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骨铮铮
7831600000008

第8章 建立伪周,徒增笑柄

叛逆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第二年改元为周王元年,又命令部下“蓄发、易袖冠”。标榜复兴明室,发布反清檄文。檄文宣称: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本镇矢尽兵穷,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不意狡虏逆天背盟。将欲反戈北逐,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盖三十年矣。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夫,共勃义举。推奉三太子,恭登大宝。告庙兴师,克期并发。

这是一张满纸谎言自欺欺人的檄文。正如清朝的贝勒、安远靖寇大将军尚善所揭露:“王借言兴复明室,可是从前大兵入关时,怎么没听到王请立明的后代?而天下大定后,怎么还为我朝着想要求根除明的后裔、剪灭明的宗室?这难道是在为故主效忠吗?为人臣仆,更迭事奉两朝,而未尝忠于一主,这能称得上是义吗?”字字深入骨髓,把吴三桂毫无道义、反复无常的叛逆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因此,尽管吴三桂把他的起兵说得堂堂皇皇,可是许多有识之士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他并不支持。这正是他最后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十二月一日,吴三桂率军北上,由于清王朝缺乏充分准备,加之吴三桂早日收买的官员的配合,很快就攻陷了贵阳。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和亲军骁骑前将军马宝、亲军前将军吴国贵率领,夺取湖南;另一路由亲军骡骑前将军王屏藩指挥攻打四川。两路军连连取胜。马宝进入湖南,很快攻下沅州、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四州一府。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尽克湖南。四川一路,在川北几次截断清军的饷道,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弘、吴之茂投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耿精忠反。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月,尚之信接受了吴三桂“招讨大将军”的封号,也起兵叛清。受三藩影响先后反叛的还有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镇守广西等处将军孙延龄、提督马雄、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弘等。襄阳总兵杨来嘉、河北总兵蔡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蒙古旗的上层分子,也在北边响应。参加叛乱的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地方大员大多数都是昔日明朝降清的武将,有些则是吴三桂多年来培植起来的党羽。

对于吴三桂的叛乱,举朝震骇,京中的一些官僚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即遣妻、子回原籍。原来反对撤藩的大学士索额图,竟然请康熙皇帝杀主张撤藩的兵部尚书明珠等以谢吴三桂。康熙坚决地予以驳斥,宣谕撤藩是他自己的主意,不准诿罪他人。同时,他镇定自若,运筹策划。首先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以孤立吴三桂。而后又下令夺吴三桂的王爵,处死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及其同党,以打击吴三桂的气焰。在军事上迅速调兵遣将,集结精锐的八旗兵分赴前线。命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师驰荆州,守常德;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驻四川,以绝吴三桂自滇入蜀之望;以莫洛为经略,率精兵驻扎西安,节制西北诸军;江南是财赋重地,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又增派一批将军,分别率兵镇守京口(今江苏省丹徒)、江西、江宁(今南京)、杭州、广东等地。又派出善战的贝勒尚善为安远宁寇大将军,协助勒尔锦,坚守荆州门户,扼制吴三桂北上。对陕西提督王辅臣,用抚剿并施的办法,迫使其投降,稳定住西北。

吴三桂万万没有想到年轻的康熙皇帝会如此干练。虽然各路军事进展顺利,但他一直不敢轻易渡过长江。企图与清王朝划江而治。他托达赖喇嘛去北京斡旋,要求“裂土罢兵”。康熙皇帝断然拒绝。他告诉达赖喇嘛:“朕为天下人民之主,岂容裂土罢兵,但(吴三桂)果悔罪归,亦当待以不死。”同时,加强各地的反击。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双方在战场上出现了相持的局面。但已开始向不利于吴三桂方面转化。

