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骨铮铮
7831600000012

第12章 平乱有功,封疆大吏

岳钟琪,字东美,四川成都人,为民族英雄岳飞后裔,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其父岳升龙为康熙时期的议政大臣、四川提督,当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颇有建功,康熙皇帝曾赐予匾联“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岳钟琪颇受父亲教益,自幼熟读经史,博览群书,说剑论兵,天文地理,习武学射,样样精通。

康熙五十年(1711年),岳钟琪由捐纳同知改武职,任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五十七年(1718年),任四川永宁协副将。

当时的清王朝,定鼎中原已近半个世纪,平三藩,收复台湾,北方划定中俄边界,西北三次派兵平定准噶尔与沙俄勾结的分裂反叛,然而,西部仍然不太平。岳钟琪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完成守土卫国的使命。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遣将袭击西藏,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为大将军,噶尔弼为定西将军,岳钟琪为先锋,进行征讨。当时的岳钟琪33岁,英姿勃发,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又宗飞祖遗风,军纪严明,且与士兵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士气高涨,锐不可当。

岳钟琪率军,日夜兼行,风餐露宿,刀光剑影。历时两年,整个征讨过程复杂而残酷,每一个环节都包含艰难的生死考验;每一场战斗,都是可歌可泣的音符;每一个胜利,都是大智大勇的结晶。有一次,岳钟琪带600人,去抚定里塘、巴塘的反叛,但当地长官达哇兰坚持反叛立场,拒不接受安抚,于是,岳钟琪当机立断,将其拘捕并斩于军前,杀散叛乱分子3000余人。此举的威慑效果使得其他反叛各部相继献户籍,请求归降。当地叛乱很快平息。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是进军西藏的第二个年头,定西将军噶尔弼令岳钟琪带4000人为前锋,先行到达昌都待命。

岳钟琪率军到达预定地点后,获悉,叛军已调集部队扼守三巴桥,以阻击清军西进。昌都距叛军驻地600华里,中间隔着怒江天险,三巴桥则是进藏第一险,敌若断桥,则守隘难以飞越。在新的情况下,请示上奉远在千里,势必贻误战机。进,又军令如山。

两难之下,岳钟琪果断决定:“宜乘敌未集而先发制之。”遂令懂藏语的士兵30余人,穿着藏族服装抄小道持檄昼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叛军首领驻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晓以利害,令协助缉捕噶尔等人。当夜擒5人,斩数人,闻者莫不震惊。于是,借势招抚六部数万户,打通了直达拉里的通路,为进军拉萨铺平了道路。

西藏叛乱平定后,岳钟琪师还四川,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赐孔雀翎等。

雍正元年(1723年),37岁的岳钟琪又奉命抚定青海。当时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请皇上,要求岳钟琪随军参赞军事。

岳钟琪率6000精兵,经过了雪域行军,克服了高原严重缺氧的不适应,一路西行,抚定上寺东策卜、下寺东策卜、南川塞外郭密九等诸番部。第二年便授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继续进军青海,出师15天,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六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全部领土。

青海事平,雍正龙颜大悦,授岳钟琪三等公,赐黄带,并写诗褒奖。其中一首是:

岷峨称重镇,专阃赖干城。旧著宁边略,新闻奏凯声。

风霆严步伐,云日耀麾旌。三捷成功速,欢腾细柳营。

“欢腾细柳营”,您瞧瞧,这是把他比作汉代名将周亚夫啊!

岳钟琪以38岁的年龄占尽了人间风华。第三年,雍正又命岳钟琪为甘肃提督兼甘肃巡抚。这年四月,年羹尧被解兵权,改授杭州将军,雍正命岳钟琪为上奋成军印,署川陕总督,尽护诸军。除上述平西藏、定青海、进击准噶尔三大军事行动外,在这同时,自1719—1732年间,尚有康熙六十年(1721年)讨平郭罗克三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平羊峒,雍正元年(1723年)平南川塞外郭密九部、庄浪边外谢尔苏部,雍正四年(1726年)平乌蒙和镇雄土司,雍正七年(1729年)平雷波土司的叛乱等。13年间,岳钟琪兵不解甲、人不离鞍,他无愧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西部、开拓西部的先驱。

岳钟琪作为大将,除以武功著称外,在相继兼任甘肃巡抚、川陕总督期间,对地方政权建设,也有建树。他多次上奏雍正,请求在西部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建府置县等,雍正皇帝均依奏照准。这些措施的实行无疑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影响极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