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骨铮铮
7831600000004

第4章 冲冠一怒,剃发降清

正当吴三桂为皇太极之死幸灾乐祸、企图振兴国运的时候,大明王朝的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接着,大顺军挥师东下。3月初,兵抵京畿。崇祯皇帝惊恐万状,忙下诏封吴三桂为西平伯,令他放弃宁远,火速率兵回京勤王。吴三桂接到崇祯皇帝的命令,率领几十万大军迤逦西来。3月16日到达山海关。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明朝灭亡。这时,吴三桂的军队,抵达离北京还有280里的丰润。闻讯之后,立刻率大军返回山海关。

明朝灭亡了,吴三桂在清与大顺军中间抉择陷入深思:他虽然拥有一支号称50万的大军,实际上也只不过几万而已,其余都是随行的家属与随迁的辽东居民,独树一帜,恢复大明,显然是不可能的;但究竟是归顺大顺还是投降大清,他面临着紧迫的选择。他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他有精兵数万,控制着京都咽喉山海关。他若归顺大顺,就可以阻止清兵入关,使新建的大顺政权得以巩固,赢得发展;他若投降大清,清军便可以长驱直入,兵逼北京,与大顺政权争夺天下。吴三桂按兵不动,等待形势的变化。

入居北京的李自成,从考虑东方边境的安全出发,打算争取吴三桂。因此,他让居住在北京的中军府都督吴襄给儿子吴三桂写信劝降。吴襄的信中写道:“今事机已失,天命难回,吾君已逝,你父我危在旦夕。识时势者,知道变通之计。我现在为你着想,及早投降,不失封侯之位,而且还能全孝子之名。否则,寡众不敌,一朝歼尽,使你父无辜受杀戮之辱。身名既丧,臣子俱失,那将是令人何等的痛心!”

吴三桂收到父亲的来信,心潮如涌。要他投降一向视为反贼的李自成,他过去确实是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可是反贼如今已经成了新朝之主,全国的江山已经半为所有,说不定最后真可能成为一代新朝。况且全家人的性命,几代人积累的家财都掌握在大顺军的手中,特别是爱妾陈圆圆……想到了她,吴三桂的心不由得一阵抽搐。如果他不投降,家人、财产顷刻之间都会化为乌有。他心乱如麻,一时也拿不准主意。正在这时,李自成派降将唐通带犒师银4万两和1份封侯的诏书来到吴三桂的大营中。吴三桂的军队,已经14个月没有发饷,官兵恨怨。这4万两白银正好可以用来稳定军心,解燃眉之急,而且高官厚禄,即日可得。既然故国已亡,先帝宾天,归顺新朝,也不谓之不忠。吴三桂沉思不语。唐通见状,知道吴三桂已经动摇了,于是劝说道:“先帝已殁,明已无君,君既不能再生,父宁可再死?不如归降,既可保全尊父以尽子孝,又可不失封侯之贵,何乐而不为!”“不失封侯之贵”这正是吴三桂所最为关心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既然大明皇帝不能再“货”,货于大顺皇帝有何不可?!吴三桂点头应允道:“既如此,我为老父故,无奈投降,请君先行回复,我不日即入京朝见新主。”

当日,吴三桂召诸将议事,说道:“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世受国家厚恩,宜当以死报国。但今闯王势大,唐通、姜襄皆已投降,我孤军不能成立。今闯王使至,是斩还是从?各位请发表高见。”众将官一时也摸不清吴三桂的意思,不好直言是抵抗还是投降,只好按照军人服从命令的习惯回答:“今生死唯将军之命是从!”吴三桂遂宣布归从大顺。这时,有一人高叫:“不可!”吴三桂一看,乃是部将冯鹏。吴三桂不悦,厉声喝道:“我主意已定,不从者军法从事!”不数日,李自成复派唐通率兵来到山海关,接替吴三桂。吴三桂办完交接,带领数千精兵,向北京发进。但狡猾的吴三桂,为了防备万一,又屯兵于九门口,用以应变。

吴三桂一路上,从山海关至永平。大张告示,谓:“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

4月5日,吴三桂来到永平(今河北省卢龙县)以西的沙河驿时,遇到了从京城里逃出来的家人。吴三桂详问家中近况。家人道:“现在京都已经闹得不成样子。闯王入京后,日夜拷逼大臣,苛索财物。叫做‘追赃助饷’。府上的家财多被抄没,老爷也被抓去拷逼。”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吴三桂大吃一惊,感到困惑不解。他暗自思忖:“李闯王既然招我归降,封我为侯,又为何要抄没我家,拷掠我父?既然要立新朝,又为何不安抚官心、民心,却在京中大搞‘追赃助饷’?”他对这位“新君”,感到失望。

