭难。诸位虽然没有出力,但立在我背后防护,使我无后顾之忧,最终取胜。诸位功不可没,得些奖赏理在当然。”
贺铸文武兼备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又号:化宗狂客,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宋仁宗皇祜四年(1052年)生于卫州共城百泉乡一个贵胄之家,族祖姑母是宋太祖的孝惠皇后。贺铸“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出王子庆忌,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本庆湖也,避汉安帝(刘枯)父清河王(刘庆)讳,改为贺氏。”从他的七世祖贺景思一直到他的父亲贺安世,共七世任朝廷武官,是一个“以才武显”的军人世家。优裕的家庭,使他从幼年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兼文武。幼年的贺铸特别聪敏,五岁读书,七岁属文,凡诗词歌赋过目不忘。及长,博览群书,十儿岁时已是本地远近闻名的诗人,《宋史》称他“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现流传下来词二百八十余首,另有诗文集《庆湖遗老集》。贺铸以上七世武职,家族尚武风气很盛,几乎从他学会走路,就开始了武艺训练,到十五六岁,宋时盛行的兵器弓弩、枪、刀等无不精熟,更加上他相貌威武,七尺身材,膀大腰圆,面色黝黑,剑眉高耸,一双虎目炯炯有神。天生一副耿直性格,饮酒如鲸,谈吐爽利,行事果断,常身背弓箭在共城内骑马游荡,青年人无不争相与他交友。好友程俱说他“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
当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和宋朝财政危机逐渐加深,仅财政一项,宋仁宗统治时期每年亏空的数额达三百万缗以上。英宗治平年问(1064-1067年)竟达到一千五百七十余万缗。到英宗赵曙于治平四年病死时,宋朝甚至不得不大大削减丧葬的费用。赵曙死后,其子赵顼继位,是为神宗,这时的宋朝,已经像一个五脏皆患疾病的中年人,时时有发作的可能。在此之前的“庆历新政”在士大夫中影响颇深,变法思想一直方兴未艾,赵顼即位后,很想有一番作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但在朝廷显贵中却无人积极响应。于是赵顼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命当时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誉的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新机构,由王安石主持,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
贺铸身处贵胄之家,又娶宋宗室赵克彰的女儿为妻,十分关心宋朝社会的发展,加之他精于历史,对宋执行的土地“不抑兼并”政策时有异议,常于朋友中慷慨陈词谈论治国治民的道理,慨谈庆历新政何以无法施行下去的原因。王安石变法的消息使年青的贺铸热血沸腾,他感到立身报国的时机已到,便决定去东京汴梁更深一步体察社会,寻找机会一展鸿图。
熙宁二年,贺铸告别了世居已久的家乡共城,独身一人,一马一弓,来到汴京。只见汴京热闹非常,行市繁多,店铺林立,茶楼酒肆,遍及各处,买卖声此起彼伏,与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情景十分相像。王安石变法主要为富国强兵,熙宁年间武学再兴,仍把武举作为取士之法。武学分上、内、外三舍,学制为三年,多以二百人为额,其中上舍生三十,内舍生七十,外舍生一百。因此,汴京聚集了许多才兼文武、立志报效国家的热血男儿,其中身具武艺的“诸色艺人”亦不少,他们借地摆场,或用有图纹装饰的栏杆围成表演场地,称为“勾栏”。贺铸对武艺表演很感兴趣。他挤进一群喝彩声不断的“勾栏”,向里一看,见几个年青人短装打扮,正依次上场,表演的项目有角抵、使拳、踢腿、弄棍、舞刀枪、舞剑,以及举重、打弹、射弩等。