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之时,广求天下士,厚养幕僚,有一位孝廉叫蒋衡,应聘前往。年羹尧甚爱其才,对他说:“下科状元一定是你的。”年羹尧说话语气如此之大,正是依仗他自己的功劳以及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蒋衡见他刚愎自用,骄奢之极,就对他的一个同僚说,“年羹尧德不胜威,当今万岁英明神武,年羹尧大祸必至,我们不可久居于此。”他的同僚不以为然,年羹尧的权势正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投奔他的门下呢。
蒋衡不顾同僚的劝阻,执意称病回家,年羹尧挽留不住,取1000两黄金相赠,蒋衡坚辞不受,最后在年羹尧的坚持下,只接受了100两。蒋衡回家后不久,年羹尧果然出事了,牵连了不少人,因年羹尧一向奢华,送人钱财不到500两黄金的,从来不登记,蒋衡因只接受百两之赠,从而确保自己平安无事。
蒋衡从年羹尧的骄横言行中预见到他所存在的危机,及时地与他拉开距离,避免了祸及自身。可见,做事情需要深谋远虑,想得深、看得远,才可以避免重大决策和方向上的偏差和错误。比一般人看得早一点,想得深一些,并及时做出科学预见,是一种先见之明,这种先见之明,来自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战国时期,魏国的范雎受中大夫须贾迫害,逃匿民间。一次秦使王稽来魏,听说范雎很有才干,便暗中带他回秦,进入秦境时,一队人马迎面驰来,范雎问来人是谁,王稽说可能是秦相猥侯魏冉东巡县邑。
范睢说,“我耳闻穰侯专擅秦政,不容外人,今天被他碰上,轻则受辱,重则被驱。我还是躲到车底吧!”
顷刻,魏冉来到车前,问车中有无别国宾客,王稽说没有,魏冉就走了。范雎从车中出来,说,“魏冉是聪明人,只是遇事反应慢点,刚才他怀疑车中有人,你说没有,他未搜查,过后一定不放心,会派人回来搜查的,我要避一避,”说完下车从小路向前走去。果然,过了一会儿,魏冉派人到车上翻找,见确实没人方作罢。
范雎通过分析魏冉的性格,知道他是一个多疑的人。所以推断魏冉会有可能要搜查马车,而且还推测到魏冉可能会派人重新再搜一遍,正是他高超的预见能力,使他能防患于未然,逃避了被抓捕的命运。
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是对突发危机的预先准备,是对未来各种情况的预测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中国有句成语,未雨绸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还没有下雨,就先修好屋顶,这样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就能在温暖的房中躲避风雨的袭击。在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的时候,在日本、韩国、泰国等邻国纷纷陷入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泥潭中时,中国由于高瞻远瞩,备下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应付突发的金融危机,事后又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才使得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成为亚洲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可以避免突发的灾难,可以使得未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亡羊而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与其在事故发生之后再采取措施来弥补,不如在其之前就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防范,试想一下,如果养羊人在狼来了之前,先把羊圈的漏洞补好,那又如何会给狼可乘之机呢?在风暴之前修补屋顶,在洪水之前修筑堤坝,在荒年之前储备粮食,比起在风暴之后重建吹倒的房屋,在洪水之时抗洪救灾,在荒年之时发粮赈济,防患于未然岂不是更优的选择呢?
处在安全的环境里,危险和困难也随时都会出现。《周易·系辞下》里就说过,“是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左传·襄公十一年》里,也有一段话:“《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平安的时候,不要忘记灾难和危险有到来的可能性。只有总想着有危险,才会有准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拿破仑曾说,“如果我总是表现得胸有成竹,那是因为在提出任何承诺前,我都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并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时时都充满了危机感。因为他知道,风险无处不在,人生充满了变数,各种风险因素都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这就意味着安逸只是暂时的,一旦明天某个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后天就需要面对失败。如果你没有危机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缺少应对的策略,到那时候,你就只可能束手无策。
聪明人的智慧,有时就体现在对事情的预见之中。有预见能力的人能及早地预测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方向,所以能够提前防范,未雨绸缪,把事情引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只看到眼前,不考虑以后,任由事物随意发展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只有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而能使自己始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逆向思维,即在人们以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朝着相反的方向思考,不断地深入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思维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令危机转变成机遇,是所有成功者最常用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