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205

第205章 吴稚晖

吴稚晖(1865—1953),原名吴朓,学名吴纪灵(又称寄蛉),后改名吴敬恒,字稚晖(以字行),笔名燃、燃料、夷。江苏武进雪堰桥乡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赴法国,一度宣传无政府主义。1911年后,多从事文化教育,提倡国语注音与国语运动,有利于提高全国平民的识字能力和文化水平。1915年在法国参与组织勤工俭学会。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学监。1919年初与李石曾等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呼吁中国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读方式留学。“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很多青年才俊,譬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1920—1922年间筹建了中法里昂大学并出任校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当选中央监察委员,孙中山北上后,任命其为中国国民党政治会议委员。他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不入官门。

1925年孙中山病危期间,与李大钊同为孙中山加委的中国国民党政治会议委员,代替孙中山处理治病期间的一切政治事务(中国国民党政治会议委员共五人:吴稚晖、李大钊、李石曾、于右任、陈友仁)。吴稚晖坚持认为中国不能实行阶级斗争,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实验于中国,北伐战争后,一贯积极反共。

1949年,吴稚晖体力大衰,时病时好,被蒋介石的专机接到台湾。1953年10月30日病逝于台北。

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学贯中西,爱国坚定,生活淡泊,致力教育,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蒋梦麟称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196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上举荐他为“世纪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