贺铸见旁边立一大弓无人使用,便拉住一人问:“为什么没有人拉这套弓呢?”那人上下打量了贺铸几眼,回答:“我们这几个没人能开得这张弓。看样子你想必也是练武的吧,进来试试”。贺铸并不推辞,大步走进场子,接过这张弓,掂了掂,“啊,此是三石弓,不易拉开”。略一运气,搭箭上弓,大指压中指,徐徐将弓拉至九分满,猛一松手,“嗖”一声箭飞似射出,正中靶心。围观者欢呼起来,几个青年围着贺铸,七嘴八舌问个不停。贺铸这才知道他们也是来自各州郡的习武之人。他乡遇知音,贺铸与他们撮土为香,结为异姓兄弟,每日出必同行,或驾轻车、骑骏马,奔驰在汴京的东南西北,或聚集在酒店中放怀畅饮,是是非非议论朝政,从历代兴亡到宋代现状,从熙宁变法到执政大臣,或褒或贬,不一而足;有时则显示风雅,从琴棋书画到诗词歌赋,兴之所至和诗对词。一次在酒楼,几人边吃酒边议论变法,贺铸说:“变法已推行四五年,其市易、方田均税、保甲、保马、将兵之法,实可富国强兵。但推行实为不易,有人阻止倒在意中,只是变法中任用之人,也不乏投机之人,拼力钻营,实诚可恨。国家几时才得府库充衍,国泰民安?”一腔爱国热情溢于言表。闲暇时,结伙去郊外行猎,他们吆鹰喝犬,争相摘下雕弓,射出白羽箭,直射得飞禽走兽或死或伤,四处逃窜。
当时京都虽则繁华,但无赖、恶少、纨栲子弟依恃家庭势力为非作歹,“勾栏”中卖艺的女艺人,常受到他们欺凌,为生计只是忍气吞声;从周围郡县赶到开封做买卖的乡民,受当地欺行霸市的地头蛇的欺负,强买强卖,乡民有苦难言。贺铸在京城大街小巷,如果路遇此事,必挺身而出,扶恤弱小,全不顾触及权贵,以至于京城恶少见贺铸则避,称之“贺鬼头”。好友程俱称赞他“侠气盖一座”。
熙宁八年,贺铸被任为右班殿直(侍卫官),监太原工作,以武职开始他仕途坎坷的一生。
贺铸在任上,侠气不改。与他同事者有一位显贵的儿子,倨傲一世,恃家庭势力,瞒上欺下,府衙内或同事中有奇异宝物,便趁人不备,随手拿走,堂而皇之据为己有,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新到任不久的贺铸决定设法惩戒他。一天,贺铸屏退左右侍吏,对贵人子说:“你跟我到密室去。”贵人子欲不去,贺铸剑眉一耸,伸右手搭在他肩上。贵人子挣脱不掉,只得跟他来到密室。贺铸将门关好,对贵人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有何劣迹快快讲明,若被我问出则不留情。”贵人子气急败坏地直嚷:“我没做什么!”贺铸拿过一木杖,朝地上轻点几下,不急不愠地说:“我知道了,你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放在家里,昨天盗某人一块玉佩随身携带,现还在身上。”贵人子怔住了,惶恐不安地注视着贺铸:“你怎么知道?”贺铸哈哈大笑:“我会算,只需用这只魔杖就全知道你的劣行。”贵人子害怕了,问:“你打算把我怎么样?”贺铸回答:“私盗国家府衙用物,吃罪不少,禀上去革职问罪;如果能从我治,交回盗走器物,一概不咎。”贵人子垂头丧气地说:“我唯命是从。”便自己脱去上衣,袒露肌肤,跪在地上。贺铸拿起木杖,运力在手打下去,几下过后,肌肤尽起血痕,贵人子吃疼不过,流涕哀求,叩头不止:“大人请饶恕!”贺铸放下木杖,警戒他:“你好自为之,如不思悔改,再犯我手,必重处不饶”,说罢扬长而去。
元丰八年(1085年)赵顼去世,不满十岁的赵煦即位,是为哲宗。神宗母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从元桔(1086~1094年)到崇宁(1102~1106年)十几年间,宋朝政局屡变及党争的恶性发展,统治集团内部愈演愈烈的相互倾轧,使北宋的政治更加黑暗,加之“熙宁变法”失败后,北宋一反神宗时对西夏的抵制态度,对西夏的袭扰采取妥协姿态,元祜占元年秋,司马光公然提出把米脂、兰州、浮图等西北边防要塞拱手让于西夏,他说:“此乃边鄙安危之机,不可不察。灵、夏之役,本由我起,今既许其内附,若靳而不与,彼必以为恭顺无益,不若以武力取之,小则上书悖慢,大则攻陷新城,当此之时,不得已而与之,其为国耻,无乃甚于今日乎!群臣见小忘大,守近遗远,惜此无用之地,使兵连不解。文彦博与光合,太后将许之,光又欲并弃熙河”。刘挚、苏辙、范纯仁等随声附和。一时,投降气氛甚浓。贺铸身居下僚,人微言轻,无法廷对。