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品毅(1900—1930),名庆生,字品毅,又名苹毅、比翼、马恕、仁甫等。直隶(河北)大名人。自幼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初入郭庄小学,继到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中求学。1918年考入北京高师英文系。1919年5月4日,冯品毅参与天安门集会游行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爱国壮举。此后,他不仅刻苦读书,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北京学生界的活跃人物。通过阅读《新青年》、《新潮》等刊物,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秘密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冯品毅是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1922年春天,李大钊见其因患病生活困难,专门为此事于4月5日写信给孙伏园及陈独秀、周作人等,望能早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冯品毅翻译的英国珂尔著的《劳动世界》一文,以便能提前支付些稿费,用于医治疾病。《劳动世界》于1922年4月17日起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1922年下半年,冯品毅加入中国共 产 党。
1923年毕业后,冯品毅在河南开封第一师范任英语教师,在学生中组织进步团体,支援“二七”大罢 工,发展党员。1925年6月25日,河南省城开封举行有10万余人参加的沪汉惨案全国致哀日活动大会,冯品毅任副总指挥,领导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全市罢 工、罢 课、罢市的声援活动。他是开封的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1925年夏任中 共豫陕区党委委员,兼任共青团开封地方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开封市执行委员。1926年1月,冯品毅被选为河南省代表出席国民党“二大”。
1926年3月,开封政治形势恶化。冯品毅于暑假返回故乡,应聘为大名七师英语教师。一边教课,一边从事革命活动。经过他3个多月的辛勤工作,把七师变成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阵地,为在七师创建共 产 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还先后向直南20余县发展创建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使七师成了直南一个革命策源地。
1927年初,冯品毅化名马恕,任苏联驻上海领事馆翻译,为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辗转到北平丰民中学、正定七中等校任教,同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暑假,他乘火车由正定赴北平,行至房山县琉璃河站,下车打水,遭特务盯梢和枪击,摔倒车轮下被轧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