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7953600000113

第113章 长江卷(46)

因为事先采取了技术措施,才没有酿成后果。

然而,能不能堵上江堤决口,大家心里并没有底。该集团军发明的“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新技术”,虽然曾经在1996年成功地封堵了滹沱河一条宽164米、流量每秒300立方米的决口,曾在今年7月成功地指导洞庭湖决口封堵,荣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却从未在大江大河检验过。

回到指挥船已是凌晨。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着他们。

俞海森汇报了封堵方案,回答了水利专家“决口设坝会不会被水冲”、“为什么是弧形坝”、“如何防渗漏”等重要技术问题。指挥中心通过了封堵方案。

省长舒圣佑问:“你们有什么要求?”

俞海森说:“器材、木材、钢材、石子应及时到位。”

舒省长立即用手机给省防总打电话:把修高速公路的石子运来!如果不够,全省范围内调!

董万瑞中将问:“老俞,你还有什么困难?”

“我只带来了200多人,只能搞钢木土石框架,回填石子要兄弟部队支持。”

“没问题!我们有一万多人在这儿,不够再调一个师。”

会议结束,已到凌晨3时。

堵口分队7时出发,经过一夜的现场勘察、制订方案,他们迅速开始作业,沿决口向江中打入一根根木桩和钢管。

急流险湍中钢管林立,风展红旗处战士相拥。

经过29小时苦战,3排木桩和4排排架钢管从决口两边合龙,形成了一堵钢构造填石骨架。

武警某部和武警九江支队官兵身穿救生衣协同作战,他们四五人一群攀在钢架上,采用平铺进占技术,从两边向中间平铺石料。石料一层层填高,水流愈来愈急。施工战士用身体挡住江水,使填石进展顺利。200多名官兵一昼夜便往坝中填充了共计一万多吨土石。

一尺尺,一丈丈,填石在增高,决口在缩小。至11日中午12时,钢木土石组合坝绝大部分露出水面。至此,险情已得到控制,肆虐的江水终于驯服地调头向下游奔去。此时,长江第四次洪峰正在通过九江。

为保护这道“组合坝”,子弟兵们又历经3昼夜开始在堤外抢筑起一道新月形的挡水围堰。他们在那些沉船的外围揳入钢管,来固定投下去的砂石。

福建武警8710部队的黄谱忠师长想出一个绝好的办法,用钢条焊接成一个个长方体的方框,把石块装入框中再投入江中,石框便稳稳地扎下了根。

8月10日,围堰基本形成,江水被挡在堰外。

9日12时30分,一位年仅20岁的战士被送到解放军171医院。这位名叫翟冲的战士静静地躺在急诊室里,他是驻闽集团军某团八连四班战士。从7月2日,他就与部队一起赴江西参加国际光缆施工。九江决口几小时后,该部奉命增援九江。翟冲成为300名习水性、身体好的突击队员中唯一一位非党员战士。

在7日晚上10点多向决口填筑装好石头的麻袋时,翟冲身上绑着军用背包带,站在决口处,连续3班不换岗。按规定,每个小组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3个小组轮班作业。但翟冲硬是干了一个通宵。

8月9日上午7点半,没有来得及休整的翟冲又来到43号闸口装沙子、扛沙袋。他主动与身体比他强壮的班长比试,班长一次扛两包,他也扛两包。

班长劝他说:“小翟,天气太热,要注意休息,别中暑。”翟说:“我身体棒,累不垮!”

10点半,当他肩扛25公斤的沙袋走上43号闸的踏板上时,忽然脸色苍白,口喘粗气,人与沙袋都跌落在甲板上。没过几分钟,他就瘫倒在地,出现抽搐、呼吸停止、昏迷不醒等严重症状。经过40个小时的抢救后,他才渐渐清醒。

这是长时间高温高热和电解质摄入不足造成的重度中暑。在抢救过程中,翟冲多次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的情况。医生说,这种病的反复性较大,死亡率是70%。

在传运沙袋的队伍中,有一位瘦弱的老战士,他是“红军团”5连的副指导员刘祥。出发前3天他就出现便血现象,但投入封堵决口的战斗时,他和战士们一样在烈日暴晒下搬石块、扛沙袋。此后,两昼夜没有睡觉的他开始贫血,继而不出汗。8月9日下午,他在干活中终因体力不支晕死过去。

连队一致同意把刘祥撤下休息,可他经过抢救苏醒以后,坚决不离岗位。在接受半小时的按摩治疗,猛灌两瓶十滴水后,他又返回到抢险第一线。

8月10日下午,城防大堤决口处外围已垒出一道160米长、6米高的围堰,这是3000名战士没日没夜干了3天后创造的奇迹。这时,江水仍从缝隙处涌向堤外,红军团二营的战士们在“当年打响第一枪,如今返乡保九江”的横幅下面,喊着鼓劲的号子,把船上的石块不断扔向堵口。