原来,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接管了明朝的统治机构以后,为了补充军饷,成立了“比饷镇抚司”,向明朝的勋戚显宦和富商大贾追赃助饷。规定:罪大恶极的处死,财产没收。其余在京诸官,不论用与不用,都必须输纳银两。内阁十万金,京卿、锦衣七万或五万或三万,给事、御史、吏部、翰林五万至一万有差,部曹数千。“勋戚之家无定数,人财两尽而后已。”那些贪官污吏自然不会情愿献纳,起义军便以关押、严刑追赃。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总负其责。他造夹棍五千副,在衙门或路边架设刑具,日夜拷掠追赃。先是官吏,后来连小商小贩稍有财产之家,也逮捕加刑,追缴财物。吴襄虽然有招子投降之功,同样也被拘捕、抄家。李自成的起义军所搞的“追赃助饷”,是对原来的剥削者进行剥夺,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在他刚刚进入北京、尚未站稳脚跟之时,如此激烈地、扩大地,而又不加区别地采取这一行动,显然是极不策略的。它使当时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正在归向起义军的原明朝官吏,又被推回到对立面,使起义军陷入孤立。

困惑、失望的吴三桂,不由得又产生了一种恐惧,他入京后结果又将如何?可是,如今已经走上了归降大顺之路,难道还要北返投清不成?如今父亲与家人都在大顺军手中,只好先去北京看看再作计议。自己有号称50万的大军屯驻边关,谅他李自成也不敢轻易加害。想到此,遂故作镇定地对家人说:“老爷被拘,家产抄没,这倒无妨,我到京后,自然会放人还产。”不料,家人又说道:“还有一事要禀告将军,家里的夫人,也被闯王选入后宫,贞辱生死尚且不知哩!”吴三桂忙问:“是哪个夫人?”家人道:“除了那个陈圆圆姑娘还能有谁?”

吴三桂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抢,顿时怒火中烧,从座椅上跳了起来。如果说老父被抓,家产籍没,这是出于大顺军的政策,并非吴氏一家,情有可原。可是公然霸占他的爱妾,这岂不是太蔑视他这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吗?他感到蒙受了奇耻大辱,对李闯王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厉声叫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不灭李贼,此恨难消!”说罢,拔出佩剑,挥手砍去案角。传令从军,火速返回山海关。他决定投依大清国,誓与大顺军死拼到底。

对于吴三桂这一转变,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特作了一首《圆圆曲》,诗云: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把吴三桂反李自成完全归结于是为了争夺陈圆圆,失于偏颇。不过“红颜”陈圆圆的被抢掠,也确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闻陈圆圆貌美多艺。这时吴襄已降,李自成便向吴襄索取陈圆圆,并籍没其家。李自成见到陈圆圆,喜爱非常,留于内宫。

吴三桂回师山海关,击败李自成派来接替守关的兵将;下令全军将士为崇祯皇帝缟素服丧,声言为先帝复仇。

李自成闻报,执吴襄于军中,亲率20万大军讨伐吴三桂;又令降将唐通、白广恩率2万骑兵绕出关外,夹击吴三桂。

吴三桂见李自成势大,自知不敌,遂采纳部将胡有亮和谋士方献廷所献的“借兵之策”。派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为使,带着他的书信去大清国向睿亲王多尔衮乞师。这时,多尔衮正率军西出攻明。大军到了距宁远只数里的翁后,闻报吴三桂遣使求见,多尔衮传令入帐。杨坤呈上吴三桂的书信。多尔衮见信中写道:

“流贼逆犯天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今贼僭号称尊,罪恶已极。吴三桂受国恩,欲兴师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贵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而遭国难,贵朝应恻然念之,且敌臣贼子,亦非贵朝所宜容也。夫除暴翦恶,大顺也;拯危扶颠,大义也;出民水火,大仁也;兴灭继绝,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况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所有,此又大利也。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或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这是清军入边的老路。中协指喜峰口、龙井关等处;西协指墙子岭、密云等处),三桂自率所部,合力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国之报贵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决不食言。”

多尔衮阅毕,大喜,认为这是天赐进取中原的良机,并立刻召大学士范文程及洪承畴商议决策。当日即给吴三桂复信。信中写道:

“闻流寇攻陷京师,明主惨亡,不胜发指,因而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必灭贼,出民水火。平西伯遣使致书,深为嘉悦,遂统兵前进,伯思报主恩,与流贼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也!伯过去一直镇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不必因前故再存怀疑。昔管仲射桓公中钩,后桓公用之为相,以成霸业。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自家可保。子子孙孙,长享富贵。”

多尔衮答应了吴三桂出兵相助的要求,但条件与吴三桂不同:吴三桂是以明朝的名义向清国借兵,平息内乱;而多尔衮则要吴三桂降清。多尔衮遣回郭云龙,并派妻弟拜然同往,随时拔营起兵,火速进发。

