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生活,提早享受20年
7992200000041

第41章 内省改变自己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自然也避免不了矛盾、争吵和误会,假如我们总是在一些是非问题上讲什么胜利,那就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好心情。倒不如学会检讨自己,提升自己,以尽量减少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总有一些人为了证明别人的错误,大海捞针般的到处搜集一些证据,然后加以大力挞伐。不知道这样究竟是为了指出别人的错误,还是证明自己的高明,每个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但是最起码他有勇气去做这样一件事,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嘲笑、讽刺、打击,而应该包容别人的失误,吸取他人的教训,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能避免这些问题。

在现实中,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思想和看法,所能改变的,唯有我们自己。生活里的不好的方面并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是因为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因此才会觉得生活充满了黑暗。让生活变得美好幸福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秘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有放弃了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的生活才会随之而来。我们主观上都想得到好的生活,然而在客观现实上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美好,那就是因为,我们总想着让别人来改善生活,却忘了检讨、改变自己,永远的匍匐在生活的脚下。

有那么一些身在职场的人常常会抱怨公司缺乏一种融洽、和睦温馨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也缺乏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氛围,而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只是在一味的抱怨而已。事实上,人在职场,当你主动问候别人,对别人微笑,你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真诚的问候和微笑。俗话说得好:“不要总是抱怨别人的不好,看到别人是如何对待你的,你就会知道你是如何对待别人的。”

其实,改变自己工作的环境很简单,只要每天早上都面带微笑的去上班,在遇到他人时,能够礼貌地点头致意,微笑地说出“早上好”之类的话,下班时,再以真诚的道别作为结束,你的心情一定会保持一整天的轻松快乐,并且会把这种快乐传递到他人的心里。身在职场,本来就是一件无奈且繁杂的事,在这种时候,你需要牢记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期待别人或者是外部环境的主动改变,相反的,只要改变自己,环境就会因你而改变。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要埋怨生活中的种种不平,种种冷漠。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烦恼与寂寞,万事皆有因。在得到之前你必须先付出,给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得到快乐。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和耐力。只有傻瓜才会因为看不到太阳的形状而拒绝走在阳光下。而聪明的人会在心中种植阳光,因为他们知道心中有阳光的人,生活中才会有阳光,不管是阴天还是刮风下雨。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情,每个人都希望会有人来分享欢乐,有人来抚平伤痛,不仅是在节日这个公众的氛围,更是平日里需要慰藉的每一刻,愿我们彼此真正关心,真正爱着。

在时光的咏叹调中,我们不正像那一朵花吗?有无自己的果实,全靠自己是否投入的去吸收大自然的营养。时光无情的平等,它时刻告诉你青春有过但只有一次,肌体活过也仅此一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有些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等不如意时,心情就会很不好,习惯了抱怨社会的不公和命运不佳,认为是社会有问题,同事有问题,单位领导有问题,而把这种失败的心情归咎与同学、朋友等外在因素。又在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假如我有钱……假如我从小……假如我早一点……假如我最初……假如……

他们在面对生活的失败时,总习惯于在他人或社会身上找原因,结果呢?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周围,每时每刻都在诞生比自己更成功的人,更快乐的人。

生活中,凡是拥有成功、保持快乐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因为他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而在生活中总是失败、摔跟头的人,则是干一行怨一行,认为倒霉的事都让自己摊上了,抱怨命运不好,抱怨社会不公。

其实,要想轻松快乐的获得成功很容易,那就是少抱怨别人和社会,多检查改造自己。与其在抱怨中失去机会,还不如在改造自己中练就本领。人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事业,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所以,收起那些无谓的抱怨吧,只有善于内省自察的人,才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棵大树,只有根基深,树龄老,才能稳健树立。假如长的枝繁叶茂而根基却不扎实,暴风骤雨过后被拔地而起、根土分离的命运还是不会改变。而作为人,要看清世上的一切,首先就要看清自己,而内省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个人走来走去却从未感到自己躯体的重量,但是,倘若他想挪动别人的身子则会立刻感到沉甸甸的重量。一个人的眼睛天生只能看到周围的环境和人,只有借助镜子、水等媒介才能看到自己。同样,我们能够清楚地看清别人的弱点和缺陷,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熟视无睹。自高自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毛病,我们总是心比天高,把大地采在脚下,幻想自己翱翔在宇宙中。

我们创造了神灵,却总是扮演着神灵的角色,甚至屈驾在神灵的头上,自以为有神意,有神形,其实也不过自欺欺人而已;我们自以为是万物之灵长,不同于其他动物,可以任意破坏环境,任意支配其他生灵,却忘了其实我们也只不过是生物链里的一环而已。就这点而言,我们怎么能凭小聪明来分辨自己和动物谁更聪明、谁又更愚蠢呢?

