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要世界看中我
7999800000046

第46章 读书是促进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每个人成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这只等待有准备的人。人们常说,成功从读书开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成功人士。成功,即获得预期的结果。谁都梦想有所成就。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讲究读书之道,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踏上写作道路后,坚持做到“五勤”,即眼勤看、脑勤思、腿勤跑、口勤问、手勤记。

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为了把科幻小说写得更好,在选择资料时坚持做到“五多”,即多读、多想、多比、多记、多用。

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曾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概括为“五心”,即开始时有决心、碰到困难有信心、研究问题要专心、反复学习要耐心、向人求教要虚心。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自幼读书就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坚持做到“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脑到、手到。

我国人民教育家徐特立青年时代刻苦学习数学,走路时也不放松,有人把他的这种精神归纳为“五边”,即边走路、边查表(数学表)、边计算、边思索、边记忆。

我国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周恩来在天津求学时,为自己提出了“五不”,即读书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求知不虚度、光阴不虚度。

读书是立志勤学成功的基石

正如《礼记》中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尚书·周官》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后汉书·耿龛传》言:“有志者,事竟成。”这些至理名言阐明了“立志”与“勤学”的辩证关系,明确强调了勤学对于学识、增智、成才的重要性,并对勤奋学习的学风进行倡导和弘扬。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读书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是通向成功的起点。正如牛顿所说他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遂成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一代豪杰。

在《曾国藩传》中,曾国藩的天赋本无超长之处,他也认为自己才智钝拙。他事业的成功在于立志勤学。他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讲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换之法,须先立坚卓之志。”于是曾国藩便利用在京十三年的时间,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创立出与众不同的读书之道。可见“立志”与“勤学”两者之间紧密相联。

一直以来,志士贤人都十分重视立志向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视为治学、求知、建业、立国的根本。是的,成就总是与勤学立志形影相随的。只有立下宏伟坚定的志向,才会产生勤学苦练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学,才能真正实现宏伟坚定的志向;只有勤奋刻苦地读书学习,才有可能攀登上知识的高峰,才能为自己的远大志向抱负提供得以实现的基础。有远大的志向抱负,能为勤学苦读提供强大的动力,离开了苦读,远大的志向抱负便会成为难以实现的泡影,如果失去了志向抱负,勤学苦读也难以持久。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没有远大的抱负,视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于不顾,对科学文化知识兴趣索然,整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知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势必成为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的庸人。人生在世,吃好、喝好、玩好固然是好,可以满足欲望,但欲望后面那重重叠叠的青山一样的灵魂,我们用什么来安慰呢?娱乐终究是娱乐,它代替不了对终极意义的探索,构不成生命的目的,负不起灵魂的重量。书铺排着历史的进程,记录着英雄的业绩,是成就大业的能量库。要想成为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人,就必须不断地勤奋读书。

读书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青少年千万不要对成功存有侥幸心理,成功绝非侥幸,别人施舍给你的东西永远变不成自己的。一个人,不论出身如何,聪明与否,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而对知识的掌握,只能靠勤奋地学习。直接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还要通过读书来学习。

一个人要注意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养成勤学苦读的习惯。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优越得多的学习条件,我们不必再像前人那样“囊萤照读”,“凿壁借光”;也用不着再以“蒲草为纸”,“画灰练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人那种勤学立志的优秀品德已经过时可以丢弃了。正好相反,由于今天学习和生活条件优越,如果稍微放松自己,很容易消蚀意志,流于懈怠。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