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普京自执政以来,始终将社会政策置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对社会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将教育、医疗、住房与农业发展并列为“国家四大工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普京进入第二任期以后,更加注重对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叶利钦时期所进行的相关改革为基础,对社会福利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人口及外来移民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福利货币化,是指国家改变提供福利的形式,由提供实在商品和服务转为对受惠居民的货币补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时期的高福利政策,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物业管理以及许多行业和阶层享受的免费住宅、疗养、交通等。但是普遍的社会福利逐渐成为俄罗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沉重负担。以2003 年为例,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总值为2.8 万亿卢布(约为900 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5%或联邦预算收入的68.3%,政府根本无法履行全部优惠补贴。而且普遍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如2003年社会福利的受惠人数高达1.03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5%,然而,最穷的20%的人口仅得到了福利支出的1/5.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决定对苏联时期延续下来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即变“暗补”为“明补”,实行物质福利的货币化。
从2003年开始,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多项法律,对向居民提供社会福利的体制进行了修订。2004年8月28日,普京正式签署了《福利货币支付法》,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一、福利货币化改革的内容
第一,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责任范围。规定3200万名享受福利的居民中1300万人由中央预算承担货币补偿,另1900万人归地方预算承担。第二,规定了货币补偿的额度。苏联英雄、俄罗斯英雄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每人每月3500卢布,伤残军人2000卢布,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1500卢布,非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兵1100卢布,参加过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居民1100卢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受害者1700卢布,一等伤残1400卢布,二等残疾1000卢布,三等残疾800卢布。第三,规定了额度为450卢布的“社会福利包”。即对享受联邦预算补偿的人,每月从补偿额中划出450 卢布专用于以下福利内容:40卢布用于市内公交(含郊区电车)月票;350 卢布用于获得免费药品(做法与医保相同);每月50卢布用于购买疗养证(需累积,2 年可享用1 次);每月10 卢布用于赴疗养地的旅途费补偿。并且规定,从2006 年开始,“社会福利包”的获得形式将采取自愿原则。即受惠者如果愿意继续接受上述补偿形式,可在2005 年10 月1日前向联邦养老基金驻各地分支机构递交申请,而不愿接受这种方式的居民,从2006 年起可得现金450 卢布,由个人自行支配。
二、福利货币化改革的后果
在福利货币化改革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老战士、退休者和残疾人。由于担心货币补贴不能及时发放,加上通货膨胀等原因,这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感觉自己的收入不升反降。而与此同时,各级公务员的社会福利优惠并未改变。从2004年6月起到2005年2月,俄罗斯先后有30多个城市爆发了反对福利货币化改革的示威活动,俄罗斯陷入了福利改革危机之中,普京总统的支持率也跌落到了历史最低点。俄罗斯共产党等党团甚至要求执政的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内阁辞职,或者解除个别内阁成员——俄罗斯卫生与社会发展部部长祖拉伯夫、财政部部长库德林和经济发展部部长格列夫的职务。民众的不满迫使政府收回已经通过的举措,并且暂停继续进行改革。俄罗斯总统普京已于2005 年2 月14 日签署了相关法令,从2005年3月1日增加基础养老金240 卢布;对所有纳入福利货币化补偿的人员实行统一的福利乘车证;货币补偿与实际价值(指交通成本)间的差额由联邦预算补足;8 月1日后实行养老金与通货膨胀挂钩,即养老金增发不得低于通货膨胀率。
三、福利货币化改革的教训
(一)立法过程中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
围绕改革的分歧始终伴随着福利货币化改革的整个立法过程。改革的力推者是总统普京、俄联邦政府、统一俄罗斯党,而改革的反对者是俄罗斯共产党、祖国党团、部分地方行政长官和社会团体。改革的力推者认为,进行福利货币化改革可以维护社会公平,克服福利拨款过程中产生的腐败,有利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人口,而且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联邦预算连年盈余为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时机。而反对者则认为,福利货币化改革一是违背联邦宪法的有关规定,因为依据宪法,国家有义务保障本国居民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国家应平等地保障个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受性别、民族、职务、居住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然而,改革后,1900万居民的福利改由地方预算补偿,而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会造成补偿额的不同,加大地区间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二是违背预算平衡原则,因为福利货币化改革使财政资源过多集中于联邦政府,而联邦政府在社会领域中应承担的国家义务则被降到最低点。三是会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两派的分歧直到改革政策出台后也未能弥合,因此,俄罗斯共产党等左翼团体也参加了游行,抗议取消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
(二)改革决策缺乏科学性
福利货币化改革关乎老百姓的生存利益,科学决策尤为重要,充分与合理的民主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俄罗斯福利货币化改革法案的起草和修订完全由联邦卫生与社会发展部包办,联邦政府没有就此举办过公开听证会,没有与非执政党派、地方行政机构、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进行有效磋商,造成改革措施脱离实际。当时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超过2/3的俄罗斯居民反对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之后发生社会抵制在所难免。
(三)立法质量差
国家杜马在对福利货币化法案的审议过程中,占多数的统一俄罗斯党派议员不是对选民,而是对总统负责,因而表现出高度一致,甚至未及读完所有修订条款就投下赞成票。在国家杜马中的少数反对派代表就曾抱怨说,他们在这个法案要进行关键的二读之前,仅被给予24小时的时间讨论内容繁杂的法案修改稿。
(四)行政效率低,联邦和地方政府协调不够
2004年10~12 月,俄罗斯联邦政府多次开会研究落实改革措施。但法律出台后,联邦政府并没有具体掌握可享受联邦预算货币补偿人员的准确数字,并且政府也没有及时制定出与改革配套的88 项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则消极抵制改革。按照改革法案的规定,联邦政府和89个地方政府各自承担货币改革后福利支出的50%。但多数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一些地区私下将国家规定的用现金支付各种联邦福利改为用州政府和州立银行自己发行的各种债券支付。
(五)决策缺乏对地区差别的考虑
俄罗斯地域辽阔,各联邦主体的经济状况差别较大。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将部分负担从中央转嫁给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其财政无力兑现法案的货币化承诺,因而导致公开或消极抵制该项法案,而且这个法案也没有充分地计算地区间生活费用的差异。生活在莫斯科的老兵和生活在物价较便宜的地区的老兵得到的福利补贴现金相同,这实际上造成了他们享受的福利水平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