四月十八日,李自成率大军抵达山海关,将关城重重包围。

二十日,清军到达连山,接到吴三桂派郭云龙送来的第二封信,告知“贼兵朝夕且急,愿如约,促兵以救”。多尔衮知道,一旦山海关被李自成所得,清军入关的计划很可能就会化为泡影,于是命令军队连夜进军。

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城外展开激战。李自成命吴襄在阵前致书,再次劝吴三桂投降。吴三桂回答道:“父既不能为忠臣,三桂亦怎能为孝子……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两军整整激战一日。战势渐渐对吴三桂不利,李自成的大顺军开始攻城,城门几危。

二十一日晚,清军到达距山海关十里的地方,在一片石打败了夹击吴三桂的唐通与白广恩。

二十二日,清军进到距关城二里的威远堡时却突然停止前进。这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又发起攻城,几次攻上城墙,关城几不能守。吴三桂知清军已到,一连派出三批专使去请,可是清兵却仍然不动。吴三桂无奈,只好在城上炮火的掩护下,亲率200精兵前往多尔衮的大营求救。多尔衮要求吴三桂剃发设誓。吴三桂的命运此时已经完全控制在多尔衮的手中,不由不从,即在军中剃发。其实,这是多尔衮故意施加压力,迫使吴三桂放弃“借兵”的立场,要他彻底投降。刀动发落,一瞬间,吴三桂由大明朝的辽东提督、平西伯变成了大清国的臣子。

四月二十三日,多尔衮率兵进入山海关,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展开决战。李自成的20万大军列阵山海关之间。多尔衮命吴三桂军以白布系肩为标志,先与大顺军交战。吴三桂亲自上阵,与大顺军恶战数十回合。中午,大风骤起,吼若雷鸣,飞沙走石,咫尺不见。这时清兵乘势杀入。李自成的大顺军完全没有料到清军会突然参战,顿时惊慌失措,全线溃败。李自成杀死吴襄,退回北京。吴三桂一路追杀,连败大顺军。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杀死吴三桂全家三十余口。李自成四月二十九日登基称帝。这天,清军、吴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北京郊外,李自成毫不理会,毅然即位,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追尊七代祖妣为帝后,由天佑阁大学士牛金星代行祭天礼。时间紧迫,即位仪式草草结束,立即着手撤退。

李自成令全军整束行装,收拾宫中尚未运完的宝物,随军带走。午后,用马骡驮薪木运至内殿,用车辆把大量硝磺、桐油等易燃物散放在薪木之上。接着,发出通告,令百姓出城。霎时,城内到处人喊马叫,一片混乱。到夜里十时左右,李自成下令放火、发炮。硝磺、桐油一见火,嘣地一声,转眼之间,星星之火已变成烈焰,被引着的薪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炮弹击中宫殿,倒塌声震天动地。宫城九门雉楼及大部分宫殿笼罩在火海之中。城外草场也被点燃,火光熊熊,与宫中大火相映,火光烛天,照耀得如同白昼。

三十日,天蒙蒙亮,宫中大火继续在燃烧,李自成挟太子、两王从容出齐化门,刘宗敏等继其后,撤出北京,留原降将左光先及谷大成率万名骑兵殿后。

农民军刚出齐化门,忽见烟尘滚滚,眼睛被呛得难以睁开;马蹄相撞,坐骑不稳,又听得不远处喊杀声,人马受惊,队伍一阵大乱。原来,吴三桂见城中火起,侦察到农民军将要向西撤退,便在西山设疑兵,搜求数千个酒罂,里面装入石灰,乘夜埋在齐化门外的大道上,每隔数尺埋两个酒罂,上面覆盖浮土。李自成毫无察觉,当大批骑兵路经此处,马蹄踩中酒罂,陷了进去,惊得马匹乱踢,后边的马也跟着乱踢起来,一下子踢得石灰飞扬,人马被石灰呛得睁不开眼,埋伏在西山的吴军只虚声呐喊,结果把农民军队伍搞得大乱,互相挤压、撞击,在慌乱中争先逃命……

李自成如一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做北京的新主人不过41天,才当了2天皇帝,便带着终生的遗憾走了。

走前,李自成曾想杀死陈圆圆。陈圆圆对李自成说道:“听说吴将军曾卷甲来归,后来只是因为我的缘故,又复兴兵。今王杀我不足惜,但恐怕吴将军更与王为死敌,对你不利。我为王着想,不如将我留在北京,用以缓敌,我当劝他不再追赶,以报答王对我的恩遇。”李自成于是将她赦免不杀。

五月一日,多尔衮率清兵进入北京,由此建立起清王朝在全国二百多年的统治。吴三桂因献关降清有功,被封为平西王。当陈圆圆经历了一场风雨之后再回到吴三桂身边时,她首先看到的是光亮的头顶后拖着的一根长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