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火革兑上离下
胡图:水深火热,要革命了哦。
伊塔:“革”有改革、变革的意思是没错,但“革”的本意是加工后柔软的皮子啊。
胡图:可是水、火怎么和皮革扯上关系呢?
伊塔:制作皮革要先把兽皮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在火上烤,这不就和水火有很大的关系吗?这一卦有变革之象,喻人事就是移风易俗,实现革新。再从卦形上看,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离为火,火泽相遇,相克相生,是为变革。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伊塔:“革”的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离为火,水火相息又相生;同时兑卦是少女,离卦是中女,二女同住意见会不一致,所以都有变革之象。
胡图:我想起来了,“易”就是变化的意思嘛,怪不得“革”是“元亨利贞”级别的了。
伊塔:没错,变化是永不停息的。离卦为火,是文明之象,兑卦为泽,是喜悦之象,又文明又喜悦,所以是亨通的。变革正当,悔恨才会消失。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伊塔:用黄牛的皮革来保护自己?
胡图:嗯,这一爻阳爻阳位得正,但位于全卦的最下方,又不能和“九四”相应,所以不能有大的作为,只能明哲保身。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胡图:这第二爻我都看出来很好了,阴爻阴位得正,位居下卦的中位,还和“九五”呼应,实在是没啥好挑剔的了。
伊塔:所以是变革的大好机会,出征也是吉祥没有灾难的。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伊塔:这一爻阳爻阳位,位于下卦的最上方。由于过于刚烈,所以要“革言三就”。
胡图:措施太过激进前卫了会让普通人一时难以接受。
伊塔:所以要把进行变革的计划多解释给民众听,这样才能使民众信服。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伊塔:这第四爻阳爻阴位不正,又处于上卦下方,所以要想过得好的话就得进行变革。
胡图:“改命”啊,连发音都和“革命”有点像呢。
伊塔:只有进行变革才能吉祥,没什么可后悔的。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胡图:这一爻不用说也是很好的了,阳爻阳位又位于上卦中位,和“六二”相应,很完美。
伊塔:嗯,这一爻是“革”的主爻了。“虎变”是说老虎换毛而变得更加美丽光彩。那么,大人的变革就像老虎换毛一样,不用占卜也能取得民众的信任支持。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胡图:“虎变”是老虎换毛的话,“豹变”就是豹子换毛了。
伊塔:这第六爻阴爻阴位得正。君子的变革像豹子的换毛,而小人的变革只是表面变化,并未影响实质。如此革面不革心的话,出征是凶险的,只有安定下来才会吉祥。
小故事
如果旧事物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那就要采取商鞅变法这样的形式移风易俗,扫除障碍实现革新。当然,让人民接受革新的观念也是重要的工作。
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列国之间基本保持均势,一直到秦孝公即位后,秦国才开始打破均势,有了独强的姿态。而秦孝公展开的霸业和商鞅的变法密切相关。商鞅原是卫国庶出的公子,姓公孙氏,后来因为变法有功,受封为商君,所以所谓的卫鞅、公孙鞅、商君、商鞅,都是指同一个人。
秦孝公即位之后下令招贤纳士,想恢复春秋时期秦穆公的霸业。于是胸怀抱负的商鞅从卫国赶赴秦国,依靠景监的引介见到了孝公。第一次面见孝公时,商鞅说的是“帝道”,结果孝公听得一直在打瞌睡,事后责怪景监所荐非人。第二次商鞅改说“王道”,孝公有点兴趣了,但不愿意采用。第三次,商鞅开始说“霸道”,孝公听得兴起,不自觉地往前靠,一连交流了几天也不觉得厌倦。
孝公接纳了商鞅后,商鞅就想推行自己的变法计划。但孝公怕受到天下议论,于是先设了一场辩论会。会上商鞅主张:“论大德不必附和世俗,成大功不必谋于群众。只要可以强国,不必依循旧法,只要可以利民,不必遵行旧礼。”
反方则主张道:“顺应民情,颁布孝化,事半功倍;依循旧法,施行统治,官民两便。”
商鞅反驳道:“夏、商、周三代的礼制不同,但都可以称王;春秋五霸法令不同,但都可以称霸。这不正说明不用拘泥与制度吗?”
