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风大过兑上巽下
伊塔:这一卦上卦为兑为泽为悦,下卦为巽为风为顺,顺则悦。
胡图:太高兴了小心被记大过!
伊塔:的确。“大过”是指超过了限度。全卦四阳爻二阴爻,阳盛,所以称之为“大过”。不过超过了限度不一定就不好,有时也是一种突破。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伊塔:“栋”是房檩,“桡”是弯曲的意思。“栋桡”就是房檩弯曲了。
胡图:说起来中间四根阳爻,两边两根阴爻,确实挺像房檩弯曲的样子的。
伊塔:嗯,阳爻多而且居于中位,就像木头中间硬两边软一样,而这外柔内刚正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下卦“巽”顺而悦,有利于前进,所以是亨通的。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伊塔:爻辞的意思是,睡觉前先用白色的茅草铺地,没有灾害。
胡图:用那么柔软的茅草做褥子,睡得肯定舒服。
伊塔:嗯,这第一爻阴爻阳位,处在全卦最下方,所以极为柔顺。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伊塔:“稊”是新的根芽的意思。枯萎的杨树长出了新的根芽,老头娶了老婆,没有什么不利的。
胡图:确实没有什么不利的……
伊塔:这一爻阳爻阴位,位于下卦的正中,是全卦四阳爻中最下面的一个,所以是阳刚的开始。
九三:栋桡,凶。
伊塔:这是大过卦的第三爻,阳爻阳位。
胡图:为什么这里屋梁弯了变成“凶”了呢?
伊塔:其实老师也不太清楚啊,不求甚解,不求甚解……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伊塔:房梁高高隆起,本来是吉祥的,却因为他人的原因而受辱。
胡图:哦?怎么说?
伊塔:这一爻是阳爻阴位,位于上卦的最下面,和初六阴阳相应,所以是吉利的。但由于初六过于柔弱,牵连到了九四,所以是“有它吝”。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伊塔:枯萎的杨树开了花,老太太和年轻男人结婚,虽然没有灾难,但也不值得赞誉。
胡图:汗,和九二差不多相反。
伊塔:这第五爻阳爻阳位,处在上卦中央的至尊之地,又无法和九二阴阳相应所以阳刚过盛。因为靠近上六,而上六阴衰,所以才比喻成“老妇”。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伊塔:渡河的时候河水淹没了头顶,是很凶险的,但最终没有灾难。
胡图:呼,有惊无险嘛。
伊塔:这一爻阴爻阴位,位于全卦最上方,阴柔无力,所以有凶象。但好在有九五阳刚的支持,所以没有大的灾难。
小故事
看似超过限度的,不一定就会失去功用。年逾七旬的百里奚和八旬的姜太公都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七旬百里奚秦国掌权
春秋时期,晋献公挥兵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国的国君和虞国的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是个讲忠义、有才干的能臣。晋献公知道这人很有才干,就想聘用他,派了大臣去劝说。但百里奚拒绝投降,不愿意归顺。
这时正好秦穆公派了使者到晋国,向晋献公的长女求婚。因为百里奚不愿归顺晋国,晋献公就决定把他作为陪嫁奴隶送到秦国。在去秦国的路上,百里奚看准一次看守不严的机会逃跑了。但逃到楚国的宛城时,又不小心被人当作奸细抓了起来。秦穆公在清点晋献公送来的礼单时,发现陪嫁奴隶中有个叫百里奚的人不见了,就问这人在哪。护送礼物的人员只好禀告说:“百里奚原本是虞国的臣子,在路上给逃掉了。”
穆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了百里奚这人的详细情况。下面的人回答说:“这个人其实很有学问,也很有能力,是个贤才,就是没有遇到好的发展机会,可惜啊。”
秦穆公求贤心切,立刻派人去打听百里奚的下落。得知百里奚在楚国为奴时,秦穆公就下令用重金赎回。有个大臣对穆公说:“楚国之所以把百里奚当奴隶看待,是因为不知道百里奚能力很强。如果现在我们用重金来赎他的话,岂不就是告诉楚国人百里奚是个人才吗?这样的话,楚国就不会放他给我们了。”
秦穆公觉得很有道理,就派人去楚国交涉,对楚王说:“秦国有个奴隶叫百里奚的,逃到你们这里来了,我们想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来。”楚王也没多想什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百里奚到达秦境后,秦穆公派了专使前往迎接,把他从囚车中放出来,并以上宾接待。秦穆公召见百里奚,向他请教治国的方法,百里奚答道:“我是一个区区亡国之臣,哪里有资格谈论治国之道呢?”