一腔忧愤,溢于言表,指斥投降派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知自己贪官进利。他纵观历史,深感忧虑,愤而提笔,写下一首《水调歌头》,其中以“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来针砭时弊,借古讽今。他的仗义执言,不畏权贵,自然使朝廷要臣忌恨在心,尽管他才能出众,却总不得升迁,后只得“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贺铸词《将进酒》),退隐苏州。但终不能释然,他关心百姓疾苦,总望一日能重振长缨,立身报国。宣和七年(1125年)金分兵两路大举向宋朝进攻,宋徽宗不作任何防御准备。直到金兵从河北长驱直入,他急忙把京城全部禁旅交给宦官梁方平,自己把帝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桓,带蔡攸、童贯等宠臣,沿汴河逃到南方避难。当时已七十四岁的贺铸义愤满腔,请缨无路,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侠气盖一座,曾想大丈夫立身疆场,马革裹尸,却不料命途多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疾笔书写下被人们称为“铁树之花”的爱国主义杰作《六州歌头》(即篇首词)。不久,谢世而去。靖康二年(1127年),即贺铸死后二年,北宋被金灭亡。
岳飞母姚氏
姚氏,是宋代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家中世代务农,十分贫寒。虽节衣缩食,也只能勉强糊口。丈夫岳和早逝,全靠姚氏辛勤劳作。节俭度日来维持家计,抚养幼小的儿子岳飞。姚氏为人善良贤惠。邻居家的地与她家的地相连,如果耕作时侵占了她家里的地,她便“割而与之”;别人赊欠了她的财物无力偿还,她也从不计较。她的这种宽厚仁爱之心,深受周围人的称赞。
传说,岳飞生下来时,有一只像黄鹄的大鸟飞到姚氏家的屋梁上。她家里的人以为是吉祥的征兆,便给儿子取名叫飞,希望他长大以后,有黄鹄凌云之志,腾飞而上。岳飞生下来还不满月,黄河里的水猛涨,黄河决口,河水泛滥,姚氏家乡一带全被淹没。姚氏只好怀抱襁褓中的婴儿岳飞,坐在一个大瓮中,在涛涛洪水中漂泊。幸好不久便被洪水冲到一处堤岸边,母子二人始得平安。
岳飞(公元110-1142年),字鹏举。也是取立黄鹄之志,像大鹏鸟展翅腾飞的意思。自幼即胸怀大志而性沉厚寡言。在昏黄的油灯下,岳母手把手教小鹏举认字,经常通宵达旦。因无钱购买纸笔,岳母以沙盘代砚,树枝代笔,教小鹏举在沙盘上习字。由于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啊!由于岳母精心教诲,岳飞到十五、六岁时便能攻读经史,尤其喜读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岳母不仅教文,还督促儿子练武,从不松懈。岳飞身体魅伟,有神力。十五、六岁便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和射出八石重的箭矢。他向四周的一些名射手学射箭,“尽其术”,把他们的最高的射技都学过来了。能够左右同时开弓,射中靶子。别人问他,你学练这么高强的武艺打算干什么呢?他回答说,我母亲告诫我说,现在国难当头,习武是为了奔赴国难,用生命来报效国家,“徇国死义”。
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岳飞应募入伍。不几天,便遇上相州地方有贼人拦路抢劫过路的行商客贾。岳飞奉命带领百余骑去清剿。他先让一些士卒装扮成商人,故意让贼人劫走。果然,贼人劫走了货物,又将这些人补充到贼人的队伍中。岳飞便又派出几十名士卒,埋伏在山下,自己率领十几名骑兵进山袭击贼人。贼人见他人数很少,便出而迎战。岳飞佯装被打败了,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贼人不知是计,悉引众贼人追至山下,被埋伏在山下的官兵全部歼灭。岳飞的善用兵因之出名。