吴三桂在初期的胜利,是乘朝廷无备之机。战争旷日持久,吴三桂开始感到兵力、财力不足。而且,各地支持吴三桂叛乱的军队多是一些乌合之众,形势有利,蜂拥而来,形势不利,纷纷离去。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定远大将军图海迫降王辅臣,粉碎了吴三桂企图取道川陕、入犯京师的计划。十月,康亲王奉命大将军杰书克复江西、浙江,迫使耿精忠投降。吴三桂的左、右两翼被剪除。康熙皇帝命令安亲王定远平寇大将军岳乐等专攻湖南。克醴陵、萍乡,兵逼吴军的巢穴长沙。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清兵与吴军在长沙东南的官山展开大战。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吴三桂的锐气却大大受挫,退入长沙城固守。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军收复了浏阳、平江以及湘、赣许多城池,并且进入衡州的门户——永兴城。形势的发展对吴三桂更加不利。这时,吴三桂已经起事6年,地日减,援日寡。为了鼓舞士气,并满足他梦寐以求的野心,决定在衡州(今湖南省衡阳)登基称帝。

吴三桂称帝心切,选择三月初三日为登基大典的吉日。因来不及修建宫殿,更换黄色琉璃瓦,只好将原来的房瓦用黄漆涂染。没有朝房,便搭起数百间芦舍席棚暂且充当。又令人在衡山的雁峰寺侧建筑祭坛。时正春季,连日大雨。至大典之日,吴三桂率领他的文武百官,踏着烂泥污水,到衡山脚下登坛祭天地,宣布登基。时正逢天阴转晴,彩云当空,吴三桂大喜,以为上天嘉许。

回来的途中,经过衡山的岳神庙。吴三桂早就听说,庙中有铜钱般大小的白龟,皆活有百年,借以占卜,非常灵验。吴三桂正在兴头上,想借龟卜证明他的称帝“顺天应人”。于是,呈地图于前,视龟所向以占吉凶。谁知,白龟姗姗循行,却总不出长沙、岳州、常德之间,最后竟爬回滇省再也不动。吴三桂祈祷再三,三占都是如此。吴三桂与其党相顾失色。登基大典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回到宫中,吴三桂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宣告改元“昭武”,国号为“周”,以衡州为定天府。封妻张氏为后,吴应熊的庶子吴世璠为太孙。又大封百官,以郭壮图、方光琛为大学士。擢王公良、巴养元、陈君极、王绪、李继业等为将军。余党晋爵有差,正封赏间,突然狂风暴雨骤起,将瓦上的黄漆全都冲刷下来,搭起的草棚朝房也被吹得东倒西歪。更不知从哪里又跑出一条狗,竟然窜到御案上。素来迷信的吴三桂,见这一连串的不吉利的现象,心中大恶,只好草草结束大典。心绪不畅,不久便身染重病,失音不能语。接着又患赤痢,久治不愈。

吴三桂的建国称帝的丑剧,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的转机。相反,各地告急的战报却雪片般地飞来。永兴、茶陵、攸县、安仁、兴宁、郴州、蓝山、嘉禾、桂阳、桂东等郡县接连失守。重镇永兴是衡州的门户,距衡州仅百余里。吴三桂兵力不足,只好从云贵老巢调兵,又撤回在广西的军队,与清军拼死争夺永兴,但是久攻不下。吴三桂气急,疾病交加,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七日暴死。终年67岁,仅仅当了5个月的皇帝。

十月,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即位于衡阳,改元“洪化”。不久,撤回云南。清军闻吴三桂已死,锐气倍增,加强政治策反和军事进攻。吴军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3年中,清军先后收复川、湘、黔、滇。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三路大军在云南会师,围攻昆明。十月城破,吴世璠自杀,余部投降。吴氏家族被诛戮殆尽。云贵悉平。

吴三桂的一生,身历二朝,历事三主。他为一家之私,投降李自成;出尔反尔,引清兵入关;为贪得无厌的野心,举兵叛清。他是一个不忠不义、见机行事、贪得无厌的人,根本不会考虑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利益。他带头发动的、目的在于分裂割据的“三藩”之乱,历时8年之久,战火遍及西南、江南、西北等十余省的广大地区,使刚刚安定的天下又经历一次浩劫,百姓又经历一次痛苦。他居然打着“光复大明”的幌子,实在是恬不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