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动画刊》上登载了一副漫画,画面是一名拳击手累瘫在练习场上,标题为《突然间,你发现最难击败的对手竟是自己》。这个标题实在耐人寻味。
一切事物的根源就是“我”,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受影响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对事物做出评价的是我们自己,对某一客观事实你是如何思考的,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是所产生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消极思维的人总能找到消极的理由,最终得到消极的结果,从而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潜意识,使他更加消极。积极思维的人他们对事物永远都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最终也能得到积极的结果,从而正向强化他积极的潜意识,使他成为更加积极的思维者。
有位科学家曾做了一个这样的试验,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实验用的大量杯里,跳蚤很轻易地从杯子里跳出来了,再重复一遍,还是一样。
过了几天,实验者在杯子上加盖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跳蚤像以往一样跃身跳起,一跳起就撞在了玻璃板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起初,跳蚤仍坚持不停地蹦跳,每次跳起都撞在玻璃板上,经过若干次的反复跳、撞之后,听不到撞击声了。实验人员发现这只跳蚤自觉地降低了跳起的高度,在玻璃板下方几公分处悠闲、自由地上下跳跃着。
跳蚤在这个高度来回跳蹦了几天之后,实验者将玻璃板往下移,跳蚤又与前次一样,刚一跃起,头便撞在了玻璃板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如此来回蹦跳了几次,只听到“砰、砰、砰……”的声音,接下来一段时间,便听不到撞击声了。试验者发现,跳蚤又自动降低了跳起的高度,它又在玻璃板下方几公分处悠闲、自由地上下跳动着。
于是,实验者又将玻璃板继续往下移,而跳蚤为避免受伤,也继续降低跳跃的高度。实验者最后将玻璃板压到几近量杯的底部。只见,这只跳蚤不再急速地跳动了,而是在量杯底部缓慢地爬行着。这种状况延续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实验者拿掉了量杯上的玻璃板,可是,这只跳蚤依然在杯底爬行着,它再也无法上下轻快地蹦跳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时常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被撞怕了,或是已经习惯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跳蚤难道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来。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这样,有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在内心给自己做了限定,总是认为自己做不到,不可能等等,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把自己限定在了自己做的玻璃罩下,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日复一日,这样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一天,刘强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栓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于是他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听了呵呵一笑,语气很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刘强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不会呢?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就可以拔出来了?”这时,老农靠近刘强,压低声音:“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把它栓在这个木桩上。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刘强听了之后,从中领悟到: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其实,人也是如此。有的人总是用一种定势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结果,怎么也走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牢狱,终生与成功无缘。想想看,这个世界,除了我们自己以外,还有谁能让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只有突破自己,才能拥有成功。
某公司,一位小伙子偷偷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但这个小伙子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一直没勇气表达出来。其实那位姑娘也很清楚的感觉到了这一点,心想:看你什么时候能说出来。突然有一天,单位要调配那位姑娘的工作,把她调到了另一家单位,从此以后,小伙子再也看不到那位姑娘了,整天无精打采。
有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给那位姑娘写了一封情书,寄到了小姑娘的单位,一直盼望着能给他回信,终于有一天,接到了姑娘的回信,在里面拿出一张纸,可上面什么都没写,只见上面有个洞,小伙子看到这一下就失望了,他想一定是姑娘让他看透自己,自己没有资格追她,没好意思说,就这么表达。从此小伙子一天到晚总是垂头丧气,再也无心工作了。
公司的好朋友发现了他的心事便问到是怎么回事,他就一五一十的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这时同事指着他的脑门说:“你这个笨蛋,这张纸被穿了一个洞,她是在让你突破自己,勇敢的去到那里去找她啊……”听到这小伙子感觉恍然大悟,决心突破自己,主动出击。
当她来到那位姑娘面前的时候,果然看到姑娘对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不敢突破自己,而且他们时常用这个高度暗示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都取决于:自我设限和自我暗示!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
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几年了,一直对禅理不得要领。更遗憾的是,他一直未能从世俗的心理纠葛中挣脱出来。
他在万般无奈中去找老方丈求教,老方丈听了他的诉说后,微微一笑说:“你既然能来找我,能把心理的困惑向我诉说,就说明你的虔诚和慧性,你的悟性就差一层薄纱了,这样吧,你回去蒙上被单睡一觉,估计就差不多了。”
小和尚听了方丈的话,回到自己的卧室里蒙头就睡。
就在他刚刚入睡不久,老方丈带着几个身强体壮的和尚来到他的卧室,二话不说,就用他身上的被单把他裹了个严严实实,连鼻子和嘴都缠上了。他从梦中惊醒,不知发生了什么,懵懵懂懂地只感到憋的难受,甚至要窒息了。为了活命,他使出全身的力气,一下就把床单给撑破了,由于用力过猛,还掉到了床下面。
当他看到自己的卧室里,站着方丈和几个僧侣时,惊讶而困惑的对方丈说:不是您让我睡的吗?怎么又带人来捆我?
方丈哈哈一笑说:“你好厉害嘛,一下子就挣脱了。”
“能不挣脱吗?快憋死我了!”小和尚委曲而痛苦的说。
“是啊!遭受再厉害的束缚,只要拼命的挣扎,也是能够瞬间挣脱的……”老方丈意味深长地说。
小和尚机灵一下打了个愣怔,马上从地上爬起来,接着又跪下来,惊喜而又感激地对老方丈说:“多谢师父开恩,弟子顿悟了!”
如果一个人总是自我设限,那么他也就等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上都上了一把无形的枷锁,就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给自己划了个圈圈住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自我设限,他就像是一个活在井里的人,四周的东西都会成为阻挡他的墙壁。
要知道,我们只有敢于突破自己才是最伟大的胜利,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自我激励,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不仅能够使我们充满激情地面对工作、迎接挑战,而且可以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因为成功总是属于不懈努力和不断的自我激励的人。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感到惬意,而是感到充沛的活力。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