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骨铮铮
7831600000046

第46章 台海危急,铭传受命

19世纪后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内部的农民起义等群众性反抗斗争不断,外部西方殖民者意欲瓜分中国、争相吞下中国这块肥肉。1883年,法国为完全霸占越南,进入中国西南边疆并寻衅滋事,最终挑起了中法战争。

法国早就垂涎越南,但越南向来是中国藩属。由于中国西南边疆守卫的清军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的顽强抗争,法国在越南的作战并无突破性进展。为此,法国茹费理内阁决定出动海军,直接攻击中国本土,将战争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此要挟清廷从越南撤军并支付巨额赔款。于是,法国海军远东司令孤拔率领一支舰队开往中国福建和台湾一带进行挑战性的侵略活动。

1884年上半年,法国先后8次派出全副武装的舰队,闯入中国福建、台湾沿海进行挑衅活动。这些军舰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停泊达数十天,并在福州、厦门、基隆等港口游弋示威,横冲直撞,严重无视中国主权。这些军舰有时还卸去炮衣、瞄准港口或者进行登陆作战的演习以此作为空暇讹诈的手段,有时他们甚至派水兵上岸无理取闹、肆意挑衅。

1884年4月,法军派遣军队窥探基隆港,军舰“伏而达”号开进基隆港,3名法国官兵上岸登山后观察地形,并企图进入基隆清军炮台,被中国驻台湾基隆守军及时制止。法国侵略者还以炮轰基隆相要挟,强行买去一千担煤。至此,法国侵略者对台湾的侵略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中国东南边疆危机!台湾危机!

清廷自康熙年间在台湾设府,实行直接控制后,台湾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较前有了发展,同时台湾作为清政府的东南屏藩,也对维护清主权起到巨大作用。但是清廷对台湾的作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认为台湾无足轻重,对台湾问题持消极态度的人在清廷中一直大有人在。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是中国东南海防的前沿阵地,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台湾海峡是中国东南沿海港口的天然屏障,对保障东南地区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法国侵略者侵略台湾的战报传到京师,震惊朝野,清议沸腾,朝臣围绕战和问题形成两派,相持不下。

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张之洞、曾纪泽(曾国藩之子)为代表的主战派主张朝廷采取针锋相对的抗法方针;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却主张对法妥协并意欲求和。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不久,法舰威逼台湾,举国一片惊慌,清廷中舍台、弃台,置台湾澎湖地区于不顾,赶快议和的主张更趋流行。在此情况下,刘铭传挺身而出,担当起保台御侮的重任。在赴台前,刘铭传上了一道奏折,明确表明自己态度,对清廷中主张舍台、弃台的主和派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说:“应思伊犁和而兵费赔偿,天津和而义民受戮,台湾和而琉球坐失,越南和而藩服无存。”如果此时再置台湾澎湖地区于不顾,主张议和,就只能是“剜肉补疮,期陵胡底”。当务之急是立即整饬台湾海防,加强台湾军备,以打退法国侵略者的进攻。

面对危急的局势,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败的清政府非常恐慌,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派人向法国求和,另一方面做一些军事上的准备。在主战派的力促下,清廷当即决定派能臣勇将赴台湾镇守。在曾国荃等人的大力推荐下,清政府最终决定让退隐已久并坚决主张保台的刘铭传重新出山,派遣他统兵赶赴台湾以负担起抗击法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东南国土的神圣职责。

1884年5月,已经赋闲在家长达13年的刘铭传得到朝廷召唤他赴台抗法的消息,随即踏上了北去京师的路程。他深深地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死,死得其所!

来到北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朝廷急着要召见他,他的老上司淮军首领李鸿章此时也急着见他。1884年6月,刘铭传一路风雨兼程地来到天津拜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出于多年的交情,李鸿章设宴盛情款待,为他接风洗尘。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叙旧,作为时隔多年的老部下在这种国家危难之时与老上司见面,刘铭传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怀揣着家国之恨,刘铭传不禁谈到开赴台湾抗击法夷、保卫祖国东南疆土的内心感受,李鸿章则表示与法国交涉一事将非常棘手,中法之间在日后必然会有一场恶仗,而且台湾孤悬海外远离大陆,而且人力、财力匮乏,刘铭传此去风险极大,搞不好就会打败仗弄得身败名裂、贻笑大方。

李鸿章想借此打消刘铭传赴台的念头,希望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帮助自己办理北洋海军事务,并且他表示只要刘铭传同意,他将想办法帮助刘铭传辞去督办台湾军务这一职务。呼吸着国难的空气、义愤填膺的刘铭传听后哈哈大笑,当场谢绝了李鸿章安排的为其帮办北洋军务的美差。其实,刘铭传又何尝不知道留在李鸿章身边帮办北洋海军军务与以巡抚的名义开赴台湾帮办军务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帮办北洋军务一职实权在握、人身安全有保障;而赴台帮办军务没有实权而且还相当危险,以后升迁还要看战争能否胜利。但是尽管如此,刘铭传毅然选择了后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老前辈的这句至理名言刘铭传一直记在心里,每每想到此,他就热血沸腾。他如此的选择,使他的爱国情怀和无畏的勇气跃然纸上,这也成就了他一世的英明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