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27

第27章 陈翼龙

陈翼龙(1886—1913),名意农。湖北罗田人。为人豪放不羁,青少年时即外出奔走,足迹达湘、赣、苏、鄂数省。1901年任上海《神州日报》记者,结识宋教仁,经宋介绍又得识孙中山、黄兴。

1911年7月,江亢虎在上海成立“社会主义同志会”,陈翼龙为创建者之一。该会后更名“中国社会党”(亦曾名“中国社会民主党”)。同年12月成立苏州支部,陈为总务干事,多次赴上海、崇明、昆山等地发表演说,纵论其“社会主义”无国界、无种族界、无宗教界、无男女界,一律平等、一概自由、一致亲爱;教育普及、财务均配、嫁娶自主、人人尽力于职业、人人受公众之保护,以达到都能平均享有人生所最需要的衣、食、住三大要素。

1912年7月,陈翼龙与江亢虎一道赴北京,建立“社会党”北京支部,陈为总干事,发展党员400余人。同年冬,李大钊到中国社会党北京总部访友,陈翼龙向李大钊介绍了《中国社会党宣言》和《中国社会党规章》。李大钊十分欣赏中国社会党的主张和实践,与陈翼龙畅谈终夜,意见极洽,遂表达“愿与社会党人一起开展有益于改善平民思想和生活状况的活动的愿望”。陈翼龙遂介绍李大钊加入社会党,并相约组织天津支部。李大钊回到天津以后,联络郭须静、华林等人,筹备社会党天津支部。他们发行了《新世潮》小册子进行广泛宣传。1913年1月26日,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召开成立大会,遭到警方横加阻拦。李大钊遂赴京与陈翼龙商量对策,并上书要求政府不要干涉。同时,托教育部吴稚晖向内务部赵秉钧说明中国社会党“绝不妨害政府存立,只是鼓吹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谋生产制度之改革,促共和政治之进行”。同时,在天津散发传单,使各界了解社会党的主张,号召原有社会党籍的天津党员换领新证,参加成立大会发表演说。2月2日,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正式成立,并选举李大钊为总干事,郭须静等人为干事。

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后,陈翼龙决心配合孙中山、黄兴反袁,准备在京、津发动起义。袁世凯闻之,下令取消“社会党”天津支部。4月,陈翼龙除向内务部强烈反驳外,并典当衣物作路费联络反袁。行前将其文稿信函,托付社会党员、北京大学学生顾颉刚,如其不幸可整理成书,以存事迹。7月25日,陈翼龙由上海回京;次日,京师警察厅侦缉队包围“社会党北京支部”及平民学校,将陈翼龙逮捕;9月6日,陈翼龙惨遭枪杀。袁政府即通电全国查禁“社会党”。陈翼龙惨遭枪杀后,李大钊曾一度回家乡避难。因顾颉刚将文稿信函投于水井,事迹真相已经永远无法弄清。

陈翼龙的死,给李大钊很大打击。陈翼龙是继李大钊在中学同学蒋卫平、津门老师白雅雨先后壮烈牺牲后,失去的又一个慷慨悲歌之友。陈翼龙的思想与精神,在短短的七八个月时间里,给了他很深的感染和影响;陈翼龙的英勇就义,又使他深深地感觉到了革命事业的艰辛、险难,不怕刀俎鼎镬的大无畏精神的可贵。在他到日本留学时,陈翼龙的形象无疑已深深地嵌入他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