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价值管理
7981600000049

第49章 传统财务性绩效评价指标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说,财务性评价指标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的不断发展,财务性评价指标的理论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节将着重说明传统的财务性评价指标,第二节至第五节将进一步反映财务性评价指标的演变情况。

一、传统财务性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传统的财务性评价指标通常是指根据企业某一时期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可以计算其数值的指标。从计算特征上看,传统的财务性评价指标又可分为单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的指标和结合资本市场价格计算的指标两类。

(一)单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的指标

按照2007年最新实施的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表有四种,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

企业通常会定期披露财务报表,比如我国的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年度财务报告和中期财务报告。只要能够获得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我们就可以据此计算有关财务指标。其中用于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有投资利润率、销售增长率、每股收益额、净资产收益率等。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也称投资报酬率或总资产收益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利润率净利润

资产平均余额(7-1)

投资利润率用于揭示企业用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效率高低,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管理者越能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产创造利润。该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不仅能用于企业自身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而且也能用于在同一时期,本企业与同行业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案例7-1

华能国际与长江电力的绩效比较

华能国际(股票代码:600011)2005年和200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 762 625 031元和5 550 381 540元,总资产分别为:2004年末71 324 978 078元,2005年末94 947 938 479元,2006年末108 491 489 078元。

2.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用于评价企业主营业务在一年时间内的增长幅度,计算公式为:

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7-2)

通过对销售增长率进行连续分析,可以了解一家企业所处的经营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一般在成长期的企业以开拓市场为主,等占有了稳定的市场份额之后,再提高收益。在这一阶段,销售增长率会伴随市场份额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其产品或劳务所在市场的份额基本上已经被分割完毕,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和调整,所以这一阶段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不会很高,企业的经营战略多是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稳定客户群,最终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3.每股收益额。每股收益额又称每股利润,是反映公司企业平均每股普通股所实现的利润。在不考虑可转换证券的情况下,每股收益额的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额=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总额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7-3)

每股收益额越高,说明普通股的盈利性越好,公司为其股东创造的价值就越多。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般都比较关心每股收益额指标。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为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指一定时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与其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7-4)

该比率反映投资者投资的盈利水平,比率越高,表明投资者的报酬率越高,企业管理当局为企业所有者谋取的利益越大。研究表明,不同国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有所不同,美国和英国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在26%~27%之间,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在6%以下。

证券分析机构通常会利用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的收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运用财务性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典型做法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该体系由杜邦公司的财务主管唐纳德森·布朗于1915~1918年首创。

该体系从评价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的指标——净资产报酬率出发,层层分解至收入、成本与费用以及资产和负债构成,经营者通过该体系的分析可以把握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将企业的大部分生产经营活动都尽收眼底;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同时由于该体系所需的财务指标来源于公开的财务报表信息,取得比较方便,所以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从一些媒体如雅虎中国上,我们往往可以直接查到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进行杜邦分析的结果。

(二)根据财务报表结合资本市场价格计算的指标

为了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上述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资本市场计算有关指标。较为典型的有每股市价、市净率、市盈率等。

每股市价就是通常所指的股票价格,它直接反映着股票市场的行情,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依据。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每股市价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判断,是股票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不过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每股市价往往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

资本市场上常用的另一个指标是市净率。所谓市净率,是指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相对于净利润来说,净资产值更能反映企业的整体实力,用市净率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更加可靠。市净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的预期,通过对市净率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市场的风险状况。市价高于账面价值(即市净率>1)时企业资产的质量较好,有发展潜力,反之则资产质量差,没有发展前景。我国大多数行业企业的市净率都在1~2倍。

还有一个指标是市盈率,它又称为价格与收益比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

普通股每股收益额(7-5)

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越愿意以现有盈利能力的较高倍数购买公司股票。例如,假设A、B两公司的每股收益额均为0.6元,但A公司预期的利润增长率高于B公司,那么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A公司当前的市盈率必然应当高于B公司。投资者若以同样价格购买这家公司股票,对A公司的投资能更早地收回。

在发行股票时,市盈率经常被用作估算发行价格的重要指标。根据发行企业的每股盈利水平,参照市场的总体股价水平,确定一个合理的发行市盈率倍数,二者相乘即可得出股票的发行价格。从我国最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新股发行时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大致维持在15~20倍左右。相比之下,欧美等发达国家股市的市盈率一般保持在15倍左右,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正常情况下的市盈率在30倍左右。

当然,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企业,不同行业的市盈率也会有所区别。为此,可以用某个行业全部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除以其税后利润总额,计算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表7-1是不同行业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测算结果。

二、利用传统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尽管财务指标可以从某些侧面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平,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程度的日益加剧,以及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利用传统的财务性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暴露出了诸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短期收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前已述及,价值创造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单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指标结果通常不具备实质意义,无法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价值创造的水平,特别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价值创造的潜力。许多企业当年的财务绩效非常理想,但是第二年的业绩却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这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例如,为了降低当期费用支出而削减对未来发展有利的职工技能培训等。可见,只有将计算期间拉长到数年或者将一定连续年度的结果综合考察,价值创造的结果才能显现出来。

(二)仅限于评价过去的经营成果而忽略可能有利于未来价值提高的因素

财务性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后向性”,它们计算的依据都是已成为事实的历史数字,其目的在于对过去进行衡量和说明。我们知道,企业价值只决定于未来的收益和风险,而与过去无关。尽管企业可以根据过去的衡量结果决定经理人的薪酬,在某种程度上激励和引导经理人在以后价值创造中的行为,但总体来讲,财务性绩效评价指标无法告诉经理人采取何种行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也就是说,财务性绩效评价指标仅仅说明了过去的经营结果,只能从某个侧面解释企业的价值是多少,但却不能反映价值创造的过程,从而无法揭示有利于未来价值提高的因素。

(三)没有考虑资本成本

在资本资源稀缺的证券市场上,股东之所以将资本投入到某一特定企业而不投到其他企业,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企业能够为其带来高于社会一般收益水平的收益,企业收益水平只有在高于一般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才能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这里所谓的“一般社会平均收益水平”,就是资本成本。

所以,衡量价值创造的指标中应当包含资本成本,应当通过衡量超过资本成本部分的超额收益来体现价值创造程度。但是,传统的财务性绩效评价指标只考虑投资带来的净现金流而不计量投入资本的成本,因此会与价值产生背离。

(四)局限于企业自身的评价

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往往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分析企业若干年度内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据此对未来的相应指标进行预测和估计。企业有时也通过将当期绩效指标与历史最高水平进行比较,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种局限于企业自身的自我启发式评价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忽略了同外界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参照与比较,容易使企业“坐井观天”,最终被竞争对手淘汰。同时也不利于外界投资人进行企业间的价值比较与判断。

(五)容易出现利润的人为操纵

在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下,激励机制往往也以会计收益(即税后利润)为基础,税后利润是评价管理者的报酬和奖惩的重要标准。因此,管理者就会通过人为调整各种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人为影响收入和费用等手段,来操纵会计报告的净利润以达到提高业绩的目的。

结合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等因素而计算的财务指标虽然兼顾了外界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判断,某种意义上对传统的财务性评价指标起到了补充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指标包括了投资者偏好以及投机炒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不是纯粹的能够反映绩效好坏的指标。特别是在现阶段资本市场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局限性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们对企业目标认识的转变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快速变革,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由于难以反映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联,因而在绩效评价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动摇。与此同时,尝试对企业价值大小进行描述和衡量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涌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股东价值增值、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以及投资现金流收益率。下面将通过第二节至第五节对这四种价值指标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