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29

第29章 陈愚生

陈愚生(?—1923),字淯。四川泸州人。1911年,陈愚生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民国初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他与李大钊是同学,私交极厚。陈愚生、李大钊在北京石驸马大街后宅的住宅相邻。

1919年7月,陈愚生与李大钊、王光祈等7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陈愚生任执行部副主任,《少年中国》月刊经理。1920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召开周年纪念大会,主席陈愚生报告一年来的会务。9月18日,少年中国学会常会改组执行部和《少年中国》编辑部,公推陈愚生为执行部主任、邓中夏为副主任;苏演存为编辑部主任,黄日葵为副主任。

1920年底,受川东道尹叶炳臣推荐,陈愚生到重庆任川东道尹公署秘书长一职。陈愚生以愚公自许,他对社会改造有着“种树期成荫,移山任笑愚”的胸怀。来渝后,以一个新时代开拓者的胆识,大刀阔斧地撤换了重庆几所主要学校的校长,把具有新思想的人分别委派到重庆联中、川东师范、巴县中学等校任校长。同时,还将一批从京、津、沪、宁及国外回到重庆,深受新思潮影响的青年引进教育界,因此,重庆教育界成为重庆新文化运动中最活跃和最有生气的领域。

为了给重庆“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1921年2月1日,陈愚生在鲜英的支持下,在白象街创办了《新蜀报》。1922年上半年,归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陈毅、周钦岳先后被聘为该报编辑,陈毅和周钦岳均于当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者还是重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书记。次年夏,共 产 党员萧楚女到《新蜀报》任主笔,开始系统地向广大青年介绍革命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无情地抨击时弊,解答青年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受到青年学生的热情欢迎。在陈愚生、萧楚女、周钦岳等人的先后努力下,《新蜀报》成为重庆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正当陈愚生意气风发,准备在重庆做出一番事业时,他的妻子金绮留下不足两周岁的女儿,撒手人寰。1921年5月,陈愚生怀着悲痛之心前往北京奔丧。7月20日,李大钊参加了陈愚生夫人金绮的葬礼。办完丧事后,李大钊商请陈愚生以为夫人守墓为名,在陶然亭旁的慈悲庵内租用了两间南房,作为新成立的共 产 党北京地方组织秘密工作场所。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中 共早期革命领袖都曾来此开过会。这两间房现辟为“李大钊纪念室”。

1921年暑假,在陈愚生、刘泗英的提议下,由川东道尹叶炳臣出面,聘请了北京和南京两地的学者高一涵、陈启修、陶孟和以及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同属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邓中夏、黄日葵等人来重庆讲学。“暑期讲学会”持续了近一个月,在重庆青年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回川后,陈愚生又参与发起了重庆裁兵运动。

1923年,陈愚生对社会改造的兴趣转到“开发大西北”,担任了新创办的富川储蓄银行的协理,着手为实现“开发大西北”的计划积蓄力量。遗憾的是,这年6月,伤寒病夺去了陈愚生的生命。

陈愚生在重庆的一系列活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萧楚女、恽代英、邓中夏等对重庆马克思主义运动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都是由他直接或者间接介绍入川的。在重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陈愚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