在一块足有半吨重的石头面前,十几名战士无法让它挪动半步,这时,船下的战友们齐声高吼:“加油,加油!”石头终于被推下水中,溅起的巨大浪花和着战士们的欢呼声,使这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可谁能想到,在这些快乐的战士中,每天便有几十个小伙子因极度疲劳、高温下作业而中暑休克,甚至昏死过去。

8月12日清晨,近2000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在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将军指挥下,向决口堤段发起最后总攻,他们奋战到下午4时25分,终于在决口堤段内侧筑起一道10米宽的新堤。

几天来,在决口抢险现场,无论是从江面还是堤头,老远都能听到战士们的呐喊欢叫声。这样的声音,几次令人误以为是胜利合龙的欢呼。许多人后来才明白,这是战士们体力耗竭以后,靠这样的叫声来振奋自己。

12日九江决口合龙的这一天,这样的欢叫声更响,节奏更快。2000多方沙石都是在这样的欢叫声中传递、投放的。这一回是真的欢呼胜利合龙了。

在五六级偏南风中,欢呼声数里可闻。

有这样一份统计资料:在5昼夜的奋战中,仅“红军团”便有1200多人手上打了血泡、磨破手指,180多人烂裆,290多人烂脚,420多人口腔嘴唇溃烂,56人中暑晕倒。还有6个人被担架抬到九江驻军医院,醒来后自己拔掉针头,沿途问路找船赶回20公里外的大堤。

在堵口战役中,除了红军团近两千名官兵外,还有驰援九江的驻闽赣两省的武警部队和驻九江的陆海空军官兵们,以及8月9日赶到的北京军区堵口小分队。他们共同用钢筋、巨石和血肉之躯,堵住了狰狞的决口;以威震山河的气概,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堵口壮歌。

六个昼夜的无休无眠,六个昼夜的殊死搏击,奇迹出现!1998年8月12日下午6点,经过5天5夜艰苦卓绝的奋战,九江长江大堤决口封堵成功,创造了极短时间内长江大堤决而复堵的奇迹,在中国的堵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一条由钢木土石组合成的新堤,巍然矗立在决口处,彻底降伏了洪魔。

九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大堤决口,有文字记载的有十七次,只有这一次决口被成功地堵住。

国家防总专家组组长杨光煦说:“在长江大堤上,洪峰期间22.84的高水位,长江流量每秒6~7万立方米,决口流量每秒300多立方米的情况下,能够在29个小时合龙钢木框架结构,82小时成功封堵大江决口,在世界封堵决口记载中绝无仅有!”

京广线保住了!

大京九保住了!

长江干堤保住了!

九江堵口的成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大江大河上封堵决口成功。这样大的决口被成功封堵,在世界上史无前例!

这是一个真正的人间神话!这是一曲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这是血与肉的慷慨壮歌,这是民族血性大张扬的巨浪洪波!

历时三个月的抗洪斗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数百专家竭尽聪明智慧;三万多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鏖战九江;全国各地大力支援九江。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党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功勋”。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我们的军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他们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革命队伍,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是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柱石,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部队开进到哪里,各地政府和群众就立即组织起向导队伍、联络员队伍、技术员队伍、军需队伍、运输队伍、医疗队伍,随时完成支前保障;部队驻扎到哪里,哪里就即刻出现军人免费电话、免费出租车、免费餐厅、免费商店、免费旅店。在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们采访发回的新闻报道中,有这样几件事深深地印在部队官兵的脑子里:在九江,几千人的队伍集结大堤,吃饭一时成了大问题。九江市天雅酒楼等6家饭店、宾馆不讲任何价钱,主动承担了为一线官兵做盒饭的任务。一个73岁的焦老汉,拿出自己珍藏了25年的茅台酒,来到抗洪大堤,站在没膝深的水中,流着眼泪,给某炮团几十名抗洪勇士敬酒。老人双手颤抖得厉害,酒很难倒进杯中,一名战士说:“大爷,我替您倒。”老人说:“送别的东西我送不起,也拿不动,酒能驱寒,这杯酒我要自己倒、亲手端。”本来部队规定不能喝酒,但战士们被这位老人的真情感动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流着眼泪一饮而尽。一对8岁的双胞胎兄弟,他们从电视上看到抗洪战士的手磨破了,就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买来4大包“创可贴”,送给守大堤的解放军叔叔……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迸发出来的、如同战争年代一样的拥军热情,时刻滋润着子弟兵的心田,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每当祖国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候,这支军队总是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8月7日,江洲围堰决堤。前几个晚上江洲的老百姓还都住在坝上【江洲外面是一圈大坝,人们在中间生产和生活,中间地势很低】,后来都有一点松懈了,单单就是在那天晚上,人们各自回去拿一些东西,有的人就在家里睡着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洪水来了,房屋,庄稼,家禽,还有在屋里熟睡的人都无一幸免被冲走。刚才还充满生气的江洲,顷刻变成了一片汪洋。一个老人和他的孙子同时冲到了一棵树顶,树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为了减轻这棵树的压力,老人向旁边的树游去,一个浪头过来,只剩下孙子在树上撕心裂肺地哭喊,老人没有了踪影……

