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功能,原本在于人们的思想沟通,生活的相互咨询,以及经验的交流和智慧的传播等。孔子曰:“谨而信。”意思是说,说话、做事要谨慎,要诚实守信。仔细想来,即使在现代社会,“谨而信”依然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本。在这里,我们只谈有关日常说话过程中要谨慎用语的重要性。
有很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的用语不谨慎,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冲撞,给生活带来许多磕磕碰碰。年轻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让自己追悔莫及,因为踏进了社会,不是所有人都像父母、朋友一样包容你、理解你,你必须学会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担当,这样才会成长。
有一天,主人请了四席的宾客吃饭。吃饭的时间差不多到了,第四席的人还没来到,主人便说道:“为什么应该来的人还没来?”第三席的人听后,便想:他说应该来的人还没来,是暗指我们这些不应该来的人却来了吗?于是便生气地走了。
主人见第三席的人走了,便说道:“为什么那些不应该走的人走了?”第二席的人听后,便想:他说不应该走的人走了,是暗指我们这些应该走的人却不走吗?于是也生气地走了。
主人见第二席的人也走了,不禁说道:“我又不是指责他们,为什么都走了?”第一席的人听后,便想:他说“我又不是指责他们”,就是刚才说话全都是在暗讽我们吗?结果连第一席的人也走了。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说话用词一定要谨慎啊。
(1)不要说脏话
常言道“祸从口出”,生活中有很多争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有的“飞来横祸”往往就是因为一句不中听的话而引起的。比如说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为无聊的话题或观点抬来抬去,吆五喝六,直抬到面红耳赤,甚至开骂,更有甚者最后用暴力解决问题,最后双方两败俱伤,现在社会上这样的悲惨例子实在太多了。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什么要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把对方家里爹娘老小都问候一遍呢?这不理智的一骂,骂散了朋友,骂出了矛盾,甚至是灾祸——人是有报复心理的,尤其是小人。这不仅失去了语言交往的意义,还搞得身心疲惫,所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无聊的谩骂还是不要为好。
(2)不要总发牢骚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的事情。遇到失意的事情,向别人倾诉,发发牢骚,这本来没有错,因为向别人倾诉能够帮助我们发泄心中的积郁,缓解心情,有助于身心健康。但是,如果你发起牢骚来没完没了,就会遭到大家的厌烦,不但不会同情你,甚至还会因为不耐烦而指责你。最终,大家会因此而孤立你,你不仅失去了和别人平等对话的机会,还会给自己造成尴尬或者更不利的局面。
一个年轻人,离开象牙塔的美好纯真,肯定会对社会有一些不满或不适应的情绪,也难免会发一发牢骚,然而,发牢骚不可能解决令你苦恼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勇敢地面对所面临的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化解心中的症结。总之,牢骚不可多发,更不能乱发。否则,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3)不该说的别说
语言的谨慎还在于,不该说的话别说。如违反社会公德和原则的话,最好永远都别说。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话是说不得的,比如人们极少会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秘密和隐私,“为人只说三分话,留有七分保自身”,这是个人保护自身的本能。所谓“打人不打脸,揭人莫揭短”,如果你知道了别人的秘密或隐私,千万不要向第三个人公开。在我们与人交流时,往往要面对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小同的忌讳。如果你偏偏说了不该说的话,即使你是无心的,也会导致别人的怨恨,后患无穷。俗话说“沉默是金”,就是这个道理。
(4)不要挑拨离间
世界上有一种人,专门喜欢在发生矛盾的两人面前搬弄是非,讨好卖情。打着为两人调解的旗号,实际是在挑拨离间。结果使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继而敌对。当事人双方,皆以这种喜欢讨好卖情的人为友,却不知已经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种人的伎俩一旦被识破,就会让大家纷纷倒戈,自己也成了众矢之的。明白事理的人都不会干这种小人的勾当。有这个“癖好”的人,一旦狐狸尾巴露出来,就会让大家群起而攻之,遭众人唾弃。
所以,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我们还是给自己留点退路为好,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谨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