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下属讨厌责骂,有的甚至要求领导夸奖自己,他们会若无其事地说:“我是那种不被别人捧就没有干劲的人,若被责骂的话,就辞职不干了!”
只要你发现“这小子很狡猾”时,就不要紧追不放了。那时,你还弄不清楚你自己是为什么而发脾气。因此,当你对下属说:“你来会议室一下。”花上几十分钟,你一面听他的辩解,一面指出他的错误之处,而在训斥之后,还应该强调“以后要更加小心”这句话。
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无味。有经验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既敢于发火震怒,又有善后的本领;既能狂风暴雨,又能和风细雨。善于发威的领导者应该深知,“威”虽然是对众人而发,但对个别人而言,应该有不同的做法。“软”和“硬”是相对而言的,不可千篇一律。
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经负有辅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责贬官。他告诉太子道:“李责是有能力辅佐你的,但他是我手下的功臣,是前朝元老,而你跟他并没有什么恩爱相连,因此,他难免会摆出桀骜不驯的样子,使你难于驾驭他,所以我才傲意贬谪他。你继位后,可即刻让他官复原职,他便会对你感恩戴德,忠实地效命于你。”
果然,太宗逝世后,太子李治继位的当日,就让李责复任宰相,由此,李责对新皇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忠心耿耿、不复二心。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管理下属的过程中,光有软的或硬的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则是软中有硬。我们可以把领导者的发威视为“硬话”,而把领导者的“施恩”视为“软话”。软硬齐施,双管齐下,因人因事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孔夫子曾经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作为领导者应以善为本,不论对上还是对下,要理智持久,要建立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方能显出你的大将风度,周旋于企管之中,使你运筹帷幄。有时,公司的制度有些小变动,老总已通知你们,你主管的部门要减少一个人,并由你决定调走何人。
你当时感到很不高兴,因为属下们都有其特长,最重要的是你与员工们早已建立了很好关系,共事合作愉快,私底下的交情亦不俗。
请你尽快做出抉择!请撇开私人感情,眼光放到公事的需要上。知道了自己的需要,再仔细分析下属的工作能力、性情、潜质和其它耐力。在这个时候,你已经可以知所取舍。员工调离确定后,要立即找下属谈话讲清楚,而不致对方对你有意见。
告诉对方:“公司在某方面有临时变动,各部门的人员都要配合。考虑到你向来正确对待工作,对公司的制度也清楚,特别是你不光对本部门的工作熟悉,对其它部门也有所了解,所以让你投效别的部门,对你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为一名握有一定权力的上司,如何对待有过错的下属,无非是既打又揉。具体说来,在“打”的时候心要黑,要敢打,并且打在他的痛处;“揉”的时候脸要厚,让下属体会到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
员工表现得好,领导就应公开给予表扬,使其在众员工面前脸上有光。反之,就私下批评,也使其有面子。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员工信心十足,努力为企业效力。
美国某公司一位高级主管,由于工作严重失误给公司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这位主管心里非常紧张。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主管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另一同等重要的新职时,这位主管大吃一惊,他非常惊讶地问道:“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降职?”董事长平静地回答:“若是那样做的话,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这出乎意料的一句激励话,使这位高级主管从心里产生了巨大动力。董事长的出发点是:如果给他继续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常人。后来,这位高级主管果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下属,当他出现失误后,本身肯定会自责,同时也在怀疑会不会失去上司的信任。因为下属明白,上司对他失去信任将意味着什么。所以,在这个时候,上司在批评斥责之后,别忘了补上一两句安慰或鼓励的话。因为,任何人在遭受上司的批评之后,必然垂头丧气,对自己的信心丧失殆尽,心中难免会想:我在这个单位彻底玩儿完了,再也上不去啦!如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他更加自暴自弃。
此时,假如作为上司的你能够既打又揉,适时地利用一两句温馨的话来鼓励他,或在事后私下对其他下属表示:我是看他有前途能干,所以才舍得骂他。如此,当受到斥责的下属听了这话以后,必会深深体会到“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肯定会更加发奋努力。
下属犯错误是难免的,领导应该怎样去对待呢?那就要批评改正。批得轻,难以改正;批得重,容易形成对抗。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表演一场黑白脸的批评戏。
(1)对认错误态度好的部下,点到为止,让白脸唱主角对待下属,切不能伤其自尊心,丢了面子。脸皮薄的部下,不可过于严厉,点到即止,让白脸发挥更大作用。
(2)当下属不愿认错时,领导者决不含糊,批评斥责的目的是使部下改正缺点,今后不再重犯。因此,对不愿认错的部下,一定要严加斥责,让黑脸唱主角,白脸在后场,对这样的部下,要先挫其傲气,要是白脸过早上场,他还以为是援兵到,于是,更加不悔改了。
(3)聪明的、有能力的领导,在下属出现失误时,懂得站在下属的立场为他们排忧解难,当他们的挡箭牌。
批评他人必须掌握尺度,不能突破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批评的目的是指出错在哪里,不是为个人出气,把他人整垮。批评者只是充满善意地向他人进忠,忠告固然就该深刻,刺激信号应到位,力争让对方认识到过错的严重而幡然醒悟,但忠告必须使人能够忍受痛苦、自责、羞愧的折磨而不至于伤害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