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宋王朝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次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这时,岳飞随宋名将宗泽抗击金兵,转战各地。宗泽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时,重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因功升至统制。
公元1128年,岳飞的上司、主将宗泽因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都被投降派所阻,忧愤成疾而亡。死时还一连大喊三声:“打过黄河去!”宗泽死后,岳飞只得随军南下。公元1129年,金将兀术渡江南侵。岳飞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次年,因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而功名显著。公元1134年,他又率军大破金兵所建立的伪齐政权的“齐兵”,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他在这六郡兴办屯田,建立抗金基地。以功授清远军节度使。次年,驻军鄂州(今湖北鄂州市),结纳太行义军首领梁兴等,进军中原,击败伪齐,即再次建议大举抗金。公元1139年,高宗、秦桧与金兵议和,岳飞上书反对,力主收复两河、燕云等地。次年,金兀术毁约,进兵河南,岳飞率军反击,于偃城(今河南偃城)大破金兵主力,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宋、金战局一时为之改观。但高宗、秦桧一心媚敌求和,一天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退兵。公元1141年,岳飞被高宗、秦桧召回南宋京都临安,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谋反,下狱。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8日)岳飞与儿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时被害,时年三十九岁;留下了表现民族气概与无畏精神的《满江红》诗,为后世所传诵。
岳飞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正是宋代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世族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王公贵戚穷奢极侈,官吏贪暴,政治黑暗,国衰力弱,从而给契丹和女真侵略以可乘之机。面对金兵入侵,宋王朝最高统治者又屈膝投降,屈辱求和。南宋王朝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懦弱的一代王朝。岳飞以一个世代贫苦农民家庭的出身,自幼便在母亲“精忠报国”思想的教诲下,立志抗金救国,自己刻苦读古史,攻兵书,又习武,终于成就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
在抗金战争中,岳飞始终不忘母训,矢志精忠报国。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元帅,让金兵闻风丧胆。他身经百战,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最初,他在宋将王彦部下。渡河至新乡,因为金兵势猛,气焰骄横,王彦不敢出战。岳飞便独自率所部鏖战。岳飞单骑冲人敌阵,奋勇夺取金兵大纛,宋军士大受鼓舞,奋勇而上,一鼓作气便夺取了新乡。第二天,攻打兆川,岳飞身上十余处受伤,战士也死伤多人,但还是大败金兵。晚上宿军于石门山下,忽然传说金兵援军已到,宋军大惊,岳飞不信,独自镇定地躺着未动。结果,金兵并没有来。宋军士对岳飞的勇猛镇定十分敬佩。