在生活中,我们不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从不仔细反省自己,并且总是不着边际地对自己或别人提出要求:要什么,不要什么,是什么,不是什么。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尺度去丈量永远不能丈量的东西。正是因为这一切,使得我们人类困扰不安,从而出现罪恶,失望,犹豫,疾病。

正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那样,巫婆的心目中世上只有她最漂亮。世人的心目中也只有自己最完美,人们心目中总有一个上帝,这个上帝就是自己,因为他们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自己,不会是别人。

其实人在看不清自己的时候,也同样看不清其它事情。距离近的物体就大,距离远的物体就小。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大得眼睛里只有自己,容不下别人,别人小得站在我们眼前,我们也熟视无睹。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首先要批评自己,这才是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

《圣经》说:“只见他人之瑕庇,而无视自己之大错。”观察别人的目的,并非为难别人,而是改变自己,完善自己,重新塑立自身,并以他们为榜样,以免重犯自己曾经严厉谴责过的错误。学会宽容别人,因为我们看不清自己,学会严于自己,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个人,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和本领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无疑仍然是渺小的。要想平平安安地活,就要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越轨、不越规、不越位。看清自己,就是要查找自己的不足,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面对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诩的地方,然而也少不了一些无奈。你在这方面很优秀,说不定就在另一方面逊于别人。如果肆意轻狂,得到的将是一事无成。

看清自己,就是要提炼一种无形的智慧。看清自己,其实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懦,它是清醒中的一种苦心经营。所谓把握自己,把握人生,其实关键在于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只要知错即改,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就一定会使自己的人生得以升华。

看清自己,就是要建筑一种精神支柱。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一个沉湎于愤世嫉俗的人,自然领悟不到世界的精彩。社会上也有这样一种人,天大地大,这个世界除了他以外,没有哪一个赶得上他,以至于不知自我,成天飘飘然,把时光浪费在麻将中、扑克里,不学无术,到后来被社会淘汰。在这样一个竞争力强劲的时代,只有看清自己,寻求一种精神支柱,才会不断否定自己,充实自己;才会肯定别人的成功,查找自己的不足,知难而进,迎头赶上;才会在各种挫折面前,不怨声叹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看清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成功倍加珍惜。一个人富有了,成功了,仍然看清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位,吹捧的人多了,仍然看清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只有看清自己,才能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着永恒的美丽。人的一生好像爬山一样,有的人还在山脚,有的人正在山腰,还有的人已经爬到了山顶上去了。此时的你,不管在山的什么位置,都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时时警示自己,不断提高攀登的技能,才能达到山峰的顶点。深刻的内省是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在内心的沉淀和省察之中,周围的一切才可能是透明的,清晰可见的。

道家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了解他人的是智者,能认识自我的是高明之人,能战胜他人的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是强者。勉励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自制之力,能熟知自己的缺点并勇于克服它。

俗话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自己能称出自己的份量。人们往往自视过高,因而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也是人活在世上最起码的底线。一个人,连自己的轻重都不知道,就无法在社会上恰如其分地为人处事。摆不对自己的位子,就会没大没小、没轻没重,往往导致越发乱礼,头破血流栽跟头。

一个智慧贤明的人,首先要对自己和周围人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估价,然后再决定与谁交往以取长补短,要帮助朋友克服弱点,要利用敌人的弱点以战胜之;要有自制之力,勇敢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只有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才是强者,连自己都战胜不了的人往往是难成大事的。弱点突出的优点也突出,一个没有弱点的人也一定不会有多大优点,在这方面登峰造极的人在另外的方面可能一无是处。

知人者智,是主客二分的认识论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胜人者有力,只要力气大就能打败对方,这也没多大难处;最难做的是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一个人几乎无法真正认识自己,因为认识主体和客体都是自己,不跳到圈外是难以看清圈内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不能自视其睫。拿着手电筒夜里走路,也往往只照前方,而照不到自己;人在宇宙中,也往往只注重认识外界,而忽视了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以周围人为参照物才能看清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短处。

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那些先贤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无非是因为他们都留着一只眼睛审视着自己。哲人说过,没有反省能力的人,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反省能力的人,都自以为是,没有廉耻之心,有的也只是像兽一样的欲望。因此我们活在人世间,就必须要拥有能观察自己的“第三只眼”。

用第三只眼看自己,你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你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用第三只眼看自己,你才能看清自己的本心,从而看清别人。因为你的所思正是别人所思,你的所欲正是别人所欲,你的所苦正是别人所苦。这样推己及人,正是儒家所倡导的“恕”道。人只有既看清了自己,又看清了别人,才能明白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和宁静。

佛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认真审视自己,你才可能成为一个觉悟的人。

我们不是佛,我们没有佛那样的一双法眼,但是我们可以像圣人那样获得一点自知之明。唐太宗给我们留下了一句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既然我们没有法眼,也没有在后脑袋上长出一双眼睛,那么,就让我们找来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真实。

古时候齐国有个美男子叫邹忌,他自以为是天下第一美,并且得到妻妾的赞美,等到见到真正的美男子徐公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差远了。由此,他发现了自己的盲区,并由此推断世人受蒙蔽的事太多,特别是至高无上的齐王,更是受蒙蔽之深,因而劝谏齐王纳谏,成为史上最有自知之明的人。

只要我们善于借鉴,我们照样能够照彻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心灵里安营扎寨,不再迷惘和自命不凡。要知道,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有自胜之勇,这种勇已不是经验界的力大无比,而是一种“心勇”,是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