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0223读者报旧闻
7763000000017

第17章 煮酒论史 (1)

引:在后人的定论中,刘邦、项羽因争天下而成生死对头,但这并非是二人关系的全部。他们还有兄弟、战友之情,且同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家,有惺惺相惜之情。怎奈既然是一时瑜亮,就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慨。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人联袂上演了一出激越千古的爱恨情仇大戏。

标:当刘邦想起项羽的旧情时

楚汉两军的对垒中,楚占压倒性优势,几次都差点将刘邦拿住,但最终都没能拿住。其中有一次,季布的异父兄弟丁公已经将刘邦拿下了,但因刘邦说了几句软话,又将其放了。刘邦战胜后,丁公前来讨赏,不料却被刘邦下令处死。

刘邦为王后,大封有功之人,为何单单对了丁公一反常态呢?对此,后人论者甚众,但都取了刘邦言论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中鲜为人知的隐情。

当时,刘项二人为了得天下拼得你死我活,使项王失天下,对刘邦来说岂不是件天大的好事?为什么非得杀了丁公才能解气解恨?

这个隐情就是,刘项二人既是生死对头,又是结义兄弟,在不共戴天的同时,还惺惺相惜。而丁公前来讨赏之时,正是刘邦念及项羽好处的时候,这个当年放了刘邦一马的丁公,正好撞到刘邦因怀旧而起的怒气上,于是尚方宝剑一挥,丁公就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在后人的定论中,刘邦、项羽因争天下而成生死对头,但这并非是二人关系的全部。他们还有兄弟、战友之情,且同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家,有惺惺相惜之情。怎奈既然是一时瑜亮,就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慨。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人联袂上演了一出激越千古的爱恨情仇大戏。

张耳、陈馀为刎颈交,在同一时段,这层关系在刘项之间也存在。刘项两人初识时,刘的年纪大出项羽一倍,他们联手击秦,无坚不摧,捷报频传。他们与黥布一起成为楚国的尖利爪牙,项梁正是在这几个人不在身边时,被秦军偷袭身亡的。当时,如果刘项二人能封锁项梁战死的消息,挥军痛击章邯,无疑会加速秦灭亡的进程。但历史岂容假设,两个盖世之才开始寻求新的依靠。这时楚怀王挺身而出,成了二人及楚地其他将领的主心骨。刘项二人在楚怀王治下结为兄弟,一为沛公,一为鲁公,地位基本上平等,关系非常融洽。

到了项羽取得了楚上将军及诸侯上将军之后,原先的兄弟关系便淡出了。所以,在鸿门宴中,刘邦也没好意思提这层兄弟关系,之后也一直没提,因为刘邦出关讨伐项羽也不是什么理直气壮的事。而项羽没提此事,是因为此前取消刘邦王关中的权利也不是做兄弟应该做的。如果不是项羽抓住了刘邦老爹要烹要剐,想来刘邦也不会主动揭开这层关系,我们后人也就无从知道这个秘密。而知道了这层关系,对刘项冲突也会多一层理解。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这个关系或多或少也会起一定的作用。以项羽的智慧,他也不会不知道,日后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只有刘邦。但以其势其情,杀刘不妥也不忍,两全之策就是让刘邦到一个对自己不会造成危害的地方,项羽找的这个地方就是先前被刘邦占领的巴蜀之地,只要以三秦军拦住刘邦的出川之路,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天要亡项羽,刘邦到底还是逃出川中,占领三秦,并继续觊觎天下之争。

为天下者不顾家。刘邦定三秦后,向东争天下。而此时他的父亲、老婆、孩子还都在彭城一带项羽的掌握之中。但项羽此前一直没对刘的家属采取任何管制措施,直到刘邦打下彭城,项羽反攻倒算成功,才将刘邦的老爹、老婆实施监押。而在我们后人看来,这种监押只是失去人身自由的软禁,没受太大的苦,监管期间,审食其作为刘的家臣还能在旁照料。

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为什么项羽在战场上不对刘死死相逼的大致心态了。而那个放跑刘邦的丁公,事后似乎也没受到项羽的追究,应该也是出于这个道理。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丁公回来销差时,说没能抓到刘邦,让他给跑了。项羽会怎么样呢?可能就大手一挥,让他下去。在项羽看来,真正抓到刘邦也不好办,所以不如顺其自然。

如果我们认可刘、项的兄弟关系,那么这两人之间的争斗就纯属兄弟对掐。即使是好兄弟,一旦对掐起来,也会一点兄弟情义不讲。如果有哪一方要讲点兄弟情义,那一定是占上风的一方。因为他有这个资本,他有力量操纵这个掐的力度与时间长短,于是,他可以在掐的时候少使点劲。而弱的一方则不然,一定会全力以赴。在我们看来,刘与项的关系很不对称,项强刘弱,项放过刘的次数肯定多过刘放过项。这可能是力量对比造成的。被指认数度放过刘邦的项羽属于势力超强者,而占优势者总会显得大度一点。而刘邦就没有这种好心情了。刘邦在与项羽的对敌中吃足了苦头,而每吃一次苦头都只会增加他对项羽的怨恨。所以轮到项羽落败逃跑时,刘邦一发觉就派了灌婴带五千精骑追赶,并放出话来,得项王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但刘邦对项羽的感情也不尽然全是怨毒。《汲郑列传》记有这样的事:“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也就是说,刘邦将归顺了的项羽部下全都改称项羽的名字,并全都封了官。这种做法到底是为了纪念项羽,还是凌辱项羽?可能兼而有之。总之,刘邦是个爱才之人,项羽这个小兄弟才气比他高得多,刘对项爱恨交并也非常正常。因为不如项羽,所以要折辱他;因为曾经是好兄弟,所以要纪念他。

胡致堂的话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刘邦项羽的不世情缘:“智伸力屈之迹既已消散,无事则追念当时,杖剑并起,相与图秦,兄弟约言,辅车敦好,慨然有动于中而不遏者。”像刘邦这样经过激越杀伐而有天下者,缅怀自己一生走过的路,为其惊心动魄处而感叹唏嘘不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何况刘邦总体上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分封功臣时,以灭秦为首功,灭楚次之。因为灭秦总体上是为天下,而灭楚总难脱为一人之私。那么,项羽在灭秦战事中的盖世奇功,正是非常值得缅怀的。如果加上两人原本交好,同功一体,这种缅怀之情更是如滔滔江水,一泻如注,正是“慨然有动于中而不遏者”。

刘邦是个真性人,所以“诛则诛之,哭则哭之”,没什么不可以;“诛则诛之”,念则念之,更是人之常情。于是我们可以更好地检讨丁公之死,事有凑巧,他前来讨赏之时,正巧赶上刘邦无事追念之时,他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皇帝一发怒,可怜的丁公就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

(摘自《百家讲坛》)

标:张松的卖国与刘备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