后来,在汜水关又大破金兵。岳飞驻军竹芦渡,与金兵相对峙。岳飞选精骑三百,让他们在前面山下埋伏,并令他们捆好一捆捆树枝,半夜里点燃起来,火焰漫山遍野。金兵疑为宋援军到了,惊慌逃散。在南薰门地方,岳飞以八百兵士抵抗五十万金兵。部将都害怕敌不过金兵,岳飞却说:“我为诸君破之。”说着,他“右挟弓,左运矛”,向敌阵勇猛地横冲过去。金兵一时不知所措,乱了阵脚。岳飞回转身一挥矛,八百精兵奋勇而上,一以当十、当百,金兵被打得大败,狼狈而逃。
岳飞领兵,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有一次,他驻军于钟村地方,“军无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岳飞军所到之处,百姓父老争相迎送。“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有的还“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也很爱民,常下令保护百姓。一次,岳飞军守泰州,因见泰州地方无险可恃,便令军士退守泰州旁的柴墟,在柴墟南桥霸大败金兵,争得了时间。岳飞让军士组织百姓迅速转移,又亲自率领二百精锐骑兵,在转移的百姓队伍后面保护。
这样,在百姓的配合下,岳飞军屡战屡胜,军威大震,被号为“岳家军”。金兵只要一听说岳家军,皆心惊胆战。知道是岳家军,便互相传告日“此岳爷爷军”,争相降附。很多地方的百姓还修了一些庙宇,在庙中供奉岳飞的神像,金兵见了便不敢侵犯。
公元1135年,岳飞驻军鄂州(今湖北鄂州市),便派人往河北寻访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老母姚氏,把她接到鄂州居住。宋高宗因她教育和培养了这样的好儿子而封她为“国夫人”。不久,岳母终因劳碌辛苦太过而病故。岳飞亲自扶灵柩发丧至庐山,并上书朝廷,请求免职守丧尽孝,高宗不准。安葬了母亲后,岳飞即还军中。
在金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大将兀术屡战屡败,只得使出他的绝招:用“拐子马”。所谓“拐子马”,就是让马也披挂上铠甲,三匹马为一组,用一根粗的绳索将马系在一起,冲锋起来,其势锐不可挡。在其他地方,金兀术一用拐子马,宋军士便望风而逃。金兀术所向无敌,拐子马便成了他的杀手锏,绝招。
公元1140年,金将兀术毁约,率大军南侵,进犯河南。岳飞率军迎击,在相州偃城会战。金兀术便调集了一万五千拐子马,以为这次会战必胜无疑。金兀术还与他的大将龙虎王商议说:“诸帅易与,独飞不可当。”他最担心的便是岳飞不好对付。于是,他们便商定,先诱使岳飞单独出来决战。金兀术要用一万五千拐子马在偃城与宋军决战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宋王朝朝廷“中外为之大惧”。高宗也很着急,忙诏令岳飞“审处自固”。岳飞十分沉着,他稳操胜券。他安慰那些为他捏着一把汗的好心人说:这不过是金兀术的黔驴之技。
第二天,岳飞主动出阵挑战。金兀术十分高兴,以为岳飞正中了他的陷阱,便会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和汉奸韩常的军队逼向偃城。岳飞令儿子岳云领精锐骑兵数人“直贯其阵”,并且严厉地对他说:“如果你不能取胜,我就杀了你!”岳云一马当先,奋勇杀敌,与金将龙虎大王和盖天大王鏖战数十个回合,杀得金兵两员大将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杀得金兵布尸遍野。眼看金兵抵挡不住,金兀术便忙放出拐子马。一万五千拐子马,奔跑起来,扬起灰尘遮天蔽日,直朝宋军阵前滚动,压了过来。岳飞这里则早有准备。他令五百步卒迎战拐子马。一再严厉叮嘱这五百步卒“勿仰视,第斫马足。”五百步卒,人皆一手执刀,一手拿着绳索。用刀砍削拐子马的马腿,用绳索绊住马脚。拐子马中,只要有一匹马倒下,另外两匹马便跑不动了。这样,金兀术的拐子马被岳飞的五百步卒砍伤和绊倒者过半。岳飞见时候已到,便将手中的长矛向前一挥,策马朝金兵阵中冲去。成千上万的岳家军也一齐呐喊而上。金兀术大败。忍不住悲恸地说:“我白海上起兵,都用拐子马取胜,没想到今天败惨了。”
偃城的胜利,使岳飞十分高兴。他对众将士说,让我们乘胜前进,直捣黄龙府,在那里我与诸君开怀痛饮。原来岳飞少时豪饮。宋高宗知道这件事后,有一次便对他说,等到你收复了失地,打到了河朔,就可以饮酒了。所以岳飞从此便戒绝了饮酒。今天的胜利,实在是最重大的胜利,岳飞又想起了高宗要他戒酒的劝告,乘胜前进,直打到金兵老巢黄龙府,收复了失地,便可开戒痛饮了。
