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是胜于黄金的财富:纵然你有黄金万两,若坐吃山空,也总会有穷困的一天。而勤奋却是永不枯竭的财源,它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通过勤奋努力能成就大事业;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也能获得成功。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一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却没有这么好的口才,而且有口吃的毛病,并因此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了纠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时跑到山顶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自己的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最终,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的毛病,说话流畅悦耳,从而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由引可见,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和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莎士比亚13岁的时候,父亲破产了,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依托。他不得不中途退学,帮助父母维持生意,做些家务。不过,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莎士比亚心灰意冷。他那充满幻想的头脑,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他赏心悦目;老人们讲述的动人故事,使他浮想联翩;对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了憧憬。
剧团的演出在莎士比亚的记忆里总是留下十分清晰的痕迹。早在幼年时期,伦敦城里最有名的女王剧团曾经到斯特拉福镇演出过,此后多年中,每年都有几个剧团来这里演出。这些演出在莎士比亚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好戏剧的种子。
他常常邀集几个小伙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戏剧情节,有声有色地演起戏来。有时候,为了思考一个剧中的情节,他独自在田间小径上踱来踱去,琢磨某个角色的动作表情。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终身从事戏剧事业。他知道,当个戏剧家,要有很丰富的知识。因此,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自修希腊文和拉丁文,多方面地吸取营养。几年以后,他已经是一个相当博学的人了。
一天,莎士比亚突发奇想:能在戏院里谋个职业就好了。可这样的机会不是太多。于是,他主动到戏院服务:他做马夫,专门等候在戏院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有乘车的贵客到了,他就赶紧迎上去拉住马匹,系好缰绳。日子久了,他和看门人混熟了。看门人特许他从门缝里和小洞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他边看边细心琢磨剧情和角色。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仍然发愤读书、苦练演戏本领,他屋里烛光常常彻夜不熄。
莎士比亚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就掌握了许多戏剧知识。有一位著名演员很欣赏他的才能,便请他到剧团里演配角。莎士比亚知道在演出实践中能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才能,不禁喜出望外。进入剧团后,为了演好戏,他经常深入下层社会,观察那些流浪汉、江湖艺人和乞丐,同自己周围的各种人谈心,学习他们的语言谈吐,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他很快就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演员。
莎士比亚深感自己的知识浅薄,便利用点滴时间苦苦读书。在此期间,他不仅博览了大量的书籍,还广泛地接触了英国的现实社会。就这样,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为剧团写出了《亨利六世》等3部剧本,引起了戏剧界的注意。紧接着,他又连续写出了《理查三世》、《错误的喜剧》等剧本,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莎士比亚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成就精彩的一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汗水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会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心情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
青年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委靡不振,进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因此,千万不要陷入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人们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夭夭。
沈从文曾经长时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工作。他自己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种辛勤工作使我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生活等良好习性,这些良好习性使我终身受益无尽。”
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就要有勤劳的习惯并付出辛勤的汗水。只有这样,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