另一位大臣则说:“没有百倍的利益,不应冒险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应随便改制。遵照古法才不会有过失,依循旧礼才不会有邪恶。”
但商鞅则坚决表示:“处理世务要懂得权变,治理国家不能食古不化。商汤、周武王因为能变通而称王,夏朝、商朝却因依循旧制而灭亡。反对传统并非罪过,因循旧制并无利益。”
辩论会后,孝公就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决定实行变法。商鞅马上订立了新法,规定民众五家为保,十保相连,彼此连坐,一家犯罪,连保的各家同受其罪。不告密的要受腰斩,告密者与战场杀敌斩首者功劳一样,掩护犯罪者与投降敌军者处罚一样。一家有两个壮丁而不分家的,加倍课税。有军功的人,各依功受赏;民间私斗,各依情节轻重受刑。努力从事本业,不论耕种、纺织,能超额生产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从事小利的工商匠人,及因怠惰而贫穷者,全部充当公家的奴仆。王室宗亲如果没有军功,不得列入簿籍、享受特权。列明地位之尊卑,及爵位、俸禄之等级,循序分配田产,仆妾、衣服也依等级各有定制。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可以获得褒扬,没有贡献的人,即使富有也没有荣耀。
法令订好之后,商鞅担心没人相信这部新法,就在新法颁布前在国都的南门竖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桩,并发出悬赏:只要有人把这木桩移到北门就可以获得十斤黄金。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容易的事居然悬赏十斤黄金,肯定有假。所以人们只是围观,却没人真去搬它。于是商鞅再度下令:能搬到北门的就赏五十斤黄金。终于有人耐不住,把木桩搬到了北门。商鞅马上就给了五十斤黄金,表明说到做到。接着就正式颁布了新法。
一年之后,秦国各地几千人前往国都申诉新法的弊病。这时,太子又触犯了新法。商鞅说道:“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施行,就是因为高层权贵违犯法令。”于是准备依法处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受罚,所以最后由太子的两个师傅代为受罪。这事以后,秦国上下都开始恪遵新法,十年之后,法令的效用开始明显起来,人民安乐,路不拾遗,治安良好,家给户足;人民勇于作战,不敢私斗,各地繁荣而安定。新法使得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以后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起立木树信
魏武侯在位的时候,吴起曾经担任西河这个地方的太守。西河的西边就是秦国,秦国有个岗亭靠近秦魏的边境,驻守岗亭的秦国士兵经常来西河骚扰,抢农民的耕牛,或凌辱这一带的妇女,或偷割成熟的庄稼。西河百姓深受其害,因此吴起一来就决心要拔掉这个钉子。可是吴起的手下兵力不足,临时征兵又很难,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个主意。
一天,吴起叫人把一根车辕子搬到北门外面,并把它斜靠在北门的一侧,旁边贴张告示:“如果有人能将这根车辕子搬到南门外面,本太守将赏给他良田二十亩,上等住宅一套。”落款处是吴起的亲笔签名,并赫然盖着“西河太守”的大印。消息很快传开了,许多人围着车辕子议论纷纷。有的说,车辕子那么轻,搬到南门也不远,赏赐怎么会这么厚呢?有的说,恐怕是太守在跟咱老百姓开玩笑吧?议论归议论,就是没有人动手去搬,都在那围观。
一直到傍晚时分,北门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看了看告示,又看了看车辕子,将信将疑地问那负责监守的士兵:“这是真的吗?”那士兵回答:“你没看见太守的大印吗?怎么会有假!”
小伙子心里还有些狐疑,但他决定试一试。于是,他扛起车辕子,迈开大步,穿过繁华的闹市区,一直送到南门外面。小伙子身后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一方面嘲笑小伙子白日做梦,想得天上飞来的横财,另一方面也想看看结果究竟如何。负责监守的士兵看见车辕子被送到了指定地点,就领着小伙子进了太守府。不一会儿小伙子出来了,他满心欢喜,手里拿着太守赏给他的田契和房契。看热闹的人见了,眼红得不得了,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不试一试。
第二天,吴起又叫人把一石豆子放在东门之外,出告示说:“如果有人把这石豆子送到西门外面,本太守将像昨天一样给予奖赏。”落款处依然是吴起的亲笔签名和西河太守的大印。
这一次,人们都争着去搬豆子。搬运的人同样得到了赏赐。自此以后,西河百姓都知道了,新来的太守言出必践,很守信用。吴起看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出了第三张告示:“本太守明天将领兵攻打秦国的岗亭,为西河百姓除害。现在大量征召壮丁,希望大家积极参军。攻打岗亭时,首先攻上去的,将封为国家的大夫,赏给上等的住宅和田地。”落款处当然还是吴起的亲笔签名和西河太守的大印。
百姓见了告示,都争着报名参军,不一会儿就征召了足够的兵丁。第二天,吴起率领人马向秦国岗亭发起猛攻,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一个早晨就把秦国岗亭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