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手心向下是给予,向上是索取”,人要学会手心向下而不是向上。经常习惯手心向下的人才能感到世间的美好。助人为乐,自己也快乐。
付出和给予是我们立身成人之本。我们懂得付出,就永远可以有付出的资本;我们贪图索取,就永远有必须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取越多收获越小。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的收支。你付出了多少才会收获多少。付出时不一定痛苦,收获时却一定快乐。其实,懂得随时给予人帮助的人,不但能够方便别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自己创造了机会,尽管你在帮助别人时并不是这么想。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下午,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一位贫困的乡下人在田里耕作,听见一个少年救命的呼喊声,一个少年落水了。在这危险时刻,乡下人奋不顾身,把孩子救了上来。事后知道这个孩子是贵族世家的儿子。贵族亲自登门致谢,乡下人却拒绝了贵族,用他的淳朴诠释了一件感天动地的壮举。贵族接受了这份无偿的珍贵赠与,这无私的挽救孩子生命的给予!我想贵族是快乐的,乡下人的给予让他捡回了儿子的生命,乡下人同样是快乐的,他为一个家庭找回了儿子!
故事并没有结束。那位贵族因为敬佩乡下人的高尚,感恩他的无私给予,他也决定回赠。他决定把乡下人的儿子送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来回报这世间珍贵的情操。乡下人接受了这份给予。乡下人是快乐的,他的儿子圆了自己的梦想;贵族也是快乐的,他给予恩人一个梦想。乡下人的儿子后来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他后来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荣获诺贝尔1945年医学奖。他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那贵族的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伦敦患严重的肺炎,他也得益于青霉素的发明,从而治愈。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作家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语“要是你随时随地,在你整个的一生中,给人们留下的全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和对你的亲切回忆,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愉快。”高尔基还在信的最后写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应该说作家通过儿子在岛上栽种时留下的鲜花对“给予”做了最美好的诠释,并说明给予是一种值得礼赞的美好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发达,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和疏离,可我想,只要世间能有真情涌动,只要人们能多多地对他人给予和奉献,就会有感动存在,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和温暖。
当然,一个人给予他人时,也许对自身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亏空和缺失,但对他人却是圆满和丰富,甚至是拯救,这样就使给予本身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崇高的境界。
在平淡的日子里,不要吝啬我们的给予之举,我们要多多地给他人雪中送炭,正如古语所说“好事多做,莫问前程”,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件衣会使他人温暖一辈子。
自私的人只想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而很少想到要为对方做什么,能为对方做什么,有时哪怕是举手之劳的事。其实,自私的人若是从小事上为对方考虑,久而久之,就会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他们的生活也将逐渐美好起来。
生活中,我们能给予别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例如,为失学儿童捐一笔钱,对落难者实施援助,帮勇士制服歹徒。这些都是给予。当然这样的给予由于个人财力、自身条件等有限,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细微的小事我们可以去做,如指路,公共汽车和地铁里让座;帮年长的老人拎东西;在他人摔倒时,你伸手拉他一把;看见小朋友做危险的事,及时阻止等。这些事虽小,却让受助人心里觉得暖烘烘的。
若遇上突发的事件,如有人突然病发晕倒、有人落水等,应视自己的能力决定帮助的方式,能帮得上的,直接伸出援手;帮不上的,积极寻找可以提供帮助的特殊人群,使他们能够及时赶到。比如说,及时报警、叫救护车。
给予,即是快乐的给予,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传染”,把快乐“传染”给别人,世界便处处充满快乐;把信任“传染”给别人,世界上就不会有猜忌。当然,给予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无论给予了别人什么,自己总会得到些什么,这即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别人,那么自己也是幸福的,因为自己既帮助了别人,也满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