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看不见太阳,但我可以感受阳光的温暖;虽然我看不见大海,但我可以倾听海浪的声音。”当一位盲人对你说出这样的话语时,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此豁达的话语,如此乐观的心态,不得不让人折服。没有一丝的抱怨,没有一丝的颓废,有的只是自信和乐观。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向往。生活是美好的,不是吗?看不到太阳,不要紧,你可以享受它的温暖;看不到大海,也不要紧,你可以倾听它的声音。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当你打破杯子的时候,不要抱怨,想想,幸好你打破的只是杯子,而不是更贵重的东西;当你打破更贵重的东西时,不要抱怨,想想,幸好只是打破东西,并没有弄伤自己;当你弄伤自己时,更不要抱怨,想想,幸好你只是弄伤自己,并没有弄丢你的命。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你会发现,原来退一步,就可以海阔天空。
一头老驴,掉到了一个废弃的陷阱里,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它是老驴,懒得去救它了,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地希望。每天还不断地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驴应该很生气,应该天天去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他的主人不要他,就算死也不让它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它旁边。可是有一天,它决定改变它的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他们以为自己经历了世界上最大的困难,却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有这些经历。
抱怨不可取,你抱怨等于你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使行路更难。困难是一回事,抱怨是另外一回事。抱怨的人认为自己是强者,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社会太不公平。抱怨不同于坦然承认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们如同看到一个伤痕累累的,神色平静的勇士,如同英雄。人们本来同情弱者,由于抱怨的人气急败坏,反而得不到别人的同情。
人们之所以倾心于那些乐观的人,是倾心于他们表现出的超然。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气和信仰,乐观的人都具备。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别人。乐观也包括豁达,坚韧,让人觉得困难从来不是生活的障碍,而是勇气的陪衬,和乐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许多人都抱怨过处境的艰难,发现无济于事之后便沉默了,甚至停滞不前。抱怨丧失的不仅是勇气,还会失去朋友。谁都恐惧牢骚满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失去勇气和朋友,人生会变得更难。他们不知道,人生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困难,摒弃抱怨是其中妙谛之一。
人有一种心态,叫做习惯心理。做同类的事情,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习惯,稍微不做,不仅仅是身体上不舒服,更重要的是心里不舒服。比如喝酒,抽烟,打牌,最明显的就是吸毒,心瘾难戒。有人说,吸毒最初很痛快,上了瘾之后,吸的时候没有感觉,不吸的时候感觉就是难受。抱怨也是一种,抱怨的时候到达高潮的时候,经常看到那些人咬牙切齿,有一种痛并快乐的感觉,不过时间长了,不抱怨的时候也是难受,郁闷哪!从生理角度讲,发泄者大多吐苦水,胆汁下降,胆固醇和高血压一起上升。从来就没有听过看过哪个人抱怨的时候真正是心情舒畅的。抱怨多了,前途一片迷茫,世界一片昏暗,大家都在阳光下,自己怎么就命苦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意思是说: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就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
对命运的顺从,对自身的修养,这是一个不能改变和能够改变的辩证关系,容易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自己,不能改变的,是世界的赋予。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能够改变,不能改变的,怎么去适应。
人们经常看到的是这种情况:比如一个人在星期一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顿暴打,他星期二就开始向各个朋友复述这件事,到星期三的时候,他已经郁闷得不想出去见人了,到星期四的时候就开始找碴儿跟家人吵架了……
其实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每复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顿,意味着事情过去之后,你每天还在继续挨打。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与其这样,不如向前看。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人的精力有限,少一些抱怨的时候,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展和改变的机会,看看有没有要做好准备的机会。用有限的精力多吸收和学习一些有益处的信息,就多了一些学习和吸取的时间,积蓄力量增加能力,多了一些机遇,也多了一些改变不幸命运的机会。
抱怨得多了,会看到更多的不幸。理论和实践上逐渐积累,在和别人共同抱怨的切磋中技艺更加成熟,因为你整天抱怨,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有一句古训,叫做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真正的遵循起来,感觉心态会好很多。其实这其中不仅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态度问题,更是一种心态。心灵上宽恕了别人,也宽恕了自己。《菜根谭》中有云: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有一个僧院戒规森严。按照静默誓言,任何人都不允许说只言片语。但这条戒规也有一个例外,每隔十年,许可僧侣们说两个字。一位僧侣在这个僧院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十年之后,来到主持僧侣面前。“已经十年了,”主持僧侣说道,“你想说的两个字是什么?”
“床……硬……”这个僧侣说道。
我知道了,主持僧侣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个僧侣再次来到主持僧侣的面前。“又过了十年,”主持僧侣说道,“你想说的两个字是什么?”
“饭……馊……”这个僧侣说道。
我知道了,主持僧侣回答道。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这个僧侣再次来见主持僧侣,主持问道:“经过了这十年,现在,你想说的两个字是什么?”
“他……们……”僧侣顿了顿,终于不顾戒规,愤愤地说道:“辞退了我!”
“我知道这是必然的。”主持僧侣回答道,“这么多年来,你所做的一切就是抱怨。”
其实“抱怨”就是表达内心不满的一种态度,但是当我们要表达不满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希望对方能有所改善来为自己带来新的满意。因此要做到有效的抱怨,心态是个关键按钮,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件事都有效地预防和回避抱怨的发生,但是我们绝对有权为自己选择适当的态度。正确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在抱怨与有效地达成目的之间找到适人、适事、适时的最佳平衡点。只要凡事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尽量克制消极的情绪;只要凡事多从长远的方面去衡量,不要为眼前的小利所误导,这样心中就有了一个“抱怨”的准则,我们就不难因人、因事、因时做到有效表达内心的不满,并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达到有效抱怨的原则。
生活中难免会有抱怨,我们要学会抱怨。如果你能尽量与好面子的人打交道,就不需要抱怨太多,因为他们会尽量达成你的要求,让你不需要抱怨。如果确实有问题,对方也会听你的抱怨,并及时改进。
不要见人就抱怨:只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抱怨,是最重要的原则。向毫无裁定权的人抱怨,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发泄情绪。而这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要知道,即使是发泄情绪,也有比向无能为力的人抱怨更多更好更理智的方式。直接去找你可能见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工作人员,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假使这个方案仍不管用,你可以将抱怨的强度提高,向更高层次的人抱怨。
抱怨讲究方式,尽可能以赞美的话语做为抱怨的开端。假如你在一家餐厅里,你可以先以曾经在这家餐厅用过餐而且非常喜欢做为开场白;假如你是第一次来,你也可以用慕名而来做借口。不要认为这是虚伪,因为这一方面能降低对方的敌意;同时更重要的是你的赞美已经事先为他们设定了一个遵循的标准。记住:听你抱怨的人也许与你想抱怨的事情并不相关,甚至不知道情况为何,如果你一开始就大发雷霆,只会激起对方敌对、自卫的反应。
如果碰到的情况是既费时又花钱的,你也许会发火,但你仍然必须努力的自我控制。表达你的愤怒并没有错,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可能会得到非常有效的结果,但是绝对不要失态;假如你失去控制,就是冒着降低自己的可信度与全盘皆输的风险。忽略小的失误而挑大毛病,这是抱怨的最佳手段,假如每件事都激起一场战争,你会满盘皆输。因此,在生活中不要把精力虚耗在抱怨上,只有多一份大度和宽容,少一份愤怒和抱怨,我们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