这里岳飞正在准备渡黄河,乘胜而进。那里,金兀术正在与秦桧紧急策划,如何对高宗皇帝诱降。秦桧是为金兵收买的汉奸。公元1127年,任北宋御史中丞的秦桧被金兵俘虏到北方,成为金太宗的弟弟挞懒的亲信。三年后,随金军至楚州(今江苏淮安),被挞懒遣送回宋。他自己诈称是杀死看守士兵,夺船逃回的。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均主张投降,为高宗所宠信。偃城会战,宋、金战局已为之改观,全国义军和百姓为之大受鼓舞,纷纷期待能很快收复失地。而汉奸和卖国贼秦桧却与高宗策划准备将淮北放弃来求得与金兵议和。秦桧还怕岳飞不撤兵,便先调回在前线的其他宋将。然后以岳飞孤军不可久留,强逼他班师回朝。时,岳飞军已乘胜前进到达朱仙镇。昏庸的宋高宗听信秦桧的馋言,一日之内竟下了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火速退兵。尽管岳飞一再上书朝廷,申言“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但面对一道道召他火速回朝的金字牌,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岳飞班师回南时,百姓拦住他的马,哭诉着说:我等载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兵。要是金兵知道岳家军走了,我们就没法活命了。岳飞也急得悲恸不已。一时间,百姓和军士哭声遍野。岳飞令军队停留五日,让百姓迁徙。百姓往南迁徙的,如同上集市赶集的人那样多。
岳飞回到临安后,高宗授他枢密副使,有职无权。后,秦桧又诬陷他谋反。在朝堂之上,岳飞撕掉衣裳,露出背上岳母早年刺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四个字已深深渗透到皮肤里面。他想以此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但秦桧还是以“莫须有”的所谓罪名杀害了他,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儿子、著名抗金将领岳云,以及他的部将张宪。
岳飞对母亲十分孝顺。当初,母亲流落河北,他派人寻访接回军中。母亲有病,他亲自调药侍奉。母亲死时,他悲恸得三天滴水不能进。他克己修养品德。同僚吴玢送他一名年轻貌美的爱姬,他坚决拒绝,说“战乱之时,皇上都忙得每天很晚才能休息,这是大将寻欢作乐的时候吗?”皇上打算给岳飞修两间房子,因为岳飞的家被金兵烧毁了;接回老母后又无地方居住。岳飞上书说:“金兵都还没有消灭,何以为家呢?”上书辞谢了。有人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呢?他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太平了。”有人问他用兵之术,他回答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他的军队“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他的兵士夜间宿营,百姓开门愿意让他们进去住,也没有一个人敢住进去。他还编了两句话作为军纪约束兵士,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兵士有病,岳飞亲自为其调药;将士远戍,他便让他们的妻子前去慰劳;将士有牺牲的,他哀悼他们,负责抚育遗孤。凡有犒赏,他都分发给士卒,自己不取秋毫。这样的将帅和士卒,当然会是无往而不胜的了。
岳飞被害后,百姓无不痛惜。同时也无不痛恨汉奸卖国贼秦桧。在曾是南宋京都的临安西子湖畔,后世百姓修了岳王坟,供奉岳飞的神像,还铸了两个铁人,跪在岳飞坟前,那便是汉奸秦桧夫妇。千百年来,百姓在去祭祀岳飞时,也都要向秦桧夫妇的铁像投去蔑视与痛恨。在纪念民族英雄岳飞时,人们怎会忘记抚育和教诲岳飞成为民族英雄的母亲姚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