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刚柔兼济:刘秀
7994900000003

第3章 踌躇满志

在太学,刘秀还结识了另外几个人——一同从河南来的邓禹,还有钻研谶纬之学的强华和钻研《春秋左传》的严光。四人年纪相仿,同住一个宿舍,时常切磋学问,相见恨晚,很是投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邓禹年龄比刘秀小半旬,少时敏慧,13岁能背诵《诗》。邓禹当时虽年幼,但见到刘秀后,便知其是非常人,于是决定一生跟随刘秀。

强华在刘秀称帝的时候曾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据史书记载,公元23年,强华奉《赤伏符》给刘秀推其就位称帝。符称:刘秀发兵捕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复奏请,刘秀于公元25年顺水推舟即帝位。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的讳而改姓。他出生于浙江余姚陶婆岭西的严公山。刘秀称帝后,提出要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坚决不受。以后光武帝又几次征召严光入朝,他都避而不去。不久,严光归隐富春江,后人将严光在此垂钓处称为严陵濑。最后,严光在余姚终老,享年80岁,死后葬在离城十里的陈山。

刘秀在太学里,除了按时完成学业之外,还有很多的业余时间,可以投壶、蹴鞠、书画、棋艺等。但是,刘秀很少到那些地方去,他忙于听课、访师、会友、作文等,几乎到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地步。稍有闲暇的时候,也只是在太学的庭院里散步,思考问题。

一天,刘秀和邓禹、强华、严光不期而遇,一起来到了长安的大街上。四人沿着林阴路边走边看,突然前面一片混乱,四人被执戈的卫士驱逐到一边,原来是执金吾在巡街。执金吾是负责京城治安的最高长官。执金吾端坐在高头大马上,身披金甲,手持一柄长戈,由羽林郎簇拥着,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京城的社会治安。执金吾的威风凛凛给刘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此时此刻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同样是堂堂七尺男儿,凭什么人家就可以虎视眈眈地俯瞰着众人,而自己却只能仰视人家尊贵的容颜呢?刘秀目送着远去的执金吾仪仗,心头猛然一动,随即脱口大声说道:“仕宦当作执金吾!”

天凤五年(公元18年),刘秀、严光、邓禹、强华四人一同参加殿试。老太师王舜主持殿试。刘秀四人下笔如有神,毫不费力地做完了考题。面对太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刘秀镇定自若,引经据典,回答得精辟独到,层次清晰,王舜不停地点头微笑,对他很满意,非常希望录取刘秀为甲科。之后刘秀就可以任职少府,出入朝廷,并有希望名列公卿,光显门庭。

然而,当时正是汉景帝七代孙徐乡侯在临淄的反莽叛乱被镇压的时候,张充等人又图谋拥立汉宣帝曾孙刘纡为帝反莽,结果事泄,被王莽全部处死。接连的叛乱,使王莽对刘氏宗族恨之入骨。几乎在一夜之间,刘汉宗室被削去侯爵无数,减掉封地俸银难以数计。当王舜将殿试的结果禀明王莽时,王莽一看,又是姓刘的独占甲科榜首,当时心里就很不舒服。于是,不顾王舜的苦谏,大笔一挥,勾去了刘秀的名字。

成绩张贴出来后,严光、邓禹、强华三人均在甲科之列,唯独刘秀榜上无名,他自然很感羞愤。四人熟知时势,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严光、邓禹原本就对新朝不满,根本没有入仕之心,参加殿试只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实力而已,现在见刘秀被王莽拒之殿外,于是,公开声明不仕新朝,以示抗争;强华为表示对刘秀的同情之心,也表示不做新朝的官。

刘秀入仕无望,心灰意冷。此时,又逢王莽第三次改币,五铢钱贬值,刘秀生活困难,落魄贫穷。于是,刘秀决定离开长安。邓禹本想和刘秀一起回新野,可是刘秀不愿意耽误邓禹的前程,让他安心留在长安,随时注意各方面的动向,等天下纷乱、群雄并起的时候,两人再相聚,一起完成理想,成就大业。

邓禹等要好的同学将刘秀送到十里长亭,便挥泪告别。之后,刘秀回到了新野。

刘秀由于仕途受阻,前程未卜,所以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一路的风光,总是在琢磨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形象,显得很落魄。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到了新野的二姐夫邓晨家里。

刘秀将自己的遭遇如实地告诉了邓晨,邓晨听完以后,便安慰刘秀,让他放宽心,不要因为这件事而伤了身体。为了宽慰刘秀,邓晨陪着他参加了新野的上巳节。上巳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也称女儿节,是一种古代少女的成人礼。每逢上巳节,成群结队的少男少女到水边游玩,欣赏着河岸茂密的青草,静聆着枝头鸟鸣啾啾,阳光如金子一样铺洒下来,叫人心神荡漾。青年男女一边游玩,一边也在寻觅自己的意中人。