九江人将永永远远记住人民的子弟兵。是他们用身躯和生命筑成大堤,保卫了这个他们可能是第一次听说的城市。当时正处于最热的伏天,很多地方机械力量进不去,只有靠军人用手抱、用肩扛运输石头。他们其实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手破了,腿伤了,没有人退缩。江上一阵阵热浪扑面,头顶上是烈日,江水不能喝,很多人渴得没有了血色。九江的老百姓自发地掏钱买了矿泉水给他们送去,却没有一个人动一动。

部队走的那天,九江城沸腾了,人们走上街头站在路边为子弟兵送行,人实在太多,军车只能一点点地往前挪,人们拉着子弟兵的手不肯放开,人们把自己买的礼品直接扔上车子,有几辆车子实在走不了,车上的官兵只好下车来和老百姓一一握手道别,一位老人突然给士兵跪下了,满面都是眼泪,士兵们手足无措地将她扶起。那样的场景,语言是无力的。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副政委雷鸣球中将向回程的部队敬礼!统领千军的铁血将军,流泪了,他用泪水目送子弟兵的离去!向人民子弟兵敬礼!士兵们也向自己的好将军敬礼!

朱镕基总理来到灾区,下了飞机满含泪水第一个拥抱的,就是部队首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难忘的九八抗洪斗争,再次向世人昭示: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全体抗洪将士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与祖国的江河大地同在!

南北水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牵动了海外炎黄子孙的心。举国上下,东西南北,亿万双关切的目光投向长江,投向嫩江、松花江。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机关到工厂、街道、学校,从国家领导到普通平民,从古稀老人到少年儿童,从学校师生、医院大夫到新闻记者、文艺工作者,从大老板到小商贩、下岗职工,从海外同胞到留学生、少数民族兄弟……一场伟大的社会救援行动在洪水的咆哮声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一道无形的防洪堤坝在社会良知的呼唤下迅速筑成。

8月8日,《中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第一个向全国读者报道了九江溃口的消息。就在许多读者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长江两岸已经有无数双眼睛关注九江,无数个勇士集结九江,无数车物资驰援九江,一场惊心动魄的封堵战役正在这里打响。

自6月下旬至8月中旬持续两个月的防汛抗洪,使九江市抢险物资消耗殆尽。此时城防大堤决口,各路抢险大军云集,急需抢险物资补充。

几万名解放军部队来了,更多的抢险物资运过来了。

“石料,草袋!”九江紧急求援,国家防总迅即调度,从河南、河北、广西将120万条编织袋、100艘冲锋舟、4000件救生衣空运九江。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从河北紧急调集80万条编织袋,连夜装车启运。

广西柳州闻讯无偿援助50万条编织袋。

湖北省处在长江抗洪最紧要关头,仍然竭力支持。9日中午,黄冈市援助的6车石料刚刚送达,武穴市一名副市长押运6艘满载1400吨块石的船队就劈波斩浪向抢险现场疾驶而来。

江西省防总电话铃声昼夜不停。8日上午,从抢险现场传来块石紧缺的消息,南昌铁路局接到命令后立即运去10车皮块石。下午1时许,九江再次提出增补块石。南昌铁路局快速将20个车皮块石抢运至九江。

省直有关部门闻风而动。7日下午3点多钟,省交通厅接到客车调用命令后,20分钟内即派车赶到南昌陆军学院,接送1700多名官兵疾驰九江。

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急派18辆重型卡车、4台装载机赶到九江。

省会南昌虽然自身防洪任务艰巨,但只要九江需要,有什么就给什么。8日早上7点一刻,南昌市接到省防总调度命令后,从抗洪工地紧急抽调两台挖土机和两台装载机,8点30分即送往九江。

山东省得知九江堵口急缺石料,省防总立即调集石料用火车迅速送去九江。

在一条条通往灾区的路上,挂着各地牌照、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日夜兼程。

在住着灾民的地方,一支支医疗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背着药箱走进一个个帐篷,为灾民防疫看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亿万双充满爱心的手,为灾区人民托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那些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校园的孩子们,人们从四面八方给他们送来了课本和书包,给他们搭起了帐篷希望小学。

那些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人们给他们送来了衣物食品,还送来了重整家园的资金、技术和良种。

改革开放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和胸怀,人们舍“小家”保“大家”,牺牲局部保整体的全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保卫京九的抗洪前线,九江艾城镇雷桥村村支书万金水,为堵泡泉群,把家中的6条棉絮全拿来了;缺少木料时,他带头拆去自家的门板;没有土,他又领着大伙把自家门口挖成了一口小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