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103

第103章 李璜

李璜(1895—1991),别名幼椿,号学纯,又号八千。四川成都人。1908年入成都洋务局英法文官学堂学习。1914—1916年,在上海震旦学院修法语。在校期间,与曾琦、左舜生等相识订交。

1918年冬,李璜来到北京,即参加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李大钊曾在米市胡同便宜坊的一家烤鸭店设宴为他洗尘,在场的有王光祈、邓中夏、易克嶷、陈淯等。学会成立不久,内部便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另一部分以曾琦、李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则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主张国家主义。1919年李璜赴法留学时的《留别少年中国学会同人书》,攻击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璜在法国留学期间,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曾琦等合作组织“巴黎通讯社”,鼓吹国家主义。1923年,与曾琦、余家菊等在巴黎成立中 国 青 年 党。建党之初因未“站住脚”,组织名称长期保密,对外活动一律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出现,直到1929年9月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时始公开党名。由于它标榜国家主义,所以社会上称之为“国家主义派”。

1924年9月,李璜与曾琦归国。李璜说,因为周恩来等旅法共 产 党员纷纷回国,“预料国内的共产活动必日益加强,认为非跟踪追击不可”。还说,欲“抱勇士赴难以决心,准备回国与国际共 产 党奋斗到底”。参加创办《醒狮》周报,进行反 共反苏宣传。

李璜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成都大学历史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团结抗日。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议会参议,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第三届参政会主席团主席。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4月代表青年党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1949年大陆解放时避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学院教授,并往来于港、台之间,参加台湾方面组织的《中华民国史》编纂活动,并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学钝室回忆录》。

李璜在回忆录中称李大钊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友”。后来李璜著文《五四运动与少年中国学会》中有《我对李大钊会友的印象》,评价“李大钊是官僚型人物”,“李大钊是少年中国学会的断送者”,反 共反苏一贯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