刘秀和邓晨置身于欢乐的人群之中,沐浴着春天明媚的春光,刘秀也暂时忘却了殿试之后的种种不快。一路上,邓晨指点着,刘秀则应和着,两个人走到了河边绿茵如画的草地上。

草地上,一位少女手拿团扇,正与两个丫环模样的小姑娘捕捉着飞舞的蝴蝶。她时而绕着,时而转着,举止文雅,仿佛春柳扶风。她美丽的倩影映在清清的河水里,轻飘飘的衣裳在河水里轻轻地摇荡。刘秀被惊呆了,他停下了脚步,痴痴地看着对面的少女。邓晨看到刘秀的样子,就笑道:“看呆了?那是阴府小姐阴丽华,她可是我们新野有名的大美人啊!求亲者很多,可是阴府不招白衣女婿。”刘秀听说是阴丽华,不觉喜出望外!“什么?她就是阴丽华?娶妻当得阴丽华。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姐夫,你能让我结识这位小姐吗?”刘秀回身抓住邓晨的手,急切地问道。

刘秀与邓晨的举动,惊扰了正在捕蝶的阴丽华。她停止了捕蝶,抬头望向他们。邓晨见到此种情形,连忙走过来,作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借故走开。两个小丫环也很识趣,跑到一边玩去了。

阴丽华静静地看着刘秀,默默无语。首先开口的是刘秀,他坦诚地敞开了心扉,将自己的往事全都说给了阴丽华听。从自己在家种地,到游学长安,再到黯然离开长安。说到恢宏大志的时候,刘秀慷慨激昂,将自己的抱负、理想,以及对当今天下的形势,都说了出来。阴丽华目不转睛地听着,心灵深深地被打动了。她只是偶尔才插一句话,大部分时候,都是刘秀在侃侃而谈,谈古论今,谈笑风生。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走,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游人们也都散去了,到了该说分别的时刻了。刘秀看着远去的阴丽华姗姗离去的背影,豪情壮志又涌向心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由于那两年天灾不断,南阳人们的生活面临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豪家的宾客在外面干起了强盗的勾当。一次,刘秀哥哥刘縯的宾客“劫人”,受到官府的通缉。事情牵连到了刘秀,迫不得已,他只好再次跑到新野姐夫邓晨家躲风,史称“避吏新野”。新野这地方刘秀经常来,可算得上人地两熟。不过总待在姐夫家里也不是个道理,所以他便往来于新野和宛城之间,做点贩卖粮食的生意。

有一次,刘秀、刘伯升兄弟和邓晨一块儿来到宛城,同穰(今河南邓县)人蔡少公等宴饮闲谈。少公谈到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戏语“刘秀当为天子”。座间有人应声问道:“是国师公刘秀乎?”原来这里所说的“国师公刘秀”指的是刘歆。他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也是位饱学之士,虽然是皇族,但却为王莽心腹,官拜新莽国师,总揽朝廷的文化意识方面的事务。由于图谶里面有“刘秀当为天子”的话,所以刘歆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以当之。发问的那人显然也知道这件事,而明知故问。不料刘秀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反问说:“何用知非仆邪?”意思是讲,你们怎么知道图谶里的刘秀不是说我呢?满座的人都大笑起来,以为刘秀这个黄毛小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竟敢想当天子!

但邓晨听了心里却感到特别高兴,认为自己的小舅子志向不凡,将来必成大事。他不由地想起了一段往事:一次邓晨和刘秀共同乘车外出,因在路上遇到朝廷的使者没有下车回避,使者见状大怒,对二人恶语相加。当时刘秀自称江夏卒史,邓晨则更名称作侯家丞。使者认为他俩的身份有诈,便要带二人到前面不远处的亭部去验证,打算治其不实之罪。正在这个紧要关头,刚巧来了新野宰潘叔,经他向使者求情,二人总算是免去了一场祸事。这件事给邓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感到只要和刘秀在一起,即或遇到天大的事,似乎也能逢凶化吉。

自那次宴饮闲谈以后,邓晨的心里总惦记着那次与蔡少公等人宴语中刘秀说的那句话,希望此言能早日变为现实。可他每次看到刘秀的时候,好像没事的人一样,每天不慌不忙地做他的贩谷生意。一次,邓晨实在憋不住了,便冲着刘秀把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

“现今王莽倒行逆施,残暴横虐,竟然违背只有秋冬才能行刑杀人的祖宗成规,在盛夏季节便大开杀戒,这是老天爷灭亡他的时候到了!过去我们在宛城蔡少公那里聚会时所谈的谶言刘秀当为天子,难道不该独自应验在你的身上吗?”邓晨本想借此一席慷慨陈词,激起刘秀的热烈反响。不料刘秀只是对着邓晨一笑,却未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