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是福建晋江人,最初在明总兵郑芝龙军中任左冲锋。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平定福建,施琅随郑芝龙投降。他随从大军去征讨广东,平定顺德、东莞、三水、新宁各县。郑芝龙被挟持到了京师,其子郑成功逃回海上,占据了海岛。郑成功招施琅回岛,因施琅以前与郑成功不和,一直衔恨,便不肯听从。
郑成功派人拘捕了施琅,同时囚禁了他的家属。施琅用计逃脱了,但他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及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
顺治十三年(1656年),施琅跟随定远大将济度(济尔哈朗第二子)在福州打败了郑成功,清廷授他为同安副将。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攻占台湾后,清廷提升施琅为同安总兵。
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被提升为水师提督。这时郑成功已经过世,他的儿子郑锦企图入犯海澄,施琅派遣宁备汪明等率领水军到海门抵御,斩杀了郑军将领林维,缴获了战船、军械。不久,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等攻克厦门,敌方震惊溃败,施琅招募荷兰国水兵,用夹板船前去拦腰攻击,斩首一千多人,又乘胜追击攻取了浯屿、金门两个岛。叙录战功,施琅被加授右都督。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加为靖海将军。
康熙七年(1668年),施琅秘密向清廷奏述郑锦在海上负隅顽抗,应该迅速去进攻他们。康熙召施琅到京师,亲自向他询问计谋策略,施琅说:“盘踞在台湾的贼兵不过几万,战船不过几百艘,郑锦这人又智勇全无。如果我们先攻取澎湖来掐住他们的咽喉,贼势立即会减损;如果他们再凭借地势的险固顽抗,那么就派重兵停泊在台湾港口,然后另以奇兵分路袭击南路打狗港及北路文港海翁堀。敌兵分散力量就薄弱了,聚合则势态就穷蹙,台湾的平定则可计日而待。”但事情下六部讨论,没有按施琅的奏章去实行。因裁减水师提督,清廷授施琅为内大臣,隶属镶黄旗汉军。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锦死,他的儿子郑克塽年幼,将领中由刘国轩、冯锡范管事。清内阁学士李光地奏报台湾可以攻取的情况,因此向上推荐施琅,说他熟悉海上事务,康熙再次授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嘱咐他伺机发兵前去攻取。施琅来到军中,上疏说:“敌船在澎湖长久地停留,全力地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有发生,我方战船难以迅速过洋。我现在训练教习水师,又派间谍去交通我以前的部属,使他们作为内应。待到天气气候适宜时再进攻,必能大获全胜。”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给事中孙蕙上疏说应该缓征台湾。七月,有彗星出现,户部尚书梁清标再次对此事发表意见,朝廷于是下诏暂缓进剿。施琅上疏说:“我已挑选水师精兵2万人、战船300艘,足以攻破消灭海贼。请求催促督抚办理粮饷事,只要遇到对我们有利的风候,就可以发兵起行,同时请调陆路官兵协助进剿。”皇帝下诏,表示同意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