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1876—1947),名文蔚,字烈武。安徽寿县南乡柏家寨人,世代书香门第。21岁前往应试,从州试、府试到院试,得心应手,一发即中。父母高兴,乡里羡慕,而他自己却认为:“经国大计,不在此雕虫小技也。”光绪三十年秋,与陈独秀等人秘密建立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柏任南京分会会长,效仿民族英雄岳飞,决心“精忠报国”。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北伐联军总指挥。1913年宣布安徽独立,讨伐袁世凯。1923年,孙中山指派柏文蔚参加改组国民党,并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的工作。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柏文蔚所作的军事报告,对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作用,柏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之后赴北方策动军队,奔波于豫、鲁、冀、察各省和上海之间,为北伐做准备。1925年春,奉命赴河南,协调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军的团结。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再度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1924年,柏文蔚与李大钊一起督办北方党务,对国共合作态度积极,与李大钊相处融洽。胡景翼主政河南时期是河南政治比较开明的一个时期,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胡景翼拒绝执行北京段祺瑞政府要求解散中国铁路工人第二次全国大会和逮捕大会代表的命令,使大会得以顺利召开。李大钊还帮助胡景翼国民二军创办“北方联合军校”,邀请柏文蔚担任校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 产 党人。柏文蔚强烈反对,率军通电宣布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敦促蒋介石下野,由此获罪蒋介石。在其军长职务被撤销前后,尽管处境维艰,但仍挺身而出,掩护、营救了许多共 产 党人。而后在其家乡寿县创办“学兵团”,热忱欢迎中 共派廖运泽协助开展创办工作,并依廖的推荐,接纳了参加南昌起义的共产党员廖运周、孙天放、许德华(许光达)等人进学兵团。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柏文蔚数次请缨抗日,均不获准。曾作春联贴大门:“渴望国共合作,倭奴奸暴终必灭;吾神威灵显化,土豪劣绅不容昌。”1947年,柏文蔚登报声明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等职,以示同蒋介石的独 裁统治彻底决裂。同年4月26日,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