穆公说:“当初虞国的国君没有重用你,没有听取你的意见,所以才亡国了,那不是你的过错。”
百里奚看穆公态度诚恳,知道自己终于遇到明君了,于是畅所欲言,两人谈了三天,非常的投机。穆公高兴之余,问起百里奚的年龄。百里奚答道:“七十出头了。”
穆公叹道:“唉,可惜啊,要是年轻一点该多好。”
百里奚笑着道:“如果派我去追逐飞鸟,搏击猛兽,那我确实老了,但如果是让我给您出谋划策,那我还年轻呢!想当年吕尚八十岁遇文王,今天我遇您不是还比吕尚早个十年吗?”
穆公听了大喜,立即拜他为上大夫。后来历史证明,百里奚果然很有才能,为秦国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八旬太公辅周王
吕尚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在周文王时官封太师。后来辅佐周武王灭商,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吕尚生逢乱世,遭遇曲折,一生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传说他的祖先是神农氏的后裔,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所以后来用“吕”这个姓。虽说也算是贵族,但传到吕尚这一代的时候,家道已经没落了。
吕尚年轻的时候住在当时的陪都朝歌,以屠牛为生。后来又在黄河岸边的孟津做卖酒的生意。他生逢乱世,但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探究了古今政治演变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得失,加上他从上流社会沦落下来,饱尝了民间疾苦,对世事洞若观火,终于锤炼成了满腹经纶的一代奇才。只可惜生不逢时,报国无门,潦倒了半生。
吕尚晚年的时候正值商纣王统治的时期。当时,作为东方大国的殷商王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政治极度腐败,社会无比黑暗,下层人们和上层贵族间的矛盾、贵族间的矛盾以及商朝和周边各方国、各部落之间的矛盾都非常尖锐。正当商王朝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时候,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叫周的部落。商王文丁曾经因为感到了周的威胁而杀害了当时周的首领季历,结下了不解之仇。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又称西伯侯,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他待人宽厚,尊老爱幼,布衣素食,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拥戴。一时间,许多有本领的人都纷纷慕名来投奔他。文王以农为本,发展生产,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使得部落的实力迅速壮大起来。
西伯侯决心治理好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来推翻商朝,为自己父亲报仇雪恨。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不少文臣武将,可是缺少一个文武兼备能够统筹管理全局的人来帮助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一天,吕尚闲着没事,就去溪边钓鱼,正巧碰上西伯侯外出打猎经过这里。于是他一边轻抬鱼竿,一边不断地叨念:“快上钩呀快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呀。”
西伯侯一行人循声望去,看到溪边坐着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看上去有七八十岁了。奇怪的是,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而且鱼钩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鱼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走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谈话中,西伯侯发现吕尚并不是个疯子,而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这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
吕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西伯侯的心里,西伯侯真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向吕尚深施一礼,高兴地说道:“我的祖父在世的时候就曾说过,将来一定会有圣人来我们周地,帮助我们部落兴旺发达。您应该就是那位圣人,我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于是,西伯侯带着吕尚同车而归,并拜他为国师,后来又升为国相,总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年过八旬的姜太公辅助着西伯侯,最终完成了兴国灭商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